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鸿门宴》中项羽和刘邦处事态度对比分析.doc
下载文档

ID:586454

大小:12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鸿门宴 2023 项羽 刘邦 处事 态度 对比 分析
鸿门宴中项羽和刘邦处事态度对比鸿门宴中项羽和刘邦处事态度对比分析分析 摘 要:鸿门宴既是史记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也是高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经典篇目。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帷幕,虽然只是一个开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向我们预示了结局。本文将从楚汉双方的统帅项羽和刘邦在这次宴会中处事态度的对比来分析其结局的必然性。关键词:态度;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姜莺鹰(1982-),女,汉族,江苏海门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1 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史记中,郑板桥的评语是:“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在项羽本纪中,鸿门宴是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它既是项羽和刘邦盟友关系转变为对手关系的开始,也是楚汉双方势力消长的一个分水岭,同时也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帷幕。虽是一次宴会,却暗藏杀机,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胜负已分。项羽和刘邦本是盟友,立有盟约,“(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结果是刘邦先入关,但是刘邦并没有立即就地称王,而是还军霸上。项羽此时在新丰鸿门,虽然没有先于刘邦入关,但这时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悬殊:项羽拥有 40 万兵力,刘邦拥有 10 万兵力。由于军事实力悬殊,项羽虽然没有先入咸阳,但依旧掌控了本次宴会的话语权。司马迁的细致,不仅仅在于对双方驻军地理位置的对比、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双方阵营的主要人物,也是两两对比的。项羽阵营:叛徒项伯、谋士范增、部将项庄;刘邦阵营:叛徒曹无伤、谋士张良、部将樊哙。本文将从项羽和刘邦的处事态度对比,分析在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项羽是如何一步步丢失先机的,刘邦又是如何逐步取得主动权的。1.对待叛徒的态度 曹无伤在文中虽然作者着墨不多,但确是这场宴席的引子,是他先告诉项羽“沛公欲王关中”,并且详细到“使子婴为相”,由此燃起了项羽对于刘邦的杀意,但是当刘邦来赴宴,并向项羽解释时,项羽立即出卖了自己的内应,“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完全没有对曹无伤进行保护,第一时间就牺牲了自己的内应。反观刘邦,虽然项伯的本意不是出卖项羽,只是为了报答张良,但是刘邦抓住机会,在得知项伯的来意后,立即让张良“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当张良引见了项伯后,刘邦不仅“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还借机利用了项伯作为自己的信使,让其对项羽表明忠心,为自己洗白,“吾汝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回到自己的军中,把刘邦的言论全部告诉项羽,项羽不仅没有去追究项伯的行为过失,反而相信了刘邦告诉项伯的那套说辞。项羽对于曹无伤的态度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完全没有珍惜;对于项伯,没有追求其过错,反而轻信。刘邦在对待曹无伤的态度上非常坚决,等他回到自己军中,立即诛杀曹无伤;对于项伯则是采取了以兄事之、攀结儿女亲家、以之为使,三个步骤,不仅成功拉拢了项伯,还取信于项羽。从对待叛徒的态度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项羽在这场斗争中,项羽没有抓住先机。2.对待谋士的态度 项羽的谋士范增,项羽尊称其为“亚父”,但是在鸿门宴中,项羽并没有展现他对于范增的尊重,范增对于杀刘邦的态度是决然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但是项羽“默然不应”。刘邦在张良问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给出的答案是“鲰生说我曰:”,虽然张良是他的谋臣,但关键时刻,他的选择是保护“鲰生”,当然也有可能“鲰生”就是他自己;在他准备从宴席出逃时,“乃令張良留谢”,由此可见他对于张良的能力是信任的,但他不是无条件的盲目信任,在知人善用的同时绝不放松警惕。从项羽和刘邦对待谋士的态度上来说,项羽的先机已经所剩无几,对于范增的不完全信任,对于已经判敌的项伯却是信任无限;刘邦对于张良的信任和警惕并存,始终没有把自己的心思全盘托出,有退有进。3.对待部将的态度 项羽的部将是项庄,在鸿门宴里,对于项庄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宴席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这场宴会上所有人都看出来的,但是正因为项羽的“默然不应”,使得项庄并没有全力以赴,而被刘邦拉拢的项伯又起身相护,使得项庄更没有机会痛下杀手;樊哙的出场,气势不凡,想必也是抱着一颗必死的心前往,准备以一己之力来拖延时间,为了能让刘邦成功脱险,所以“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步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扑地。哙遂入,批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不仅未则其携带兵器擅闯军帐之过,反而呼其为“壮士”,并且“赐之卮酒”,在樊哙痛陈项羽的过错后,项羽竟然没有任何应答之词,还赐座于樊哙。在这段对于樊哙的精彩描写中,虽然没有刘邦对于樊哙的态度的描写,但是从樊哙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对于刘邦的忠诚,而项羽对于敌人态度的不坚决,不仅未给项庄发出明确指令,在对于樊哙的过错未究,从而给刘邦的出逃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刘邦的这一走,项羽已经打草惊蛇,先机尽失。小结:鸿门宴的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正是项羽主导局势、渐失先机、尽失先机的过程。项羽的在这次宴会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他的盲目轻信,不懂惜才用才,优柔寡断;刘邦展示给大家的更多的是他的小心谨慎,知人善用,处事果断。虽然只是一次宴会,没有兵戎相见,但是通过这次宴会,我们已经看到了双方的命运走向。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82.2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82.3人教版.语文及解题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