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设计.docx
下载文档

ID:581165

大小:17.13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苏轼词两首 2023 教案 人教版高二 语文 必修 设计
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设计 没有人敢否认,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他的文学成就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目的】 1.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才能。 2.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理解词的写作背景。 3.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比照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委婉深入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3.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本人,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苏轼( 1036 ~ 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爱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制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埋伏着一种浓重的,躲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予本人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本人的怀抱。 三、整体感知 1、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2、 从章法上说,词的上阙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阕侧重抒情。 上阕:(赤壁) (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 (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所慨: 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 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 人生如梦 四、词句鉴赏 ①考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制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②考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③考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④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如此的时机 周瑜碰到了孙权如此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c、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⑤考虑: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沉着潇洒,指挥假设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青年英雄气宇非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本人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五、探究考虑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依然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滋味。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顷刻,羡长江之无穷。〞张假设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确实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而,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确实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确实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确实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事实上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苦恼,因而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珍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确实是人生的豁达境地。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假设说这确实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如此的消极,建立本人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六、品读衬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⑴衬托:衬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⑵映衬:映衬是衬托的特别方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互相映衬,既显出周瑜的青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七、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 要有壮阔景 2、 要写英雄事 3、 要表功业志 4、 要抒苍凉的情 八、布置作业 ①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霖铃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 ②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定风波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听听这些词句是谁写的——“明月几时有把酒咨询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是苏轼的名句。苏轼,我们并不生疏,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 二、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尽管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听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地。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 2.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读出节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终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跟着录音读一遍。男女同学分别朗读 4.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能够轻胜过马。 ——随遇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能够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能够一并泯灭。 四、重点探究、拓展 1、那按照本人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假设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上阙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终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冷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滋味。 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板书:无(“回首〞) 2、假设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板书):归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确实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一心渴望退隐,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滋味。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本人终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阻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 为己任〞,“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因而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3、大家再考虑:东坡为何不躲雨 由于他明白“前方亦雨〞,人生确实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隐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因而不管是人间天上,依然庙堂江湖,关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本人的“内心世界〞。最好的避风港确实是本人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意味。因而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五、咨询题讨论 是不是大家都喜爱苏轼 是或不是。 那请联络本词来说说。 ——风雨本客观存在,他却视而不见,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慰藉。 你觉得这种慰藉不好吗 ——假设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慨,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 ——快乐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像苏轼如此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满的“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理念事实上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那么是一种无奈,“突围〞事实上是一种逃跑。 六、反响达标 我们围绕“雨〞说了这么多,原文的“雨〞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么说诗中的“风雨〞用了什么手法 ——隐喻义,双关。非常好,假设考试,这儿非常可能成为考点。最后我们来做一件入世之事:给这首词拟几道赏析题。 ——“一蓑……〞刻画了苏轼什么样的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点) ——“归去……〞苏轼要往哪归结合苏轼生平谈谈苏轼的人生态度。 ——“轻〞如何理解竹杖芒鞋行于泥地真比马轻 ——“迎〞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抓字词来解读,非常符合出题常规) ——本单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