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教案四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设计(新人教版).docx
下载文档

ID:581376

大小:16.82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爬山虎的脚 2023 教案 语文 上册 爬山虎 设计 新人
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设计〔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以及它是怎么样用“脚〞爬墙的。其目的是在读明白,理解字、词、句、段的根底上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接着学习和进一步稳固怎么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才能。 二、学情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爬山虎不甚理解。但理解植物的特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热爱大自然这些都是学生于生俱来的兴趣,课前可让学生实地观察,不失为理解爬山虎的好方法。同时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适应,习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让学生会观察本人周围熟悉的植物,并写出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策略 1、课前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获得直观感受。 2、依照学生的实际,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再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的叶子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 3、课文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局部,特别是爬山虎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局部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时要采纳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明白,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为了打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要借助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读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自主觉察爬山虎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而课文的最后一局部,主要运用比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展学习。通过比照,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以及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4、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抓住重点与举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么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适应。 5、利用材料袋,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本人感兴趣的植物,并做记录;或是做个小实验,连续观察实验中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适应,并能有认识地运用于本人的生活实践,也能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四、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留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步、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读明白课文,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能抓住主要课文内容。 4.理解作者是怎么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详细的,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适应。 五、重点难点 通过学文、观图和实际观察的方法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详细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爬山虎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是理解的难点。 六、教学预备 课前预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制造演示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脚的模样。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一种植物,请看(出示图片:满墙的爬山虎),大家明白这是什么吗(生齐:爬山虎) 2、哪些同学看见过确实爬山虎呢 事实上,你们平时看见的都是爬山虎的什么(生:叶子) 那你们细心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生——) 爬山虎的脚终究是什么模样呢特别少会有人留意。但叶圣陶爷爷却是一个擅长观察、擅长考虑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3、板书课题(师边板书边指导:“虎〞是本课的生字,我们来一起写一下。) 4、齐读课题 (1)大家想一想,假设你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指生: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如何爬、脚的变化) (2)那叶圣陶爷爷都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大家已经进展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大家再大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开场吧!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采纳自愿选择段落的方式,指5名学生分别读5个自然段)留意: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哪些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哪些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1)学生读课文时,假设出现读得不精确的字音,等这一段课文读完后,老师要立即纠错,并让全班学生齐读两遍,加以稳固。 (2)(学生读完第2段时) 师:同学们,这段课文中的(课件出示:均匀、空隙)“均匀〞是两个生字组成的,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均匀〞;“空隙〞的“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读——空隙;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比方“天空〞。 师:让我们再放回句子中读一读(出示句子,齐读):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当学生读完第3段时) 师:这段课文中的“茎和柄〞是生字(出示图片),大家认一认,哪是爬山虎的茎哪是叶子的柄(老师指图,让学生说) (4)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2、理清层次 (1)师:刚刚大家读得认真,听得细心,那课文哪些段写的是爬山虎的叶子哪些段写的是它的脚呢(生:第2自然段写的是叶子,3、4、5自然段写的是脚) (2)老师板书:叶子、脚 (3)师:课文共5个自然段,叶圣陶爷爷用了3个自然段写“脚〞,为什么(生:由于文章标题是“爬山虎的脚〞,因而,要重点写“脚〞) (4)师:对,写文章要详略得当,重点内容要写详细。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三四五段。 三、品读重点,感悟写法。 (一)学习第3自然段,交流“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1、如今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边读边体会:这一段都写了“脚〞的什么可在课文旁边做批注。(生默读,师巡视看学生读书、批注的情况) 2、(出示课文)交流: 往常,我只明白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明白它如何能爬。今年,我留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确实是爬山虎的脚。 (1)师:谁来谈谈:通过读你明白,这段都写了什么 生:我读明白了,“这段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师板书:位置、形状和颜色) (2)师:脚的位置在哪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生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师:出示图片指着:大家看,这确实是茎上长叶柄的地点。那它的脚长在哪里(生指说:它的反面),对,叶柄的反面确实是脚生长的位置。 (3)师:那脚的形状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生读: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师:作者把脚的模样比作什么(生: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 师:但是当它巴住墙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模样呢谁能联络下文说说(生说:像蛟龙的爪子) (4)师出示“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和“爬山虎的脚〞的比照图〞:大家看,这确实是蜗牛的触角和“蛟龙的爪子〞,它们和爬山虎的脚类似吗 可见叶圣陶爷爷观察多么细心,描写多么逼真! (5)师:那脚的颜色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给大家听(指生读: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原来,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6)下面我们分角色读课文(课件出示) (请女生读描写位置和形状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颜色的句子,老师读最后一句)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确实是爬山虎的脚。 (7)师总结引导:爬山虎的脚位置长得这么隐蔽,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那么细,都被叶圣陶爷爷觉察了。大家猜猜,他是如何觉察的 (生:可能天天都来观察; 可能从刚刚长出来就开场观察,不断到枯萎; 可能观察的时候离得特别近,看得特别细心 可能看的时候还扒开了叶子,有时候还拉拉它的茎。……) (8)师总结:是啊!叶圣陶爷爷由于通过长期细心的观察,才能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才能写得这么细致。 (9)让我们再齐读这段课文,进一步感悟它的写法吧! (图片出示本段课文:齐读) 往常,我只明白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明白它如何能爬。今年,我留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确实是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第4段,交流“如何爬的〞。 师过渡:那它是如何往上爬的呢 1、请大家默读第4段,边读边把写爬山虎如何爬的动词圈起来。开场吧!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师巡视看学生圈画的情况) 2、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如今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确实是如此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假设你细心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刚刚大家读书都特别投入。那爬山虎是怎么样爬的呢我们一起试着说一说。(一起读课文填空) (2)出示课文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如今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确实是如此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假设你细心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A谁来说说,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呢(指生说:触、变、巴、拉、贴;师板书) b大家再读一读这段话,想想这几个动词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在桌子当墙壁,在上面演示一下爬山虎爬的动作) 跟同桌交流一下本人的看法; 谁来谈谈本人的看法(指名交流) c师讲解总结: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方,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间隔,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如今同学们明白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了墙上,对茎才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正是精确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爬的过程写得特别详细,写得这么有序。这种精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引读课文 爬山虎确实是如此一脚一脚往上爬,慢慢爬满了山坡,爬满了墙壁,爬满房顶。假设你确实是那棵爬山虎,告诉大家你是如此爬的——(指名读课文) 不管烈日炎炎,依然狂风暴雨,它总是一脚一脚往上爬,假设你确实是那棵爬山虎,告诉大家你确实是如此爬的——(指名读课文) 你们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那棵爬山虎正一脚一脚往上爬,请大家齐读第四段。 4、这里的“一脚一脚往上爬〞能换成“一步一步往上爬〞吗为什么 5、老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不断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因而,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 6、想亲眼看看它到底是如何爬的吗(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一边演示,老师一边诵读课文内容) 6、看着演示图,能把它爬的过程背下来吗 (1)先本人练习背诵一下。 (2)指名背诵(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3)我们一齐看图背诵一遍。 (三)学习第5段,交流: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1、师小结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如何爬的。大家明白吗叶圣陶爷爷还觉察了爬山虎脚的机密。请大家自由读读第5段,看看是什么机密。(生自由读) 2、(出示课文)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步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结实,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谁能说说是什么机密(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变成灰色,结实地巴在墙上。)(板书:变化、萎了 结实) (2)那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么样 (3)“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