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记念刘和珍君》教案.docx
下载文档

ID:573430

大小:20.53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记念刘和珍君 2023 记念刘 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篇一:记念刘和珍君优秀 篇二: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文本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悼念性散文,在文中作者鲁迅热情的赞扬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的对抗斗争精神,愤怒的揭露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痛斥了御用文人无耻的谎话和卑劣的行径文中作者的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记念刘和珍君就是这样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悲壮战歌,一支鼓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前行〞的深沉号角,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全篇洋溢着悲愤炽烈、冲动人心的强烈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时代背景,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开展的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散文写人记事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层次】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从刘和珍切入——讲述文章第二局部回忆刘和珍——分析刘和珍所做事迹极其性格 第二课时:把握文章思路——把握情感线索——分析重点语句——总结鲁迅性格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淘尽黄沙始见金〞,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出示刘和珍遗像及对联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关于她的一篇纪念文章。 二、知人论世 (8分钟)PPT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以及十几部杂文集。 毛泽东称其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背景介绍 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 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竭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成心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事件过后,鲁迅怀着满腔的悲愤,写下了死地和可惨与可笑,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4月1日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 3、人物简介 刘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的学生。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发生。18日清晨,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发动组织同学集会游行。中午她扛着白底黑字大校旗,冲入段棋瑞执政府左边大门,昂立人群中。突然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君:是对人的尊称,以此来称呼刘和珍等遇害青年,这是对他们的礼赞。 三,围绕人物,探究三四五节(30分钟) 1、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题目为何用“记念〞而不是“纪念〞? 明确: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有些用语不是很标准。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那〞实为“哪〞字,鲁迅当时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2、文章主要纪念刘和珍,哪些小节主要记刘和珍的?记了她哪些活动? 明确:三、四、五局部——生活艰难中,定进步期刊,学生自治会成员,被开除;对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听鲁迅先生授课;虑及母校前途;向执政府请愿;为请愿而死。 3、由此看来,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蔼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4、描写刘和珍最多的是什么?请找出相关描写中的关键词。 明确:想象中的刘和珍——桀骜,锋利。表达事件 第一次见到刘和珍——微笑着,很温和。神态细节 赁屋授课时的刘和珍——微笑着,很温和 教职工准备引退时的刘和珍——黯然至于泣下 怎样的刘和珍死掉了——微笑着的,和蔼的 怎样的刘和珍喋血——微笑着的,和蔼的 5、写人时为什么选择写其生前的微笑和温和及其他情形? 明确:用来铺垫和反衬下文的遭枪杀;在此根底上再写刘的遇难经过,更突出了烈士的沉勇友爱、为国捐躯的品质,控诉反动军阀屠杀爱国青年的罪行。 6、请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模式为刘和珍写颁奖词。要求:人物特征鲜明,句式变化多端,词汇五彩缤纷,修辞手法典型。字数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她以柔弱的身躯,扛起一个民族的良知;以坚决的对抗,唤醒黑幕之下的正义;以殷红的鲜血,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罪恶的子弹,洞穿她的身躯,却无法穿透她对自由的追求。她沉着笑对惨淡与鲜血,殒身不恤,鼓舞后人奋然前行! 7、“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明确:刘当时中弹,是“弹从背入〞,可见并不是“丛击军警〞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全是无辜的,她不是什么“暴徒〞,倒是国府卫队的卑劣。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决不是军警各自的“正当防御〞。这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对死难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 8、题目为“记念刘和珍君〞,文章是不是全用来记刘和珍?除了三四五小节描写刘和珍以外,其他局部写了什么? 明确:下节课解答 【作业布置】(2分钟) 课下再看几遍文章,理清文章结构,看看文章可以分为哪几层? 【板书设计】(3分钟) 预定莽原全年——“毅然〞 坚决追求进步思想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对抗〞;斗争精神 “微笑〞、 温和蔼良 “黯然〞、“泣下〞卓识远见 前往执政府请愿并被戕害——“欣然〞爱国热忱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蔼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第二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上节课给大家留了作业,这节课先请几个同学说说你们划分的层次 二,理清情节,理清情感(25分钟) 1、总结文章思路 第一局部(1、2),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分两层:一是为纪念烈士,二是为警醒庸人。 第二局部(3、4、5),追忆刘和珍的生平,共三层:分别是认识过程、遇难经过概况及遇难经过特写。 第三局部(6、7),“三一八〞 惨案的思索,分两层,分别论述情愿方式不当和精神永存人间。 2、分析第一局部 (1)学生齐渎后,思考本局部写作的缘由,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 篇三: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全文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开展脉络; 2、提高理解重难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能力,学会在语境中解读疑难句; 3、体会作者作为革命家的悲愤,激发国家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情感开展脉络; 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结构,理清全文的思路。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是二百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中的惨烈的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在惨案发生的当天晚上, 鲁迅先生就写下了揭露、控诉杀人罪行的檄文——无花的蔷薇之二, 严正指出:“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 那么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 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话, 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归还。拖欠得愈久, 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 惨案发生后不久, 反动军阀说: 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 是“自蹈死地〞;走狗文人说: 群众领袖应负道义上的责任,“犯了成心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为了悼念先烈、揭露杀人者和走狗文人的暴虐与卑劣,“三一八〞惨案后两个星期, 鲁迅先生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二.作者简介并解题 1、指名学生简介本文的作者?老师适当补充。 明确: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熟悉的作品有故土、孔已己、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2.解题: 关于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并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为“记叙、思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的“那〞实为“哪〞,鲁迅当时用“记念〞实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君:对人的尊称。 三、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分组讨论,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七节的内容(采用讨论方式,让学生自己归纳) 明确: 介绍写作缘由(祭奠死者抚慰生者); 说明写作目的(警醒庸人不要忘记);回忆认识刘和珍的过程;揭露暴虐罪行, 驳斥无耻流言; 表达烈士遇难经过;反思请愿的教训和意义;热情赞颂女性壮举。 2、理清思路,为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局部的内容 明确:一、二 / 三、四、五 / 六、七(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总结惨案的教训及于将来的意义) 全文七个局部,作者已经标明。七个局部在以上思路的统摄下,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二局部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局部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局部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根底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1、 关于文章缘起(课文第一、二局部)。分两步,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 纪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关于写作缘由的思路。 【设计问题讨论展开,如: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思路在一、二节为什么老围绕这点展开?】 理清这两局部思路,可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深刻。为什么当时的中华民族沦为“衰亡民族〞,为什么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然能够维持?鲁迅深知其原因在于中国庸人太多,他们的良知并未泯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过两星期,一切就冷淡了。因此,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群众的麻木的灵魂。从写作缘起入笔,是常见的思路。作者借写作缘起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进行了概括。爱国力量方面,举行追悼会,程君深情地思念着刘和珍,可见,正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