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乡党委关于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592440

大小:19.87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乡党 关于 新农村 建设 专题 调研 报告
乡党委关于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近年来,大庄子乡党委、政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立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根底设施建设投入,推广普及科技新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开展。但如何进一步推动全乡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全面实现“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分析了解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根本情况 大庄子乡共有6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437户,8962人,耕地38686亩,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年到达4594.6元,比2023年增加205元。全乡有党员612人,党支部12个,党小组40个。 二、开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乡农村经济出现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优化。优质抗虫棉到达75%以上,肉羊新品种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 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202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596.6元,比2022年增加200元,增长8.03%,比2022年的3386元,增加122023元,年均增长202元,年均递增7.4%。四是农村住房建设开展迅速。全乡共有2437户,2023年共修建高标准小康房45户,95%的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修建了砖混结构的住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大庄子乡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局部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乡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开展、公益事业建设、根底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工程的投入和建设,使乡村两级债务沉重,少那么数万元,多那么上十万、几十万,甚至更多。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开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开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大庄子是一个传统的产棉大乡,棉花在全乡的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现在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棉花产业的开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开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望天收〞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开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缺乏。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小型加工企业。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都还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自身的生存开展还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开展。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局部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四、对策和建议 1、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开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尽管“十五〞期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596元,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底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根底并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乡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开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开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要抓住主线,稳固和开展增收根底。在现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调整的着力点从局部面积的加加减减转到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上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结合本乡实际,通过引进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加大棉花的产出率,同时通过棉花膜下滴灌等新技术的示范,带动棉花产业增产增收。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在继续推广jd-3、jd-4、9665、丰棉8号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同时,要以科技为动力,坚决淘汰劣质低效品种,积极探索推广棉花双株双层立体间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综合效益和潜力。三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做到农产品按标生产、有标上市。农产品的竞争已进入质量竞争、品牌竞争的时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效益呈倍增长。“十一五〞期间,要顺应消费需求,高度重视标准化,普遍推行标准化,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 3、要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方法,大力开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开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效劳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效劳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开展能力。 4、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头墩村、永丰村两个示范点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点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制定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防止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到达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5、要转移农民,拓宽增收领域。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在县内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7000元左右,县外务工特别是在沿海兴旺地区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8000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万元。“种田糊口敷日常、打工赚钱盖新房〞,正日渐成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本开发,通过开展特色农业消化三分之一,开展非农产业吸纳三分之一,开展外出打工输转三分之一。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我乡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依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就业的盲目性较大。要结合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务输转工程的实施,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注重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发育,特别要在劳动力务工集中的地方,以驻外办事处和本地人在外创办的企业为依托,提供农民工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效劳中心,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开展非农产业。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化的骨干,农民就业的“蓄水池〞。要进一步放活创业环境,鼓励千家万户创业,开展农村小型企业和农村效劳业,开展就业量大、市场有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进厂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时机,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