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级
下册
科学课
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 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液体的热胀冷缩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热是怎样传递的 传热比赛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太阳钟
用水测量时间
我的水钟
机械摆钟
摆的研究
做一个钟摆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证明地球在自转
谁先迎来黎明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地球在公转吗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测,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根底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拟,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
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
案
教师:张志强
2023年3月1日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比照,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开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学习新课: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答复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局部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局部 带来的方便
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比照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3.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怎样移动重物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科学知识:
3.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4.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拟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
三、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把铅笔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杠杆是否都省力?
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稳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
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
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