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乡村旅游扶贫考察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592938

大小:21.84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乡村 旅游 扶贫 考察 调研 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考察调研报告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开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23年8月26日至27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开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开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打造乡村旅游效劳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立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效劳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开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效劳,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效劳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方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效劳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开展。已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202300家,总床位12022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22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效劳标准、农家乐根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思想汇报专题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效劳能力和效劳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效劳功能,提升效劳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开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开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外乡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开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效劳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开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开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工程。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开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开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充裕劳动力3000余人,范文写作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立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开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开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开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开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稳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效劳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开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开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遥远高寒地区,根底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平安、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效劳管理缺乏规章标准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效劳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开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根本上都是外乡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范文top20230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开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开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开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筹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根底,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开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根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那么,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修养开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存、有重点地保护、有方案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工程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欣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效劳,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开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根底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那么,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开展、道路通畅、饮水平安、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置、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工程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开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效劳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标准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标准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效劳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标准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效劳、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开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开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开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工程资金使用、利润分配、工程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工程成果稳固机制。加强扶贫工程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工程效益。 总之,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修养区开展"三步走"战略,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开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