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外国诗两首
2023
教案
人教版九级
语文
上册
外国
诗两首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学案
内容预览:
四 外国诗两首 学案
【学习目的】
1、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
【学习重点】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学习难点】
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知识链接】
1、标题解读
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 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漂亮的夜景中,包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闲、宁静的心境。
2、走近作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运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爱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接着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非常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确实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能够深化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能够“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阻碍非常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遭到他的阻碍。惋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正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参加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局部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诚,风格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风光。他向往崇高的精神境地,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自主学习】
1、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风光。
2、区分以下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
〔2〕明月洒下它的光芒,给四周一切披上银装。〔 〕
〔3〕一旦唱疲乏了,便温馨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本人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5、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6、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诵读,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诗中的夜景静谧、漂亮。
【合作探究】
7、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8、理解虫鸣的意味意义:
9、夜中传达出诗人怎么样的心境
【精读精练】
阅读以下文字,答复文后咨询题。
夜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寂静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降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悄悄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芒,
给四周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降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醉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芒,
给四周的一切披上银装。
10、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么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只听得溪水悄悄地歌唱〞一句中“悄悄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
阅读以下两首中国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空
于坚
天空永远流着
从这个世纪到那个世纪
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
在鹰和闪电的上面
在神的上面
天空日夜流着
没有岸
没有帆
也没有波浪
星星和萤火虫
晓雪
远天的星星
有时只像萤火虫那样
但它毕竟仍然是星星
近处的萤火虫
有时会像星星那样
引人注目
但它终归只是萤火虫
14、读过天空之后,你能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本人对“天空〞的感受吗?
15、“诗者,思也〞,你认为天空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考虑?
16、星星和萤火虫采纳比照手法,通过“远-近〞、“星星-萤火虫〞的比照,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17、比较天空和星星和萤火虫两首诗,你更喜爱哪一首,为什么?试写一段赏析文字表达本人的观点。
〔讲解:设计“自读考虑〞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稳固课内掌握的读诗品诗的方法;进一步扩大阅读视野;学会在比较的根底上进展品读赏析。〕
【拓展提升】
学诗,首先就需要多读,只有在读中才能真切感遭到诗的音韵美、节拍美、意象美。作为自读课文,其与精读课文相比,老师重点分析的内容能够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翻开学诗、读诗的思路。因此,此篇课文的重点放在比较读诗上,包括两首诗情感的比照,看大自然的多面性;包括描绘同一种大自然现象──夜,却也有不同写法;包括译诗不同风格的比照;包括英文原版诗歌与译诗的比照等等,增加对诗多样表现手法的认识,是这篇课文的特色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说,不管说得如何样,只要学生有所体会,就能不同程度到达要求。
蝈蝈与蛐蛐原文
The Grasshopper and the Cricket
John Keats
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
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
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 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
That is the Grasshopper’s. 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 he has never done
With his delights, for when tir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
The poetry of earth is ceasing never.
On a lone winter evening, 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 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 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
And seems to one in drowsiness half lost,
The grasshopper’s among some grassy hills.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第四课
1、英 诗歌 俄罗斯 农/乡村大自然
2、〔1〕拟人 〔2〕比喻、拟人 〔3〕拟人
3、美妙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由于它是生命的歌咏。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妙和勃勃活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这首诗歌非常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愉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四周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活力勃勃的景象,衬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奢华,它从未感到/本人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温馨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步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5、美妙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由于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妙和勃勃活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提醒。
6、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寂静: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顿歌唱,秧鸡也不再吵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悄悄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漂亮: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四周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漂亮: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漂亮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拍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漂亮的气氛。
7、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局部,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蛔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络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风光;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循环往复、生命不息的永久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妙、无限活力,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8、诗人制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抚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循环往复,永不停息,那确实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9、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本人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浸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闲、宁静的心境。
10、恬静、欣喜。
11、不好。由于“夜降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悄悄地〞,突出了夜的静谧,如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12、把夜莺、秧鸡、溪水、明月、大自然等当做人来写,给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情感,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受,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13、例如:郭沫假设的静夜。
14、永久、深邃、神奇、博大、宏大、庄严、庄严、包容……均可。
15、诗人仰望天空,沉醉在对天空的敬畏之中,对时空永久、天地庄严庄严产生深深的景仰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6、表达了诗人宁愿做永久的星辰,不愿当渺小萤火虫的人生态度。
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