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义句意理解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下载文档

ID:5787

大小:89.54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词义 理解 跟踪 检测 解析 新人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跟踪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文本一: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梁 衡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有删节) 文本二: 我喜欢梁衡的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做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 (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中“大”与“小”形成强烈反差,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B.中共一大后,12名与会的党代表中,有的脱党,有的叛党,说明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把关不严,让坏人有可乘之机,混入了革命队伍。 C.文章以“船”为线索,采用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叙议结合,深情回顾党的发展历程,讴歌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 D.1958年,建国近10年之际,毛主席乘专列到杭州时途经南湖,临时停车,凝望南湖良久,面对党的发源地,抚今追昔,心绪难宁。 解析:选B 人的思想是会变化的,脱党叛党的人是后来思想蜕化变质的,不能说他们在参加“一大”时就是坏人,那时的他们还是革命的仁人志士。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衡的这篇散文被誉为“红色散文”,同属于“红色经典”的还有《红旗谱》《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暴风骤雨》《骆驼祥子》等。 B.弄潮儿本指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现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堪称改革开放初期的弄潮儿。 C.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也是这个观点。 D.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散文属于艺术,一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 解析:选B A项中的《骆驼祥子》不是“红色经典”。C项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调的是学习积累的重要性,不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D项中的“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错误,文中只是说梁衡的散文观不同于教科书,两者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判断的角度不同;“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于文无据。 ★3.文本一中的“船”既是“形而下(物质)”的,又是“形而上(精神)”的,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答:                                                                                                                                                                                参考答案:形而下(物质)的“船”:包括南湖红船在内的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船只。形而上(精神)的“船”: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4.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描写之美:作者在文中客观清楚地描写了部分重要党史。②意境之美:作者在叙写党与船的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③哲理之美: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富含哲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土豆兄弟 李 汀 土豆,更像是我的兄弟。圆圆的头,憨厚、朴实,土头土脸。 一进入菜市场,每个摊位像是色彩斑斓的展台,每个菜品像瓷器一样光鲜,像涂上釉彩一样发亮。土豆挤在众多菜品中,有着大肚能容的气质,也有憨直肥胖的容颜。 土豆满身的泥土,鼓着腮帮子,像是有一大肚子的话要往出倒,却总一言不发。母亲说,土豆,是最贫贱的粮食,不用操那么多的心,泥土里的土豆悄悄在往大里长。母亲晓得,土豆不会骗她。 把土豆丢进堂屋疙瘩火堆里,“烤的疙瘩火,吃的洋芋果”。洋芋就是土豆。我老家把土豆叫成洋芋,是因为这家伙是外国人种的。我后来听说,德国光土豆博物馆就有三家,德国人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土豆,因为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土豆一样宝贵”。欧洲邻国干脆管德国叫“土豆国”。 把疙瘩火里的土豆翻个身,让它“扑哧扑哧”冒个气,火焰里“哗哗”响,像一场欢奏曲一样。老家吃火烧土豆,有说法:一捧二吹三拍四忽悠。一捧,就是不要把土豆抓在手里,要捧着土豆,不停轮换于双掌散热;二吹,嘴里不停地吹气,吹去灰烬和热气;三拍,用手轻轻拍打,拍净泥土灰烬;四忽悠,就是慢慢剥开,嘴与土豆始终保持相应的距离,同时持续不断均匀地哈气,吹散土豆心里的高温。几番下来,滚烫的土豆稍稍冷了,一边剥着土豆皮,一边谈笑风生,心里是那么踏实。其实,生活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静坐下来,舒心吃上一颗火烧土豆就好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土豆是最好侍弄的庄稼。惊蛰后,土地开始松动,春天启程。只要不是盐碱地,土豆挨土就能长。在缺吃的年代,土豆是个宝。记得土地刚刚承包到户,乡亲们找到了地里种啥自己做主的感觉,用力用肥多了,那年土地种啥成啥,土豆也比往年丰收,没有储存的地方了,家家户户就把土豆堆放在老屋街沿上。土豆收回家,天天吃土豆,各种吃法。蒸熟吃,在火堆里烤着吃。切成丝,炒土豆丝。切成片,与腊肉炒。 小时候,母亲把新鲜土豆去皮磨浆,滤去渣,剩下的淀粉水沉淀晒干后,就成了土豆粉。母亲把晒干的土豆粉,加上白糖,边用开水冲,边用筷子搅拌,不一会儿,一碗土豆糊就好了。一碗甜土豆糊,无疑是农村小孩子能够欢喜好几天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那个年代孩子们对于甜蜜食物的喜爱和表达。甜丝丝晶莹的土豆糊让我们三兄弟一个个长大成人。如今我们生活在城市,在狭小的城市空间中游走,我们依然能够保持着泥土的品质,得益于土豆的恩赐。 土豆一直在地下行走着,那些拳头大小的籽实,很低调地放在泥土的里面,不去声张,静静等在那里。进城打工的乡亲们,在城市的街道小巷里谨慎穿梭,他们有时候用手撑在街道的电线杆上歇一歇气,有时候蹲在街边行道树下喝一口水。他们是我的土豆兄弟。他们在城市游走、生存,他们的肤色、内心没有改变,他们和一颗土豆的肤色、内心竟是那么一致。他们身上的气味,就是土豆的气味,就是村庄的气味。 夜幕四合了,他们回到城市的一角,吃着从家乡带进城的土豆。这多像梵高画的《吃土豆的人》。梵高在给提奥的信里说:“我一直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盘中取食所用的正是在田里掘地的同一双手,因此这幅画代表了手的操劳,代表了他们如何诚实地赚取吃食。”也许梵高没有发现土豆和人一起过冬的景象,要是发现了,他不会去画《吃土豆的人》,也许会画一幅《春天阳光里的土豆》。 堆在屋角的土豆,被冬天斜射进来的光线照耀着,一身的土色静静的。土豆就在这样的屋子里开始休眠,冬天屋子不多的温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