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主题班会教案高三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docx
下载文档

ID:576013

大小:15.53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主题 班会 教案 防灾 减灾
天道酬勤 主题班会教案之高三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目的: 让学生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树立结实的环保认识,防止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在灾害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说明:温州是一个比较容易遭受台风、洪水等阻碍的地区,因此,我把减灾教育的点定在了“洪水来了如何办〞) 教育方法: 讲解法 抢答法 教育时数: 一课时 教育器具: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22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灾害品种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情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峻。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宏大的历史灾害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事实上,自然灾害亦然。事实上,抗灾“预那么立〞,也是人们在无数次与严峻自然灾害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不管水灾或地震都是如此。在唐山地震过去20年的今天,人们悟出了“预告是防震减灾的根底〞的道理,尽管惨痛,但也是历史的进步。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的我们,该如何样认识“防灾减灾〞的内涵及意义呢? 二、过程设计: 第一局部——地球灾害概述 21世纪,在人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向往中渐渐向我们走来。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好似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瞭望地球。确实是在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开展,用本人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沉醉于本人制造的辉煌成就时,我们的家园已覆盖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特别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开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征询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峻的污染,而且直截了当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响,从而构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局部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特别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在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群众对环境征询题的关注逐步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结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儿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儿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本人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本人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获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征询题仍然日趋严峻。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说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无情损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涉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遭到损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翻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构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到达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征询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高的国家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获得打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听说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特别难消解,埋葬在土壤中,阻碍农作物生长;被家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燃烧,那么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慨。江河洪灾的泛滥,资源的干涸,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开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开展必须与四周环境之间到达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 今后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让地球就如此带着伤痕和泪水进入下个世纪,我们不能让曾经的美丽成为长远的经历。在世纪交汇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考虑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久的话题——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制造一个绿色文明的21世纪。 (补充:课后请同学们参加“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签名活动!) 第二局部——洪水来了如何办 或许是我们对地球的索取已经走出了地球的承受范围,也或许是我们所住房的区域位置关系,总之,我们温州比较容易遭受台风、洪水的阻碍。假设,洪水突然来袭如何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考虑讨论这个征询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会一些自救措施。(以抢答题方式出现) 1、  洪水灾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答:水灾的发生,都是灾害能量积累到一定能量的结果,因此在洪水到来前,洪灾区群众应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地作好预备。 有条件者可修建或加高围堤;无条件者选择登高避难之所,如根底结实的屋顶、在大树上筑棚、搭建临时避难台。蒸煮可供几天食用的食品,宰杀家畜制成熟食;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预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2、  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答: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吞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因此要留意: 一要让避难道路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正确道路,防止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建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堵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假设避难人群未特别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与其别人群产生碰撞、拥堵,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征询。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由于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本身的苦痛、家庭的宏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假设再遭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抢救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慌和混乱。 3、  水灾中,哪些是较平安的避难所? 答:避灾专家们认为,避难场所的选择不容无视。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备,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络。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结实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农村的避难场所大体有两类: 一是大堤上,但那儿卫生条件差,缺少上下水设备,人们只是将洪水沉淀一下、洒些漂白粉直截了当饮用;加之人畜吃喝、排泄都在这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一长,极易染上疾病。 二是村对村、户对户,邻近村与受灾村结成长期的"对手村"关系。在洪水多发的乡村,政府通过发放卡片方式构成"对手户"。专家骄傲地说,这是外国所不具备的,我国人民长期与洪水斗争保存下来的良好传统。 4、  旅游遇到山洪如何办? 答:山区旅游假设遇暴雨,少那么十几分钟、多那么半小时,就有山洪迸发的可能,缺少经历的城里人往往在大雨降临后,还在山沟里游玩、在河水中游泳,旅游车仍在危险地段行进,以致遭遇灾难。据专家说,近年在张家界、黄山、嶂石岩、崂山等著名景点,都发生过此类伤亡事故。因此专家告诫,在山区遇雨,一定要立即寻找较高处避灾。同时要服从治理人员的指挥,在日本某地就发生过如此的事故:上百万人在河滩避暑,水库当时要紧急泄洪,警报已发出,巡警车也对游人不断地播送,而避暑的人们确实是漫不经心,以为洪水绝不会那么快到来,而当洪水迅速包围上来时,才慌了手脚,结果淹死了11人。 作为旅游部门,也有责任在易发生山洪、滑坡处设置警示牌,并向游客发放关于景点内何处可能发生危险的说明材料。 三、小结: “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意义在于: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认识的普遍加强,有利于推进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行,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才能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希望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相应掌握避灾自救互救技能,从而全面提高本人的风险防范认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