2023
年会
监管
案例
分析
材料
2023年会计监管案例分析材料
关键词:会计准那么;市场监管;博弈;案例分析
一、问题提出
在市场管制讨论文献中,通常把市场参加者划分为市场管理者、公司和投资者三方,并在此根底上建立博弈模型和根本理论框架,从而分析和解释管制标准确实立过程和市场进展轨迹。然而在我国独特的制度背景下,根据独立主体的推断标准—利益独立和市场影响力,我们觉察资本市场投资者主体弱化甚至缺失。市场管理者主体演化为市场监管者和会计准那么制定者。资本市场的进展实际上是建立在市场监管者、会计准那么制定机构和上市公司间三方博弈的根底上,这在根本上转变和确定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博弈过程和协调进展路径。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10多年的进展历史,上市公司、会计准那么制定者和资本市场监管者的博弈与协调是市场渐进进展和监管不断完善的重要轨迹。会计准那么制定和资本市场监管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标准上市公司行为和维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与手段。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兴资本市场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状况,准那么制定和市场监管者自身也有一个逐步进展和完善的过程。然而,制定权与监管权的分别使得不同市场管理者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和理念协调的问题。另外,准那么制定机构与市场监管机构监管理念的统一程度、准那么制定的成熟程度和监管手段的完善程度等,又进一步影响了市场博弈与协调的程度和详细过程。
在我国以往同类讨论中,讨论者们大都以西方讨论成果为鉴,关注上市公司、投资者与准那么制定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却无视了由政府主导型市场进展模式和独特管理机构设置方式所形成的更具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准那么制定者和资本市场监管者间的博弈和协调过程。
本文拟运用案例讨论的方法,揭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会计准那么制定和上市公司行为的动态博弈和协调过程,特殊针对同作为上市公司管理机构的准那么制定方和市场监管方之间特别的博弈与协调关系,讨论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有待改善的制度支配和监管依据,并在此根底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效率,缩短博弈过程的政策建议。
二、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推断某些市场参加者是否构成独立的市场主体,关键的推断标准是利益独立性和市场影响力,以及是否具有区分于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取向,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又有力量对市场的嬉戏规章产生影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首先,出于历史缘由,我国存在投资者博弈主体弱化甚至缺失现象。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由于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对国有股权流淌性的限制,大量的实证讨论说明,国有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益重合和角色重叠的问题,难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如宋衍蘅(2023)统计觉察,我国目前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都在40%以上,而且第一大股东与其次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的差异都在35%以上,这说明第一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占有肯定优势,具有直接掌握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力量。对于中小投资者,陈信元、陈冬华和时旭(2023)的讨论觉察,由于缺乏契约传统和法律保障,中小投资者很难联合起来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和鼓励,对市场的影响力特别有限。我国资本市场高市盈率和高换手率的特征说明个人投资者主要通过股票的超额收益来获利,而并不怎么在乎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进展过程中,投资者或者以被管理者的主体形态参加博弈,或者只是其他市场主体博弈结果的接受方,并未构成独立的市场主体。
其次,管理者主体演化为准那么制定主体和市场监管主体。在我国,准那么制定权和市场监管权分属于国务院直属的两个正部级单位,即财政部和证监会。财政部会计司通过制定会计准那么来标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生产,进行会计监管。证监会那么主要通过制定监管政策和信息披露制度对资本市场进行直接监管,但不具有会计监督权。依据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存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就需要监管。那么,由两个机构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对不同的细分市场监管进行分工合作未必是件坏事。但是,假设一个市场的监管依据建立在另一市场的监管结果根底上,即两个市场的监管具有很高的依存度,那么监管的分工就可能放大监管机构之间在监管理念和监管策略上的分歧,并引发公开的市场博弈。对我国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资本市场和会计市场的监管具有特别高的依存度。证监会在上市公司ipo、配股、特殊处理和暂停交易等关键监管点上都采纳“净资产收益率〞等会计指标作为主要监管依据,而且在监管标准的设立上保持刚性(陈信元、叶鹏飞和陈冬华,2023),因此从理论上讲,会计准那么的制定就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结果产生确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证监会不参加会计准那么制定,而且在准那么制定的过程中,财政部会计司和证监会也往往缺乏必要和充分的沟通,一旦消失某些会计准那么与证监会的监管理念有所违反或无法充分满意证监会的监管需要时,证监会的市场监管决策就陷入两难逆境:假设依据上市公司依照会计准那么呈报的报表数据进行监管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监管目标;但假设不认同准那么标准下的会计指标就可能引发机构间的冲突,并在监管中造成评价标准不明确和市场管理不公正的问题。可见,我国这种特别的制度支配和机构设置特点,必定为准那么制定者和市场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埋下伏笔。因此,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进行讨论,应当充分考虑到市场管理者主体的演化,并对他们之间的博弈与协调过程有所把握。
由于市场监管标准往往建立在某些单一会计指标的根底之上,而会计准那么的制定又经常相对落后于资本市场的实践,体现出很强的监管针对性。其根本过程表现为:由市场监管机构制定监管标准,上市公司通过正常运营或盈余管理等行为来应对这些监管政策,而准那么制定机构制定相关会计准那么来削减或杜绝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根本秩序,体现了三方的初步博弈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场管理者同上市公司之间层出不穷的监管与躲避监管的博弈现象,市场监管者与准那么制定者之间权力的安排以及和政府职能的平衡关系。三方初步博弈的关键路径简示如下,见图1。
然而,作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管理机构,证监会和财政部在对某些特定事项实施标准和监管时,可能存在监管理念和策略上的差异。特殊在我国经济转型和新兴市场的独特背景下,较单一的刚性监管方式和不成熟的准那么制定模式那么可能会进一步放大他们之间在详细监管理念和监管行为等方面的不全都。
与此同时,具有很强监管针对性的会计准那么在形成强势会计监管的同时,也往往限制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有时甚至造成某经济业务信息的扭曲,使某些上市公司的实质利好消息无法量化到监管指标中从而传递给市场监管机构。假设缺乏充分的事前沟通,作为资本市场的直接管理者,上述差异和准那么缺陷会使证监会的监管活动在受制于现存会计准那么规定的同时,也面临上市公司的巨大压力。因此,在资本市场初步博弈的根底上有效实施管理机构的监管博弈与协调,这不但是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有效监管的必定选择,也是市场管理者不断诠释自身监管理念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客观存在的上市公司、会计准那么制定者和资本市场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和协调状况,本文以深华源大事为例,关注其公然违反会计准那么规定却胜利避开暂停上市监管的详细背景与过程,具体考察相关博弈产生的根源和最终的解决途径,并在此根底上,探讨如何改革现有机构设置和监管方式,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效率。
三、初步博弈的案例介绍
深圳华源实业股份(简称“深华源〞)前身是中外合资深圳华源磁电。公司公开发行11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胜利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磁记录产品及其配件,曾被媒体赞誉为深交所挂牌交易的第一只高科技工业股,当时公司生产力量占全世界软盘生产力量的8%,可谓辉煌一时。
但深华源的这种辉煌却没有长期。由于公司没有专注于主业的技术投入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随着软磁盘行业竞争的日趋剧烈和受高容量光记录媒体严峻冲击,软磁盘产品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深华源主业每年盈利渐渐削减。而多元化的房地产、医药和能源等项目也并未获得预期回报,这种主业和副业均不盈利的局面使深华源快速划入绩差股的行列。该公司数年后主营业务持续亏损,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存意见。公司股票被特殊处理,戴上st帽子。此后,由于连续消失巨额亏损,2023年末,每股净资产仅为-0.13元,同时还担当巨额债务及多项或有负债,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力量提出了质疑,处在内外交困中的深华源要靠自己的力量挽救公司明显盼望渺茫。
2023年10月至11月,深华源的第一大股东华源电子科技分两次将持有的发起人法人股转让给深圳市沙河实业集团(以下简称“沙河实业〞),此举使沙河实业累计持有深华源25818264股,占股本的28.80%,成为新的第一大股东。2023年11月29日,深华源公告,称经董事会讨论,上市公司拟与沙河实业及其全资附属企业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主要重组方案包括:将深华源除货币资金和大局部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全部资产出售给沙河实业,沙河实业再将该等资产划拨给其全资附属企业—深圳市沙河联发公司;同时向沙河实业购置经局部资产和债务剥离后的全资附属企业—深圳市沙河房地产开发公司整体资产和债务;沙河联发直接承接上市公司2023年10月31日账面金额1.5亿元左右的债务,由此产生的该公司对沙河联发的应付款项,沙河联发同意予以全部豁免。这次资产重组涉及金额超过深华源2023年经审计的总资产的70%以上,假设完成,其主营业务将变更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将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但是,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债权转让需要获得相关债权人的认可,资产重组方案需经股东大会的批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因此,公司将资产重组方案的最终表决和实施定在2023年,那么,公司由于大股东变更而带来的资产重组时机所可能形成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的提高将不会体现在2023年的年报中。
可是,依据深沪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股票暂停上市相关事项的处理原那么?和中国证监会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方法?,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发生亏损,其股票就应暂停上市。股票暂停上市不仅将直面终止上市的风险,而且,即使公司此后到达恢复上市的财务条件,即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个半年度财务报告盈利,还需经具有主承销商资格并符合证券交易全部关规定的上市推举人进行推举,并获得证券交易所的核准。并且,恢复上市后的第一个年度将被实施特殊处理。因此,为避开st深华源连续3年亏损被暂停上市的命运,2023年12月23日,深华源董事会重大公告,称由于沙河联发公司已担当本公司对深国投债务本息的归还义务,深国投同意自2023年12月20日起豁免深华源的上述债务。根据当时的会计准那么,这项债务减免将为st深华源带来巨额的债务重组收益,公司2023年度扭亏为盈几乎已是定局。
然而,2023年2月7日,针对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突击重组“强行扭亏〞的行为,财政部会计司修订公布了?企业会计准那么—债务重组?等8项会计准那么,其中新的?债务重组?准那么规定债务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获得的收益只能确认为资本公积。虽然新准那么要求股份从202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但是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对于该准那么施行之日以前发生的债务重组,其会计处理方法与该准那么规定的方法不同的,应予追溯调整。这样,根据新的会计准那么,深华源2023年将因连续亏损三年而暂停上市。对此,深华源分别于2023年2月连续三次预亏公告,明确告知投资者“依据财政部新公布的会计准那么,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计为利润,估计公司2023年将连续亏损〞。
深华源大事进展至此,我们将上述过程界定为资本市场监管者、会计准那么制定者与上市公司间的初步博弈。本轮博弈反映了由监管权力安排和监管机构设置所形成的我国资本市场根本监管秩序,即由证监会设定监管标准,会计准那么制定机构公布具有很强监管针对性的会计准那么来削减上市公司的相关盈余管理行为。在此初步博弈过程中,我们没有捕获到市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