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591335

大小:44.87KB

页数:4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小学 气候变化 教育 项目 进展 报告
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工程进展报告 中英气候变化教育研讨会暨气候课堂工程启动仪式 时间:202322年3月31日9:00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田慧生)。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中英气候变化教育研讨会暨气候课堂工程启动仪式现在开始。 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瞩目。鉴于开展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经协商拟联合开展中英气候课堂气候变化教育资源合作工程,该工程也是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国科学交流中心合作开展的气候酷派活动的一局部。工程将在中央教科所建立气候变化教育国家教师培训中心,并在全国选取300所工程学校开发气候变化的教育资源、培训优秀教师、指导青少年主动参与有关气候变化的活动。从而为中国将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打下坚实的人才根底。 下面介绍今天在主席台就坐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中国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高广生先生;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参赞白琼娜女士;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徐永吉先生;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教授;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一汇院士。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来自英国的专家,来自中国全国各地教育领域的官员、校长、教师、科普单位的工作人员近20230人。对大家的光临我们一并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请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徐永吉先生致词。大家欢迎。 徐永吉。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上午好。今天我们在初春的北京召开中英气候变化学校教育研讨会,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学校教育问题,分享中英双方在气候变化教育方面的经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对中英气候变化学校教育研讨会的召开和气候课堂工程启动仪式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极端天气气候增加等等。今年包括英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遭受创记录的低温天气,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大半个中国遭受寒流的袭击,前一段时间强沙尘暴天气横扫中国北方,目前中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导致云南超千万亩耕地绝收。旱区共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多个地区干旱程度突破历史的极致。这些是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中国每年因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22亿元人民币以上,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粮食平安、生态平安、能源平安等都提出了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开展中国家。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开展绿色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气候变化后果的主要承受者,将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军,从小培养他们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对此中国政府一直在做着积极的努力。1996年中国宣传部、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发起了绿色学校的创立活动,迄今为止全国已有4.3万多所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幼儿园参与了绿色学校创立活动。2022年教育部公布试行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把环境教育作为新的国家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局部。不仅要加强自然生态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利于可持续开展的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而采取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增强中国青少年建设可持续未来的能力与信心,成为对环境、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世界公民。 在中国政府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提到了,在根底教育、成人教育、高等1教育中纳入气候变化普及与教育的内容,使气候变化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局部。202322年国家发布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其中就包括青少年行动和学校行动。气候变化教育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也有涉及,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很多地区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关气候变化的教育活动。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凝聚共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合作,联合开展气候课堂工程就是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益尝试。通过这种国际合作工程,我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开展的沟通和理解,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全球视角,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我们应有的奉献。 最后,预祝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中英气候课堂工程取得丰硕成果。谢谢大家。 田慧生。谢谢徐司长。下面请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参赞白琼娜女士致词。 白琼娜。谢谢徐先生。高先生、徐先生、丁教授、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快乐我们能够在这里举办这次中英气候变化教育研讨会以及气候课堂工程的启动仪式。 气候变化是二十一世纪全球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它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平安以及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很多的威胁。它最终可能会带来很多灾难性的社会以及经济方面的变化。当然一方面很多人我们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危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所能够采取的解决方案确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要提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及积极鼓励公众的参与,这些都是我们寻找一个共同的全球解决方案的重要步骤。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组织的文件当中提到我们必须展开国际合作以及展开在提高公众的意识方面、教育方面的工程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年轻人会受到气候变化重大影响,而且他们也对未来非常关注。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展开这些活动,为这些年轻人创立一个平台,使得他们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在中国也举办了气候变化变化大使以及气候绿色校园活动,我们启动了新的关于气候变化的教育工程,就是气候课堂工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努力使得这些年轻人,尤其是12岁以上的年轻人能够有这样的时机,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尤其是作为一个本地的市民,作为全球的市民,他们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他们自己的视野和认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方式使得这些教师也能够掌握一些关于气候变化教学方面的更加有创新性、互动性的一些教学方面的技巧,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展开关于气候变化的教育。 对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以及英国文化协会来说参与这些活动非常重要,我们愿意以这样的方式积极促进能够解决气候变化的一些问题,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政治、经济的问题,实际上它更涉及到这个国家之间文化的相互关系。我们需要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尽量的排出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希望在我们之间建立互信,促进我们之间的创新。 气候课堂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得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对话的平台,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使得我们能够做出关于解决方案的更多项选择择。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以及中英教育科学研究所也非常快乐能够共同启动关于气候变化教师培训中心工程,这对于气候变化的教育活动来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在中英双方之间都建立起人才库,使得我们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我们非常期待教师培训中心的建立,我们也希望随着这个中心的建立,帮助我们建立起来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更多了解,从而能够选择未来的解决方案。 也非常感谢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以及皇家气候学会,还有中国教育部、中国发改委、中国环境部,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尤其感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感谢他们在这个工程当中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面临着很多的机遇,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我们共同负担很多的责任,也希望大家借用这两天研讨会的时机,能够帮助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绿色的未来。 2田慧生。谢谢白琼娜女士。下面请中国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高广生先生致词。 高广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对中英气候变化教育研讨会暨气候课堂工程启动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对英国使馆对这个工程的大力支持以及教育部对本工程的重视和所做的大量的工作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刚刚徐司长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这些影响不是完全自然的状况,气候变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或者产生的,所以我们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因为如此,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低碳的生产体系和低碳的消费模式。无论是建立低碳的生产体系,需要我们有低碳的技术、科技的创新,这需要众多的人才。这可能和今天的主题有点远,但是低碳的消费模式的建立就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主要的是跟我们的教育关联。因为低碳的消费模式的建立需要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要有低碳的消费意识。所谓意识就是要使他们知道我怎样才能够低碳的生活,什么样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才能够排放更少的温室气体。 要建立低碳的消费模式就必须使我们每个人要有低碳消费的意愿,因为你知道了如何低碳的消费模式,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意愿或者没有一点牺牲精神的话,那也是一种空话。因为改变生活的方式是很困难的事,比方说世界上最兴旺的国家美国,很多的政府官员说应对气候变化不能改变我的生活方式。我们认为不改变生活方式就不能够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的消费需要你改变方式,需要你改变你的生活理念,也需要你有一定的付出。因为目前来讲很多低碳的技术也好还是方式也好,需要你付出额外的费用。所以有这个意愿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通过我们的教育使每个人认识到。 要建立低碳的生活模式,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要有“以低碳消费为荣,以奢侈消费为耻〞的社会环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很多人一开高排量的汽车,以汽车的大、豪华为荣,好似开一个低排量的车就没有面子,这种社会气氛就应该通过我们的教育把它改一改。要使大家认识到谁的排量更小,当然车的性能上如果上下班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要以这个为荣。要以更低的,比方我们的公交,好似年轻人坐公交车就没有面子。就要改变这样一个社会气氛和人的潜在意识。当然从社会上也要构建一个低碳消费的条件,要提供一些条件。比方我们在城市里,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坐公交系统少开车。但是公交系统就需要社会来创立这样的条件。 我这里只是简单的举这么一个要建立消费模式的例子,当然我们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做的事情更多,需要的方方面面的人才更多,比方说我们要适应气候变化就需要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目前在气候科学方面我们有很多不确定性,有很多我们没有认识的领域,这需要我们有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气候变化产生,要减少灾害,需要我们有适应方面的措施。如何去适应,如何去预测这些灾害,减少它的损失,这需要人才。 总之气候变化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气候变化需要我们从小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个工程,有更多的气候变化方面的人才产生,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教育产生更丰硕的成果。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田慧生。谢谢高先生。下面共同观看一段视频。 (现场播放视频) 田慧生。下面请中央教科所袁振国所长、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参赞白琼娜女士,为气候教育国家教师培训中心揭牌。让我们再一次以掌声向国家教师培训中心的成立和气候课堂工程启动表示祝贺。 我们的开幕式到这里结束,谢谢各位的参与。接下来大家有一个合影。 3 主持人。下面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参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一汇院士做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影响和减排问题。 丁一汇。谢谢大家。今天我有时机受到邀请给大家非常简单的介绍一下气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