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7专题改革开放教案.docx
下载文档

ID:582520

大小:21.46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历史 二轮 专题 复习 改革开放 教案
第七专题 改革开放 考点1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1、内容:改革内政,开展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开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底。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四、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1、内容与作用   ①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②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③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2、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失败原因  ①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4、评价  ①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锋利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开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五、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1、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2、内容   ①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②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3、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方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开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附: 1、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分类  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④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开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开展规律。  ②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比照。  ③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⑤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3、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开展的要求与产物。  ②革除社会弊病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开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③是否顺应历史开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锋利的斗争。 考点2 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内容   ①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  ②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代表企业)。 ③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了海军衙门。  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2、失败原因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  ②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③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  ④根本原因是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制度。 3、评价: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二、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  ①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社会根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开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根底:19世纪60年代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3、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4、局限  ①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  ②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阔民众。 5、失败原因:  ①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把希望寄托有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梦想,脱离了人民群众,终于失败。  ②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如慈禧太后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各省官员大多对变法阳奉阴违,并不真正实行。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反革命集团政治经验丰富等。 6、启示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7、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8、意义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开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开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②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开展资本主义奔波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点3 中国现代的改革 一、改革的前提、内容、目的、实质 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2、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开展的环节。 3、目的:解放和开展社会生产力。 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内容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开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2、意义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开展。  ②农村改革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开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内容   A、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成效: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泼局面。 考点4 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①内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开展(根本原因)。  ②外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直接原因)。 2、内容  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预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赎买。 3、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  ①废除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开展。  ②改革不彻底,保存了大量封建剩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内因:   A、政治: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慕府统治危机加剧。   B、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开展。   C、阶级:广阔劳动人民、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不满。  ②外因:1853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内容  ①政治方面:A。废藩制县,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济方面:A。改革土地制度,成认土地私有。      B、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军事方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行日本封建文化,开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成功原因  ①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  ③倒幕派建立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4、意义  ①积极: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状况,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②消极:存在较强的封建剩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三、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 ②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大选。 2、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②加强对工业的方案指导(核心)。 ③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④推行“以工代赈〞。 3、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5、影响  ①积极作用    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B、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稳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开展的新模式。  ②局限性: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五、苏联和东欧的改革 1、改革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东欧各国强烈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②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概况(见课本) 3、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使改革陷入困境,东欧某些国家的改革受到苏联的干扰。 考点5 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一、秦汉时期 特征: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1、丝绸之路  ①开通条件   A、西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B、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  ③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国的铁器、丝绸、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时间:汉武帝后。  ②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3、与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利用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  ②安息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4、与大秦的交往(指古罗马)  ①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