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主题
班会
教案
一级
防震
减灾
天道酬勤
主题班会教案之一年级段“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地震来了如何办?
活动目的:
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小学生初步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小孩们的观察才能和自我保护认识。
2.小孩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小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损害的本领。
活动过程:
“平安重于泰山〞,平安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我们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在小学生中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练,加强小学生的平安认识,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才能。
一、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小学生初步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小孩们的观察才能和自我保护认识。
1.出示图片(地震预兆)
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滋味。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特别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觉察异常快报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响,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留意的征询题:
讨论强调地震来时留意的征询题:
1.家庭应预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预备。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发布临震预告后,家庭成员都要服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道路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展个人防护?
a.假设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留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假设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堵。
c.假设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d.假设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隐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时机逐步向底层转移。
e.假设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留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f.不管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假设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三、进展简单的防震演练
四、本课小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图片,儿歌,实际演练等方式使大家根本掌握了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大家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损害的本领。到达我们预期目的。大家都是好样的。
五、学习抗震救灾英雄青年事迹
六、课外拓展: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朋友听,或者考考他们掌握多少防震知识。
活动小结: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宏大天灾,它带给人类的损失是宏大的。地震的破坏力如此之大,使各个国家都特别注重对它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峻的国家之一。“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平安的重要组成局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为此,在中、小学开展相应的防震减灾的综合实践活动,普及地震知识的,加强自救互救才能,是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关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认识和环境道德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本次班队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有关地震的根本知识(地震的缘故、地震的危害……),使每个学生成为防震减灾知识的小宣传员和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才能及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才能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素养和加强学生的平安认识、提高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才能和自救才能,同时向学生进展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