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下载文档

ID:576683

大小:29.50KB

页数:1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编辑】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为优秀文秘编辑员的老师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写好一篇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来说起到关键一步,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优秀文秘编辑员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刚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答复,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稳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稳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例如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2。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拟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答复: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拟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刚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拟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答复,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62 +34+23 -------------- 62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45-26(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答复(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比照,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参加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