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系列.docx
下载文档

ID:582237

大小:23.45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023 语文课件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系列
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系列 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到达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 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根底。下面就由为大家带来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欢送各位参考借鉴! 【篇一】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批判质疑,评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透彻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批判质疑,评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是对人类科学的开展做出巨大奉献的科学家所写,写作对象明确,意图清晰,针对性强。实为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绝好教材。因此,充分读懂原文,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当为学习之重。同时,文章论述问题深刻,理论性强,运用批判阅读的方法和质疑、评判的态度对文章进行分析,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论点突出,论述严密,事理充分,因此学习其写作手法,也能为学生阅读和写作同类文章奠定良好根底。 【教学方法】 发问与质疑式阅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美国中学科学活动设计与示范的作者乔治.C洛比尔曾在该书序言里说:科学上的失败只属于不愿再试一试的学生; 又说:对于学生来说,科学应该是一种从无知到的再发现。学生不像海绵──他们不会自动吸收知识。他们是人,他们应该通过第一手的、自己动手操作的经验来学习。你认为这段话与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所倡导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找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引例证明,从而归结引申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内容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问题:作者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用什么方法加以证明的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答复) 明确: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论证: 1、提出论题: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一自然段)。 2、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5自然段) 3、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自然段) 4、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极其重要意义。(第13段)论证方法:讲道理、举事例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讨论对话,评析文章 准备:课前预习给出以下三个问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背景下格物致知精神的缺失 3、怎样理解作者衷心倡导的科学实验精神──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深远意义 指导学生仔细透彻地研读课文,自行提出问题,多渠道查找资料,编写短文或发言提纲。可以以同观点小组结合的形式,合作写文。 参考提示:对以下每一个问题,你分别持什么态度是全部赞成、局部赞成还是完全反对可以用举事例或讲道理的方法来清楚地阐述见解,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A、关于作者的论点:对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来说,格物致知的精神非常重要。 B、关于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批判: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就是明证。 C、关于作者的论断: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课堂实施: 第一步骤:小组交流,选出见解最独到、观点最鲜明、表达最通畅的发言或文稿。 第二步骤:全班交流,相同观点的整合和不同观点的碰撞; 鼓励求异思维,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及批判性的阅读。 (课堂讨论、交流,辨明道理,把握文章命意) 教师介入讨论及小结。 四、延伸拓展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下: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课外阅读创造的故事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一文,比拟两篇文章所强调的科学精神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试以我所追求的科学精神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篇二】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文学的一局部,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论述。这篇文章包含了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观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应引导学生在这几方面获得启示,受到教益。 【学习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作者生平介绍,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差异方面的资料; 收集学生在其他课程或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便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那么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拟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重点词语 (1)生字:肇(zhào)埋没(m)彷徨(páng huǎng)。 (2)理解词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 知,认识。就是使心中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到达无所不知的极限。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 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粹,不欺骗自己。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三、整体感知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关键句 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方案,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开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存一个疑心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方案、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五、延伸拓展 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举例:雪融化后是水、钟表的工作原理…… 六、课堂总结学生浅谈收获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真正有没有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思维才是开阔的。 【布置作业】 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上要充分利用上课时讲过的内容来进行这节课的学习,以便于稳固上节课的内容,如论证方法、语言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探讨“格物致知〞,也是调动学生讨论热情的重要一点。 【篇三】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的观点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学习过程 一、语文根底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圈划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利用作者的观点说说为什么有的同学高分低能。 三、深入探究 1、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四、当堂检测 1、解释以下句中的词语。 (1)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格物: 致知: (2)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袖手旁观: (3)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不知所措: 2、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写得很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