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案
人教版四级
第七
第二
单元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实验一小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明白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
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考虑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
熟读成诵
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本人喜爱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材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标题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络,假设细心观察,用心考虑,就有可能觉察万物的神秘,认识万物的联络,本课两首诗确实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考虑觉察万物的神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本人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络上下文,既要联络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讨论。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老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根底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阅读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用心考虑,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通过考虑,作者觉察其中的神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关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假设不能客观地、平复地进展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2〕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首诗游山西村〕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材料,老师补充。
〔2〕依照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适应。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教具预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预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明白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小孩。叶圣陶爷爷不仅喜爱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又是如何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
三、反响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小组互读,能够请学生读本人喜爱的段落,或其他方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明白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详细?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详细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详细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奇妙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细心地去欣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么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点写的美?你喜爱哪句?
6、本人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模样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能够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能够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因而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细心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适应。
爬山虎的叶子之因而活力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亲密的联络,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展观察:
a、脚的模样;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么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点吗?
4、依照本人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老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展了认真细心的观察?〔留意〕
由于作者留意了,因而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详细。爬山虎有本人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明白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依照以下几个方面本人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本人演示爬的过程〔怎么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明白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老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明白终究如何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依照演示说出如何爬。
4、你们明白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因而叶圣陶爷爷说,“确实是如此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如何明白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而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浪,好看的非常〞。真是会读书的小孩,明白得运用联络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如何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明白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结实,脚与墙有亲密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构造显得更加完好,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明白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四周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类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模样:像……像……〔细丝〕
虎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爬触→巴→拉、贴〔结实〕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适应。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同学们,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美丽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本人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擅长细心观察的小孩。如今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咨询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处理咨询题
1.生自读课文,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模样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处理咨询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纳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点能够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能够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平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住宅是什么模样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纳拟人的手法)
③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稳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如今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留意我们刚刚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美丽。画完以后,把本人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稳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络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意找个地点就安排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爱“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爱“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理解蟋蟀是如何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详细,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细心观察、留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如此写的好处。
〔如此写把本来比较单调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8x世界地图引出的觉察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络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究大自然神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答复〕但是,五大洲是如何构成的呢?如今,让我们一起去理解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