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上半年社会热点问题分析.docx
下载文档

ID:587854

大小:28.41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上半年 社会 热点问题 分析
2023年上半年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开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置。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根底、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扁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根本公共效劳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开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开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干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供给缺乏。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根本上都供求平衡,一局部供大于求,还有一局部生产其剩·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一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的短缺。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 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根本的公共效劳,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党和政府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效劳型政府。 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在讲打破平均主义,当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是大锅饭,所以提出打破大锅饭,拉开收入差距,引进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收入差距的扩大逐步跨越了合理的区间。最近几年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趋势还在朝巷继续扩大的方向开展,所以任务不再是拉开差距,而是控制差距. 三是从低本钱劳动到产业结构升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能够快速开展的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我国在资本和技术上并没有多大优势,靠着劳动力的无限低本钱供给,我国的产品走向了全世界,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理论上计算,农村还有2亿剩余劳动力,但能够转移出来的多数在30岁以下,而现在农村里剩下的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了,农业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产业。现在南方乃至全国都出现了民工荒的问题,这种趋势会推动劳动力本钱不断提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讲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其根本内容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四是经济增长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扩大国内消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开展的特点是高投入、高出口、高增长,外贸顺差一直被兴旺国家当作问题来向我国发难。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也看到,这种模式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到国际风波的冲击就会出现巨大波动。 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出口曾连续11个月负增长,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在今后二三十年还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必须扩大国内消费。一个大国不能像东南亚那些小国一样,把增长的筹码押在出口上,像美国、日本这些人口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30%左右,而我国一直高达将近60%,所以扩大国内消费和解决一系列的民生问题都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效劳均等化、解决分配问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根本生活、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扩大国内消费等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一一公共产品,这些都和当前的民生问题联系在一起,所以民生问题非常重要。 当然,社会管理提出的不只是民生问题,还有一个社会平安稳定问题,大家也知道最近中东和北非出现了新的革命,这对我们是一个警示,社会问题解决不好整个社会稳定都将很难保证。 就业和劳动关系 失业率过高往往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我国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在经济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社会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漏洞,比方对失业人员的管理。现在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监测市场变化的需要,因为它只统计城镇户籍人员的失业状况,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这个数据就无法反映。金融危机以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没有什么变动,202223年是4.0%,202223年是 4.2%,202223年是4.3%,202223年是4.1%,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4.6%以下。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包括了所有的从业人员。在农民工没进城以前,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比较准确约,失业的第一个顶峰在改革开放初期,是由知识青年返城造成的。失业,的第二次顶峰是1997年到2022年,当时国有企业改制出现了大规模的职工失业下岗,在5年中全国将近有3000万职工失业下岗,今天垄断国企能够获得开展的优势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外学者不理解什么叫下岗,后来他们明白了那是中国一种特殊的无工作状态。 有些学者通过自己的调查和研究绘制出我国的调查失业率曲线,用于描绘市场就业的变化,但这些数据不是国家统计局连续调查得来的,只是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调查得出来的,所以也不太准确。一个大体的趋势是调查失业率始终是高于登记失业率的,而且越是市场就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失业问题不是那么显著的时候这两个指标就比较接近。 最近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一些变化。 一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甚至出现民工荒的时候,大学生就业形势在不断变得更加严竣。这个问题一方面和大学扩招有关,2022年到202223年,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00多万,就业率也从90%下降到68%。 大学生就业严峻主要是因为大学生都想从事白领工作,但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大学生不屑于做,农民工做不了,全国短缺几+万人。国家现在在调整大学的教育政策,把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并重,另外增加职业硕士的培养。 二是劳动关系问题。比方202223年的富士康连续跳楼自杀事件,对这一事件各种评价都有,有人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有人说是企业管理问题。实际上这个事件有一个深刻的背景,就是劳动力本钱在逐步提高,这些民工有了新的要求,因为农民的生活也在提高,出来打工起码要比在家乡生活好一点,而我国这些出口企业大都是利润很薄的企业,人民币的升值又抵销了一局部企业利润。如果中国按照美国的要求把人民币升值50%的话,那我 国所有的出口产业几乎都要破产。所以老板利益和工人利益的冲突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罢工,有的媒体在报道时编了一个新词叫集体停工事件,现在很多省份都要求在这方面应该明确立法,允许工人有这方面的权力,否那么这个事情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XX省总工会正在制订相关的条例,在不伤害他人、不扰乱公共秩序、不堵塞交通、不砸毁机器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给工人一定的权力,进行有序罢工,对这方面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和推进。 收入分配与扩大消费 我国的改革进行到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内部讲,收入分配问题是没有解决好的最大的问题,现在群众的很多不满以及造成很多问题的深层原因都是源于这个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我们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人均国民产出倍增的时期,比方从1978年到2022年,人均gdp从300多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但最近几年每两三年人均gdp就增加202300美元,2022年是202300美元,2023年是2022美元,202223年是3000美元,202223年到达将近4000美元,但与此同时人均收入没有出现倍增。 收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和企业拿的多,居民拿的少,所以居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持续下降。这个问题带来了一个结果,就是农民的收入过低二按照学者的测量,全国的收入差距中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解释整体差距的40%-60%,就是说绝大多数差距是城乡差距,而城乡差距主要是农民的收入太低。 在兴旺国家,从事农业的只有2%、3%的.人,而且收入一般都能到达中等收入水平,而我国的农民还给大家的是穷人的感觉,这是因为我国农民还是过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农业产出增加值占整个gdp的2023%左右,但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主要收入靠农业产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8%。现在我国城镇化水平是48%,这已经把那些进城打工半年以上的农民工计算在城市人口里了,也就是说这48%并不是完全的城市化水平,里边有一局部人是半城市化的,.户籍、生活还没有完全在城市里。这么多的农村人口分享的gdp蛋糕只有2023%左右,所以现在需要大量的反哺。我们必须开展现代农业,把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传统农业以外,使人地比进一步提高,才能够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但这需要快速的城镇化能够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 现在,从宏观指标看出现了国内消费不振的现象。从1985年到202223年,居民消费率从52%下降到了35.4%,这个数字不但低于兴旺国家,在开展中国家也属偏低。美国的消费率占70%,日本占65%。为什么我国不敢和美国撕破脸皮,因为我国的出口要依赖美国的市场,中国生产那么多产品自己消费不了,如果没有美国这个大市场的话中国也不可能持续开展。美国3亿人一年消费2023万多亿产品,我国13亿人一年才消费1万多亿。 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即居民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也在下降,原因是由于生活预期不稳定,大家越来越倾向于存钱。在国外看来,中国国内消费水平低是一个悖论,中国不是没有钱,现在是第一大外汇储藏国。再者,政府也不是没钱,从1994年到202223年我国税收总量从0.5万亿增加到7.3万亿,年均增长18%以上,而同期我国gdp每年增长2023%左右。不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不一样,有人这样形容:“上边喜气洋洋,下边哭爹喊娘〞,基层财政比较弱,现在乡镇特别是农业区域的财政,在取消农业税以后,根本上没有进项,要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另外,老百姓手里也比较有钱,从1994年到202223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从2万多亿元增加到26万多亿元,年均增长也是18%以上,就是说整个储蓄增长也是远远快于gdp增长的。对于老百姓手里有钱的说法还得具体分析,这个钱虽然总量在增加,但是不是平均分配呢。储蓄的增长多数还是掌握在富人手里,大概20%的富人掌握了全国60%的储蓄。 收入差距扩大是引起很多社会问题的一个深层原因,它和经济持续开展联系在一起,必须扩大消费,经济开展才能够维持。为什么解决收入问题与消费有关系呢。这是因为一个家庭的消费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要提高全国的消费水平,就要合理合法地把新增收入转移到中低收入家庭,这样才能把消费带动起来。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和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相关的。 一是教育。越是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所占家庭消费的比例就越高。现在家庭对教育的投入简直是不计本钱,在北京入托费就要几万块钱,小学择校费又是几万块钱。教育投入在家庭收入中普遍占比太高,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在这方面做更多更好的工作,比方公共教育是否可以从9年增加到12年,让农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