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588140

大小:26.86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上海国际 金融中心 建设 情况 报告
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工作安排,受市政府委托,现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2023年国务院19号文提出,到2023年把上海“根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23年—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沪考察时,提出了包括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等新的三大任务、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等“四大功能〞、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一直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全市工作重点,科学制定开展规划,成立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地方层面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各项工作。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金融效劳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开展方向,始终坚持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坚决落实国家战略,持续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根底设施体系,集聚各类金融机构,优化金融开展环境,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情况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续开展,上海已根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23年3月,在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继续位居全球第三位。 一是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成效显著,全力效劳国家战略。聚焦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及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开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抓紧推进落实。在临港新片区方面,推动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开展的意见〔“金融30条〞〕,发布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开展的假设干措施〔“新片区金融50条〞〕,率先实施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一次性外债登记、限额内自主借用外债、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取消外商直投人民币资本金账户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上线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效劳平台。五大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获批在沪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在科创板方面,2023年6月13日开板,7月22日开市,总体运行平稳,科技属性更加突出,市场包容性初步表达,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截至2023年5月7日,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557家,已上市269家,累计募集资金3446亿元,总市值3.4万亿元。已受理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行业,占总数78%,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关键行业的开展。上海企业累计受理88家,已上市40家,排名全国第三,累计募集资金1139亿元,市值约1万亿元,募资额和市值均排名全国第一。制定并落实“浦江之光〞行动,统筹建设市、区系统集成的企业库和政策库,搭建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千家科创培育企业、百家重点科创板预备企业的“万、千、百〞后备企业资源体系,形成“一批已上市、一批审核中、一批即将申报、一批积极准备〞的梯次上市良好局面。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发布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开展示范区深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假设干举措〔“示范区金融16条〞〕。推进金融效劳g60科创走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建设,助力长三角共建“产业链〞“供给链〞。支持银行设立长三角管理总部、示范区分支行,创新开展跨区域联合授信。建设绿色工程库,建立长三角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支持金融市场辐射效劳长三角,上交所累计设立32个资本市场效劳基地;票交所上线供给链票据平台,推广“贴现通〞等;上期所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共建期现一体化油气市场。 二是金融效劳力度持续加强,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开展。金融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23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166.3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8.5%,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5%。2023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17.6万亿元,比2023年增长91.3%,为实体经济开展提供了高效率资金供给。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取得积极进展。积极落实抗疫惠企“28条〞,发布“上海金融18条〞等金融政策。用足用好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和普惠性再贷款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那么应贷尽贷、应续尽续,不断提升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贷款实现“量增、价降〞。2023年,累计为近3万企业发放疫情防控贷款4527亿元,对中小微企业本息临时延期2508亿元。上海各类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26%,同比下降63个基点。普惠金融效劳增量提质。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向银行开放本市8个部门386项公共数据。创新推出“大数据+担保+银行〞融资模式。截至目前,18家上线银行调用数据超200万次,效劳企业5.4万家。2023年,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融资担保规模超300亿元,增长超50%。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在2023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中小微企业开展环境评估中,本市融资环境排名全国第一。开展村镇银行,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3+6〞重点产业体系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持续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推动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形成覆盖全市的科技金融效劳网络。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开展,持续扩大“科技微贷通〞“科技履约贷〞等金融产品覆盖面。截至2023年末,为科技企业提供各类贷款余额3402亿元,同比增长21.7%。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为163个重点创新工程累计提供776亿元风险保障。鼓励开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给链金融产品,推进全产业链金融效劳。切实保障民生工程和社会建设。引导银行信贷、保险资金等支持保障房与各类安居工程建设。开展保险创新,率先推出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个人税收递延保险等创新品种,积极开展巨灾保险试点,推动完善社区综合保险、火灾公众责任险等工作,发挥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绿色金融开展取得重要成果。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4288.3亿元,同比增长22.2%,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产业开展的力度不断加强,2023年科创板新上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企业19家、首发融资达206.7亿元。绿色债券产品创新不断取得突破,2023年在银行间市场和上交所共发行约1965亿元绿色债券,多只“首单〞产品成功落地。绿色保险加快开展。国家绿色开展基金等重点机构相继落沪。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日益深化。金融科技开展水平位居全球前列。市政府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建信金科、中银金科、交银金科等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在沪设立,国内首家外资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汇丰金科落户上海。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和智能投研技术联盟等行业组织相继在沪成立。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不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步实施,金融科技开展环境不断优化。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分项排名中,上海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二位。 三是金融市场开展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增强。本市的金融市场从无到有,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保险、票据、信托在内的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根底设施15家,是国际上金融市场种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市场规模从小到大,多项指标跃居世界前列。2023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达2274.8万亿元,比2023年增长了55.5%。截至2023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位,2023年首次公开发行〔ipo〕股票筹资额、股票成交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五位。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白银、锡、天然橡胶等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同类品种全球第一位,原油期货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市场产品从单一到多元,推出了国债期货、股指期货、外汇期权等一系列重要金融产品工具,为金融资产定价、发行、交易和风险管理等提供了坚实保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基准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深入推进。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成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主要参照指标。国债上海关键收益率〔sky〕成为债券市场重要定价基准。“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 四是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走在全国最前列。截至2023年末,上海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674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过30%。外资法人银行、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均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和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等一大批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或组织相继落沪。随着我国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全球著名金融机构陆续在沪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首家〞“首批〞示范效应明显〔诞生了国内首批新设外资控股券商——摩根大通、野村东方国际;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首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保险;首家外商独资人身险公司——友邦人寿;首家外资法人再保险公司——信利再保险等〕,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不断深化,全球排名前十的资产管理机构均已在沪开展业务,全国33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pfm〕中有29家落户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步伐加快,“沪港通〞“债券通〞平稳运行,“沪伦通〞“中日etf互通〞等成功推出。“熊猫债〞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出“玉兰债〞业务,效劳境内发行人面向国际市场发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在沪金融市场收购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孟加拉国达卡证券交易所局部股权,参股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金融机构来沪展业不断增多。在沪金融机构对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效劳日益加强。 五是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金融中心城市影响力明显扩大。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机构,建立金融侦查、检察、审判专业化机制。市人大公布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推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环境建设白皮书。金融监管不断完善。建立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上海市〕和上海市金融稳定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健全,针对“7+4〞类地方金融组织,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细那么及监管要求,强化行业监管。扎实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以科技手段推进高效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非法集资专项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依法稳妥化解重大个案风险。信用与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不断健全。落户上海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金融信用信息根底数据库。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在沪设立。首家全国性证券金融类公益机构——中证中小投资者效劳中心落户上海,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成立,形成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入实施“金才工程〞,吸引和培育海外金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