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语文
江南
示范
教案
苏教版
必修
像山那样思考
单元规划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根底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属于必修课教科书人文内涵的“人与自然〞。专题将所选课文分成三个局部:第一局部“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局部“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局部“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景物意境非常优美,审美感受非常独特。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了解一点美学常识。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修养心灵的愿望,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西地平线上一文写景语言非常优美。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和作品的语言艺术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修养心灵的愿望,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的能力。
赤壁赋是一篇古文,充分表达了感性和理性双重美感。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景物变迁来“感悟自然、感悟人生〞,领悟文章所提供的景的奇特、情的独到、所表达的哲理思索的深刻性。让学生体会:自然美成了作者情绪的依托,成为他思考和认识人生的凭借。教学时,应注意以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带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让学生思考、体会作者游览时的心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两篇文言文“感悟自然〞的共同主题。学习时多用比拟方法,把握游览的线索,启发学生领会自然景致与作者人格之美的关联。注意文言词、句的学习和积累。
神的一滴的作者亨利·大卫·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可是他在神的一滴中的关于人与自然的沉思却影响了一个多世纪。学习此文,不仅要使学生寄情山水,陶冶性情,修养心灵,更要使学生理解梭罗对自然的思考与认识:自然对人的惠爱,融于自然的快乐。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于自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像山那样思考要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学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虑意识。通过研读,使学生理解,“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述,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由于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3.学生能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拟阅读,并能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拟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及常见的文言句式。
5.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会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
江南的冬景
1课时
西地平线上
1课时
赤壁赋
1课时
始得西山宴游记
1课时
文言知识归纳、整理与练习
1课时
神的一滴
1课时
像山那样思考
1课时
表达与交流、写作
3课时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
沉着说课
本文是“像山那样思考〞专题“谛听天籁〞局部的第一课,这一局部要求我们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开展,遵循共同根底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那么,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由此而表达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学知识。
2.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能力、发现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2.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拓展探究,在文本的比拟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美学知识、文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几天前,我们共同到郊外畅游了一番,大家感到快乐吗?
生 〔齐声〕快乐!
师 那一天,我已经给同学们设下了一个题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好地完成。
生 什么题目?我怎么没有听说?
老师没布置什么作业呀!
又是要做作文吧?
师 不是做作文,但和作文很有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你们有没有感受到那里景色的美?
〔学生有的说“感受到了〞,有的说“没有〞。教师注意观察,暂时放过说“感受到了〞的,而请叫喊“没有〞的同学表达意见。〕
生 没有。就几幢灰突突的房子,一条肮脏的小河,有什么“美〞的。
师 看来,你玩也玩了,乐也乐了,身心也放松了,就是把“美〞放过了。〔生笑〕也好,你就把你见到的“灰突突的房子〞“肮脏的小河〞以及类似的景物,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一番,如何?
生 〔边思考边表述〕几幢房子,灰突突的,破败不堪,好似已过了几个世纪。一条小河,水面上飘浮着一团团的杂草,像是平平的路面上偏偏长着一片片的青苔。大片的草地已开始枯黄,没有一点儿精神。几棵落叶乔木也开始落叶,飘零的叶子随风乱飞,飞满了田野,飞进了村庄,吹打在行人的脸上。
师 大家说,这番景物他描绘得怎么样啊?
生 好!
师 这样的景物美不美呢?
局部学生 不美。
师 为什么说不美呢?我倒要领教一下同学们的高见了。
生 这些景物不是“破败〞就是“杂乱〞,没有一点儿生机。
生 他描绘的这些景物色调很灰暗,让人感到心里很压抑,很郁闷。
师 我们阅读过许多诗歌和散文,好多诗文中也有这样的景物描写。比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生跟着齐读〕“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 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也有这样的景物:“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生齐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师 在马致远的诗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不桔祥的鸦又是在黄昏之时出现;岳阳楼记的这段文字,又是“阴风〞“浊浪〞,又是“薄暮冥冥〞。你们说,这样的景物就不“美〞吗?
〔生沉思〕
生 这些景物也是很美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一种苍凉凄清之感,衬托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岳阳楼记的这段景物那么是阴冷、昏暗、恐怖的,衬托了“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凉心境。两种意境,衬托着两种心情。
生 老师,是不是说“灰暗〞的景物也是美的?
师 美实际上是一种感受。我们常说“即景生情〞,景色可以引发人的某种感情。反之,也有“境由心生〞的说法,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景色,那景色就会带有什么样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灰暗〞的景物也是美的。人们常说的“凄美〞“忧郁美〞“悲剧美〞等等,可以说都是“灰暗〞的美。把眼前的景物与你的情感体验融合为一体,美就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审美〞。而文学的美,就在于把你的审美体验用最适宜的语言表达出来。
师 我们初中都学过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吧?
生 〔齐声〕学过。
师 我们应该知道,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们如果换一种心情,去观察和感受刚刚的景色,会有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呢?
生 会感到很快乐。
师 那么你能不能以快乐的笔调,再来用散文的笔法描绘一下这些景物呢?谁来尝试一下。
生 几幢房屋枕在小河边,虽已有些破旧,却显出几分安逸,几分自然。河水潺潺流淌,水面上飘浮着几根枯草,几片落叶,好似一艘艘小小的船儿。草地已开始泛黄,但那大片的绿色仍然骄傲地炫耀着,把一年中最后的美丽也献给了游人。几株乔木已开始落叶,叶儿随风飘舞,那是树木回报大地母亲的礼物。
师 这位同学改得好不好啊?〔生齐声叫“好〞〕我们为他鼓鼓掌!
师 可见,心境不同,审美的感受就不同。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交流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老师代庖给概括一下。
“于平常处发现美〞。罗曼·罗兰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也曾说:“你们只要在屋子边上那一块草地上蹲下来近看一看,你们应该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睁开双眼,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
2.“景物的美就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美实际上是你的心对于自然的一种感受。要有一颗对于美的敏感的心。
3.“心境决定情境〞。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是写秋,毛泽东看见的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南唐后主李煜那么只感受到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推进新课
——“于平常处发现美〞
师 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属于“人与自然〞这一向度中“像山一样思考〞专题。这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是“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和“沉思自然〞。你们注意到了第一局部的标题了吗?〔示意看书页左侧〕是——“谛听天籁〞。“籁〔音lài〕〞是什么意思?
〔生摇头〕
师 “籁〞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成语有“万籁俱寂〞一词,意思是各种声音都停息了。“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该简单理解成谛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视与听都含于其中。可见,我们学习第一局部两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欣赏自然〞,也就是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给我们展现的大自然的美景。
师 文学大师们,个个都有一双慧眼,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郁达夫选择了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冬季,却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们通过大师的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所描绘的自然“景点〞〕
师 请问,在冬季里,郁达夫发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请把这些“景点〞指出来,并简要鉴赏一下。
生 郁达夫写到了江南冬季里的植物。他发现“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乌桕树那么“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这些景物写得很有诗意,很有生机。
生 他第7段写到了冬天的微雨。这雨景也是很美的。
师 你可不可以把重点的文字给大家读一下,再简要地鉴赏一下呢?
生 〔朗读〕“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假设再要点些景致进去,那么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些景物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