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000字.docx
下载文档

ID:592900

大小:38.45KB

页数:2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000字 2023 乡村 振兴 调研 报告 5000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5000字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今年,要更加奋进,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今天工作范文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牧业农牧区工作取得新成就,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农牧区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农牧民生活水平取得新提高,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加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开创了全省农牧区经济平稳较快开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开展稳中向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过去的五年,是青海农牧业开展最好,农牧区开展变化最大,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牧区根底设施仍然薄弱,农牧区环境和生态问题依然突出,乡村开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亟待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决信心,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开展,谱写新时代农牧区全面振兴新篇章。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开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全面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升农牧民素质,繁荣农牧区文化,强化乡村有效治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为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目标作出积极奉献。 (二)目标任务。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根本形成;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升,农牧业供给体系质量有新提高,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有新进展;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现行标准下农牧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牧区根底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生态效劳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开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实现全覆盖,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牧区社会文明程度和农牧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党的农牧区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进展,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牧民就业相对稳定,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城乡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明显改善,城乡融合开展体制机制全面建立,乡风文明到达全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牧区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美丽宜居乡村根本实现。 到2050年,农村牧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全面实现。 (三)根本原那么。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坚持农牧业农牧区优先开展,加快补齐农牧业农牧区开展短板;坚持农牧民主体地位,提升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坚持城乡融合开展,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坚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共同富裕之路;坚持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传承开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坚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立,走共同繁荣开展之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尊重规律,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培育乡村开展新动能 (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优势产区产地市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农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开展,推进特色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实施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循环农牧业、创意农牧业、会展农牧业、定制农牧业、农事体验等农牧业新业态。开展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产业和品牌联盟,重点培育牦牛、枸杞、冷水鱼、藜麦、富硒富锗农产品产业联盟。加快完善农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食品平安标准和质量平安追溯体系,健全监管体制,严格市场执法监管,提升农畜产品质量。 (二)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建设。以工业化理念开展农牧业,围绕“四个百亿元〞产业,突出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特色果蔬、枸杞、沙棘、藜麦、冷水鱼等特色优势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集中度高、示范带动力强、功能定位清晰、三产融合开展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到2023年,全省创立40个重点产业园,带动各地创立60个特色精品产业园。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抓好玉树国家级牦牛特优区建设,实施好农牧业可持续开展试验示范县建设。积极引导,在农村双创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创立上实现新突破,突出特色,提升质量,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三)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水平。完善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评价机制和政策体系,全力推进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继续以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为平台,以草畜平衡为切入点,以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和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大力推广天峻梅陇、泽库拉格日模式,引导开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产业联盟,培育“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互联网〞等新业态,把试验区打造提升为全国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坚持不懈抓好农区规模养殖,大力开展种草养畜、草畜联动,扩大粮改饲,改造升级规模养殖场。 (四)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落实支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着力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到2023年,示范社到达500个,标准社到达5000个。引导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效劳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标准开展,扶持开展联合社,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工程支持、人才培养等政策。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牧业有机衔接。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牧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牧民职称评定试点。 (五)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开展数字农牧业,实施智慧农牧业林业水利工程,积极推动各类信息技术在农牧业中的应用。综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涉农各部门数据资源,开展智慧农牧业。实施“互联网+〞农牧业行动,启动应用“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支持农牧区开展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构建农畜产品流通网络,开展电商进农牧区综合示范,标准建设电商平台,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支持县乡村三级物流效劳网络和节点建设。整县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建设一批益农信息社。 四、践行绿色开展理念,打造“三生〞共赢新格局 (一)创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开展评价体系,健全符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方法、奖惩机制。健全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强耕地、林地、草原、水域等用途管控,加强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保护,坚决制止开山毁林等行为,用最严格的制度守护好绿水青山。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鼓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河湖长制。探索开展生态系统效劳、生态价值核算研究和科学检测、效益评估体系建设。将生态保护与效劳脱贫有机结合,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 (二)积极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着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结合,有机统一乡村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展。坚持生态功能与产业功能并举,引导农牧民开展林果药、林草牧、林田花等乡村田园综合体。持续开展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创立活动,启动绿色农牧业开展方案,开展美丽(生态)农牧场建设。带动农牧民开展农林牧家乐、民宿、康养、文化创意、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业态。转变农牧业经济开展方式,突出种养结合、为养而种、为种而养、循环开展,启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持续推进农牧业投入品减量,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残膜回收补贴政策。深入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轮作休耕规模,完善和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三)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构建大绿化格局,整体推进国土绿化提速增效。实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防沙治沙、湟水规模化林场等专项工程。落实好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3年,每年完成400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创新生态惠民的有效方式,完善林业公益管护员政策,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广阔群众实现增收的路子。继续实施村庄绿化行动。 (四)全力实施重点生态治理工程。继续加强“五大生态板块〞生态保护与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完善“一屏两带〞生态格局。稳步推进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启动三江源三期调研,加强柴达木地区、环青海湖地区、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好退牧还草工程。加大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作。 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一)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稳固已建的美丽乡村,已建的美丽乡村要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转变。提高建设标准,每年新建300个高原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推广绿色建材,建设节能农房。保护传统村落,打造民族特色村寨,保存乡村风貌。培养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开展田园建筑示范。持续开展村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活动。开展农房风貌改造、道路及雨污管网、公共效劳中心及新民居、水体山体景观打造,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休闲旅游村、民族风情村、特色产业村,提升村庄品位和档次。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由分散建设向区域连片整体推进转变。提升已建特色小镇的品质,继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每年新建16个特色小镇。 (二)着力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实施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每年实施5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农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强化举措,稳步推进农牧区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全面提升县域村庄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治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农牧区生活垃圾“户集、村收、县乡集中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开展“改厕、改水、改圈、改灶、改路,撤除废弃危旧房屋、破墙烂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