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基层
农技
推广
体系
建设项目
方案
实施
进展
状况
分析
XX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方案实施进展状况分析
托普仪器——致力于中国农业仪器的开展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建设体系加快西部优势农业产业向纵深推进
内容提要: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历史经验证明:要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城乡统筹开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加速农业技术推广;而加速农技推广的关键,是创新推广体制与机制。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不当、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水平落后、运行机制不活等方面的问题,使西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存在着严重的“线断、网破、人散〞现象,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吸收,不利于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开展。本文按照农技推广机构公益职能与经营效劳别离的原那么,对新形势下创新农技推广事业做一些探索。
关检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创新;开展思路;培训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面对我国西部农业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对生产奉献不高的现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就显得更加迫切。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推广率只有20%;兴旺国家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已达70%以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增长的份额力争年提高5%~10%,到2023年,科技奉献份额力争到达50%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国家实施“科教兴农〞、“可持续开展〞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和方向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笔者认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但不能削弱,而要通过推广体系、体制的创新,尽快建成适应杜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一、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是加速农技推广
(一)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桥梁。在我国,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发出来的,而其最终的使用者那么是农民,农技推广是实现两者对接的主要纽带。农技推广工作者通过试验、示范、展示、培训、信息发布、技物结合效劳以及田间指导等方式,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送入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使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产生巨大的效益。“九五〞期间国家安排以“农业部-九五、重点推广十大技术〞为主体的适用农业技术近500项,由全国1500多个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单位牵头组织实施。据不完全统计,新增总产值577106亿元,新增纯收益181164亿元,投资收益率达91112%,显示了“科技兴农〞的巨大威力。
(二)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的二次创新。现代农技推广工作不单纯是把某一单项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而是要根据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按照系统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对有效的农业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之中。此外,许多实验成果需要通过试
验、示范等推广过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熟化,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可见,现代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的延伸与二次创新。
二、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新老问题
(一)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开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是方案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体制,推广项目均是由各级政府决定的(而不是由农民决定的),从而为技术推广活动带来许多不确定性。技术的推广与否,决定于政府财政是否有钱以及政府财政部门及相关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个人行为。前几年的行政体制改革,使大局部县(市)农技推广机构人财物的管理权(简称“三权〞),由县(市)农业局下放到乡镇政府,形成“上强下弱〞、“上稳下散〞状态;且各乡镇农技站专业结构不合理,效劳功能不全,推广经费短缺,职能发挥不力。与现代大农业开展严重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是推广理念不适应,仍停留在方案经济时代的推广思维定势,说农业就是粮油生产,说技术推广就是常规技术的普及,推广活动热衷于在政府的组织下开展。农技推广与现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接轨,给推广方案的落实造成了难度,往往是方案归方案,落实归落实,方案与落实“空对空〞。二是职能发挥不适应,在农业结构调整的今天,农技推广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农民不仅需要产中技术指导,更需要产前的市场预测及产后的加工、销售、信息效劳,要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在更广阔的领域,由单一模式向多个环节延伸。三是农技推广队伍综合素质不适应。
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效劳中心于2002年的农技推广体系调查显示:在国家正式编制人员中,县乡两级种植业和畜牧业技术人员均占国家正式编制总人数的36%,农机、经管分别占11%和13%。这一比例与目前的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民生产急需的水产养殖、经作、园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专业,其技术人员的比例均不超过4%;此次调查的363个农技推广单位中,28%的人员没有中专及以上学历,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10%;而且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一半左右,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那么高达15%,其余34%从事经营创收工作(25%)与行政工作(约7%)。在所调查的1245位农技人员中,2002年参加过各种讲座及进修过的人员(包括在职攻读中专、大专等人员)共有398位,占调查人员总数的32%。新进大学生人数的减少及在职进修人数的比例过低,导致了新一轮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事实上,许多农技人员现已无法有效地向农民推广最新的实用技术。四是推广方法不适应,现行的推广方法是“技术示范+行政干预〞,农技推广和效劳还沿袭着“一张嘴、一双手,天晴下雨田边走〞的老方法,农民接受具有被动性,致使高新技术难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农业法规落实不到位导致人才外流,推广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1.1队伍不稳,人心不定。突出反映在农技推广经费无保障,编制内的人员经费财政没有足额到位。不少贫困地区迫于经费压力,把主要精力用在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创收上,其工作目标就是经营创收,挣钱糊口。大多数农技人员只有围绕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获取薄利,挣点工资;局部农技人员外出打工谋生,致使技术流失严重。同时,农技推广项目经费被行政主管部门挪用或截留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或者财政收入较为困难的地区更是如此,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变成了完全的自收自支单位。
21设施落后,信息不灵。长期以来,在农村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人员,工作条件差,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普遍缺乏试验用地、仪器设备、培训场所等常规设施,有的站仍然存在“吃饭无锅、住房无窝、办公无桌〞的现象。
3.管理体系不顺,政事不分。有些乡镇农技人员工资由乡镇发放,工作不得不服从政府的安排,但政府在安排工作时,往往不考虑农技工作业务的特点,驻村、方案生育等工作安排给农技人员,使农技人员成了编外的行政干部。正如农民所说:农技干部不农技,跟着乡长收款去。
(三)基层政府科技兴农的意识有所淡薄。目前,农民的温饱问题根本解决,人们对农业科技认识淡化了,不把科技人员当财富而是当包袱,认为“农民会种田,不用农技管〞。没有把农技推广体系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与开展、转化科技成果的主导地位认识清楚,没有认识到科技推广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三、坚持改革创新,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农技推广体系
加速农技推广的关键,是创新推广体制与机制。农技推广面对农民科技需求的多样性和农业科技效劳市场的多元化,在推广理念、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推广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必须抓住机遇,主动改革,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
(一)创新农技推广体制。一是开展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随着农业市场的全球化,农业科技效劳市场也逐步开展。通过改革,稳定公益性效劳;通过创新,放活经济性效劳;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单位、有关院校、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效劳与有偿效劳相结合、综合性效劳与专业性效劳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效劳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效劳网络。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那么,进一步明确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逐步退出经营性效劳领域。二是构建基层农技推广创新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创新要按照“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原那么进行构建。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那么,实行分类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经济特色、生态区域和产业结构等特点,组建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站或区域性专业站。基层区域站或专业站应作为上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主要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效劳职能。这样有利于精简机构和人员,又有利于使闲置的农技推广人员充实到第一线;
有利于用有限的财政支出,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二)创新农技推广机制。一是改革内部管理制度。要打破“铁饭碗〞,实行全员聘用制,主管部门要做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三定〞工作(即定性、定编、定员),实行资格准入制,推行持证竞争上岗;建立推广成效评价和鼓励机制,以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农技推广人员的主要依据,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到一线,到艰苦的地方去,为农民提供优质效劳。二是改革推广运行机制。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效劳。要从传统的“农技推广〞转向“农业推广〞或“农村推广〞,改变传统的“技术示范+行政干预〞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方法。
要树立“以人为本〞、“自下而上〞、“参与式〞的推广新理念。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使农技推广人员的收入与实际的工作成绩挂钩,真正使农技推广人员的“责、权、利〞相结合。鼓励科技人员大胆走向市场,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市场效劳;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效劳、技术承包、技术转让,领办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参与农业开发。把自身利益与农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效益共享,风险共担,不仅解决了工资问题,而且也提升了农技推广水平。
(三)改革现有的农技推广模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合并现有的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水产局,林业局等农口各站,成立全新的农业局,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加强技术引进、试验与示范工作。剥离非农技推广职能的人员,推进/一人一村0农技推广工程。鼓励党政机关干部从事农业开发,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并全面建立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技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加大农技效劳体系改革力度。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骨干队伍,确保公益性效劳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特色产业开展的新形式,积极探索调整乡镇农技站分布与人员,创办由县(市)农技推广中心统一管理的区域性特色产业技术推广站。按特色产业开发带,分区设置区域性的蔬菜、畜牧、水果、中草药、山野菜等技术专业站,形成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效劳于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效劳网络。
(五)积极培育民间科技效劳中介组织,进一步健全民间技术推广体系。一是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科技效劳组织,网络专业大户、土专家、田秀才开展技术效劳,形成以农民为主体,技术为核心,产业为依托,科技为纽带,基地为载体的科技效劳队伍。二是民间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农民专业协会要按照“自愿结合、互惠互利〞的原那么,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运营、自我开展〞的思路,加以完善。采取培育典型、示范引路的方式,逐步推开,防止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干预,也不能一哄而上。
(六)创新培训机制。利用多种方式加强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