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桃花源记
2023
教案
人教版八级
语文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5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预备:音频朗读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名家名篇大家谈。〔回忆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同时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的〕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有关材料。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出色的文学家。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阻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乱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场,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要素。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回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回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予本人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构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作品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般百姓追求美妙生活的愿望。
2.识记生字词:
豁(huò)然活泼俨(yǎn)然阡(qiān)陌垂髫(tiáo)诣(yì)太守刘子骥(jì)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需要读得字字嘹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考虑: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本人试着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地点做好记号,预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老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穿文意。
5.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分组讨论,明确: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段〕开端,写渔人觉察桃花林。第二局部〔第2、3段〕开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局部〔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局部〔第5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咨询津。
四、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课文。
2.抄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思想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步骤
一、重点研读:
1.揣摩积累语言:
老师导学:学习文言文要留意两点:〔1〕要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如“鲜——鲜嫩〞、“美——漂亮〞、“交——交织〞等等;〔2〕留意古今词义的区别及一词多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
古:交织相通古:与世隔绝的地点
交通绝境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今:穷途末路的境地
古:妻子儿女古:艳丽漂亮
妻子鲜美
今:滋味好
今:男子的配偶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古:像如此
不管如此
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今:如此
古:不值得
缺乏
今:不够
一词多义:
舍弃“便舍船〞
舍房子“屋舍俨然〞
寻找“寻向所志〞
寻
不久“寻病终〞
做标记“处处志之〞
志
标记“寻向所志〞
往常“寻向所志〞
向
对着“眈眈相向〞
2.考虑以下咨询题:
a文中描写桃花源风光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咨询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咨询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c考虑一下,以下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咨询津者。
〔明确: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奇色彩,外表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本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确实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妙境地,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予。〕
二、理解研读:〔引导学生提咨询题来研究,或老师提出考虑题,分小组讨论。〕
a.“乃不只有汉,不管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明确:“乃〞是居然的意思。表现出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世感到吃惊。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朝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因世间社会动乱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b.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目的是什么?
〔明确: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c.我们应当怎么样评价文章所表现的社会理想?
〔明确:作者虚构了如此一个故事,寄予了本人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它只能是一种梦想。〕
d.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活泼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咨询津
三、老师小结:
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此设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榨、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布置作业:
1. 1.摘抄成语。
2. 2.背诵并默写全文在家庭作业本上。
3. 3.预习短文两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