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开国
大典
教案
精选
开国大典教案(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开国大典教案2第二篇:开国大典教案第三篇:开国大典教案第四篇:26、开国大典教案第五篇:开国大典 教案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开国大典教案2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局部。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
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一局部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
容,即:
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
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
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3、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中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局部,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平安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冲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冲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冲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冲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快乐和冲动心情的形式。)
四、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黄昏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五、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六、稳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26 开国大典
大典前的情况。
毛主席宣读公告
阅兵式盛况。
天安门广场
大典结束后
教学后记:
第二篇:开国大典教案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局部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开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局部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三篇: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毛泽东伟人风采。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预习作业:搜集新中国遭遇耻辱的资料。
课前交流:新中国遭遇耻辱的资料。
预设:他收集的资料很丰富,让我们看到课本的空白;我们可以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清政府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 过渡:大家收集的资料很充足,看林老师收集的资料(出示图片,解说。) 课前交流结束。
上课。
一、 导入
1、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开国大典,共同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庄严、隆重的时刻。师板书课题。
2、注意 “典〞的写法,下面一横要长一些,托住上面,齐读课题。
3、这将是一个怎样的典礼?(庄严、壮观、威严)
4、一个国家诞生的典礼,多么有意思,再读。(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
(一)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课下已按这样的预习提示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习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解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板书:群众入场(大典前,看到有群众有序地入场,老师用这四个字)、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3、加上时间、地点,概括地说一说。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隆重的开国大典。
(二)、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1、哪些句子给了你提示,用笔画出来,这样的句子一般在一段话的第一句。(学生勾画)
2、和老师找到的句子对照一下,出示:
3、课文很长,共15段,3689个字,有了这顺序的引导,就感觉文章不乱,我们把这样的顺序叫时间顺序或事情开展的顺序。
4、文章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要想了解这次盛典,我们就要回到1949年10月1日,走入那拥挤的人流,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关注典礼仪式这个场面。
三、品读交流
(一)、画出毛泽东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响的句子
1、生读课后第二题。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课后的第二题。
这一题告诉我们,作者在写每个场景的时候,都抓住了毛泽东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响,请同学们,出示:
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响的语句,感受深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二) 、谈感受
1、谁来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说一说你读这句话的想法。
2、你只画了主席的动作,那群众的反响呢?
“一起欢跃〞,你读到这又有什么感受?
瞻仰国旗,说明人民对国旗的尊重。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读懂了什么?(对主席的爱戴和敬仰。)
(三) 、集中出示句子,先关注群众反响
1、同学们看刚刚找的这些句子,出示:
2、先关注群众的反响,有一个词用了屡次(一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境,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师引读:
当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时,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当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3、 有人指挥吗?有事先的约定吗?这就是(不约而同)
4、为什们人们会有这不约而同的反响?(三十万人热爱主席,热爱祖国,这不约而同的情感注定这不约而同的行动。)
5、 选一句读一读。
6、 重点出示:三十万人一齐
7、 你仿佛看到人们
你仿佛听到人们
8、把我们的感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9、这庄严的宣告传到,他还传到学校、海内外、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工人师傅们会有怎样的反响?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欢欣。
(四)、写法指导(反复)
出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