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教案人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docx
下载文档

ID:579194

大小:12.39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石壕吏 2023 教案 人教版八级 上册 语文 说课稿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课题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表达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写景、定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严峻灾难,体会自然风光、名胜佳处各具独特美景。 教 材 分 析概述石壕吏这首叙事诗,表达官吏夤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 ,表现出老妇一家的凄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峻灾难,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入同情 重点 难点差吏夤夜捉人的凶残,老妇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凄惨,诗篇社会意义的深入,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赞美古代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引出将教学的反映战乱中人民苦难的石壕吏〔板书诗题〕。 2.结合注释①简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127;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迸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波,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贴得更紧。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青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读音精确,读出节拍。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指定学生朗读第1段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第1段第一句在诗篇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暮投石壕村〞,由诗人投宿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说明诗人目睹耳闻了故事的始末〔板书:目睹耳闻〕。 ②哪一句是关键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有吏夜捉人〞是诗篇的关键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经说明差吏强抓老百姓当兵;前面又加上一个“夜〞字,更说明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来搞突然攻击,凶恶残酷。这一句揭开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开〔板书:凶残夜捉 揭开故事序幕〕。 ③三、四句说明了什么情况?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说明差吏夜间抓人,连老翁也一样抓走,已经屡见不鲜;因此老翁夜间一闻捶门声音,就顾不得年迈体衰、腿脚不灵,抓紧爬墙逃走,而由老妇出门应付。这深入地提醒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静的情景,提醒了老妇一家凄惨遭遇的社会环境。 (2)指定学生朗读2、3段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段。 ①第2段两句诗的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127;在这两段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表达了诗人强烈憎恨差吏、深入同情老妇的感情。这两句诗统领着第3127;段老妇苦啼申述的记叙〔板书:苦啼申述〕。课本编者把这两句诗独立成段,也是意在强调吏之怒、妇啼之苦和统领后文的作用。 ②第3段只是表达了老妇的苦啼申述。127;差吏是在不断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述而没有怒呼咆哮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差吏决不是不断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述而没有怒呼咆哮。这里是实写老妇的苦啼申述,虚写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述的几层意思之 间暗含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③老妇的苦啼申述包含几层意思?从中表达着什么样的进程?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老妇的苦啼申述包含三层意思,从中表达着老妇不断苦啼申述,差吏不断怒呼咆哮的进程。 ④第一层申述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说明老妇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她家已为那场战争作出宏大牺牲,论理论情都不应再到她家捉人了。“且偷生〞,说明“存者〞也生命毫无保障,更无生趣;“长已矣〞,表露了对死去亲人的无限哀思。老妇沉痛地申述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高抬贵手。但是差吏不为所动,接着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妇进一步的苦啼申述。 ⑤第二层申述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说明老妇家中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一个孤儿,和因乳孙而未去的衣服破烂的一个寡媳,家庭情况倍极凄惨〔板书:家庭凄惨〕。老妇申述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怜悯之情,网开一面。但是凶恶差吏仍然不为所动,接着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妇说出下面的话。 ⑥第三层申述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表现出老妇为了防止年迈丈夫、乳孙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板书:被逼自请应役〕。 (3)指定学生朗读第4段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这一段前两句的遣词造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从寡媳卑微悲苦的哭泣声,暗示出老妇已被捉走〔板书:老妇被捉〕。“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满足于捉走老妇,百般威胁,老妇再三啼请本人应役的漫长过程,“如闻〞,表现出诗人不断在关切倾听幕惨剧的开展,彻夜未能入睡。 ②后两句的遣词造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照应开篇的“暮投〞,一个“独〞字,说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妇双双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个相送,老妇已被去承当那根本不应由她承当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凄惨心情都无法表述。言简意深,凄情绵绵无尽〔板书:惨别老翁 凄情绵绵无尽〕。 (4)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点,社会意义。 诗人怎亲以目睹耳闻者的身份写出这首诗?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开篇句“暮投石壕村〞,为以目睹耳闻者身份表达故事作好了铺垫;结尾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说明不断在关切倾听故事的开展:说明了诗人确是故事 的目睹耳闻者。除中间主体局部用两个“一何〞表达憎恨差吏、同情老妇的强烈感情以外,通篇都只是平实地表达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再没有什么谈论抒情的诗句。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展现出老妇一家的凄惨遭遇,塑造出老妇的凄苦形象,控诉了官府捉人的凶恶残酷,反映了黑暗渗淡的战乱现实,表现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入同情〔板书:反映战乱现实 同情苦难人民〕。 6.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沉痛凝重的感情。 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进一步品味平实表达当中的深入内涵。 板书设计 石壕吏 目睹耳闻 凶残夜捉 揭开故事序幕 苦啼申述 家庭凄惨 被逼自请应役 老妇被捉 惨别老翁 凄情绵绵无尽 反映战乱现实 同情苦难人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