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咬文嚼字
2023
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篇一: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中部:汪俊鹏
一、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根底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
神。
二、教学重点
1、 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首词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 〞
“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刚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到达艺术之美。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明确: 1、郭沫假设改字。
2、王假设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韩愈改诗“推〞 与“敲〞。
4、直指义和联想义,苏轼与惠山烹小龙团。
5、关于联想义的弊端,“柳腰桃面〞等套板反响。
2、具体分析文中作者举的前三个例子。
(1)找出“ 你这〞和“你是〞句式的句子,并思考这两种句式在语气上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你是什么〞或是单纯的表达语,或表假定语气,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感情强烈,增强了语气。可见,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
(2)比照“李广射虎〞和改动后的例子,思考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表达,缺乏生动的感觉。由此可见,文字的增减,意味也就不同。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3)“推敲〞也值得推敲
“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是什么?韩愈的观点是什么?你支持哪一个?
明确: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说: 推 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同字眼,意境也就不同了,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因此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现在回到我们讲的泊船瓜洲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3、试分析前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看看他们在说明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1)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
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字是好是坏,关键是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
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3)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
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繁简、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4、在(4)(5)两个例子中作者讲到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是从哪入手的?
明确:从直指义和联想义入手,重点说明联想义。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5、联想义的运用对我没写作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不是所有的联想运用都是好的呢?联想义的误用会带来什么问题?
明确:在写作中,联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要更好地做好咬文嚼字,必须善于运用联想。但是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样了,那就没有意思了,(联系高考)。联想走入习惯的渠道以后就会产生“套板反响〞,就如第七段所写的。
6、套板反响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套板反响。试举几个例子。
明确:请学生举例。
生活中的:发言稿的雷同格式;
节日收到的短信祝福语;
电影中的情节设计;
写作中的: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
助人为乐的故事前篇一律。
父爱母爱的文章故事雷同。
人物描写都是“高高的鼻子,黑黑的眼睛……〞
材料也就是干巴巴的“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板凳、爱迪生的鸡
蛋……〞
7、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作用:总结全文
强调:指出阅读和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到达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
调为了到达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
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四、梳理文章结构
在内容解析的根底上理清文章的结构。
明确:
第一局部: ( 1 段至 5 段)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说明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 字数繁简,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味不同。
第二局部:( 6 段至 7 段)
正面:善用联想义,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讲联想义的使用:
负面:套板反响。
第三局部:(8 段)
总结全文,指出阅读和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到达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到达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五、课堂总结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或写作中,要注重炼字,咬文嚼字。而我们要做到咬文嚼字就应该学会应用联想,防止套板反响,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六、布置作业
朱先生主张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马南村在不求甚解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概〞。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概〞知识面更广。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500字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八、板书设计
咬文嚼字
朱光潜
郭老改字: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李广射虎: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贾岛吟诗:字眼不同意味不同
苏轼改诗:善用联想义
套板反响:误用生
九、教学反思
篇二: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张艳秋北京师范大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对作者及其创作要有所了解。
2.能够把握议论性文章阅读的根本步骤并应用于实践。
3.引导学生懂得“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的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引导学生参照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论说,增强艺术评论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这是一篇论说性的文章,在阅读方法上,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阅读。
2.调动学生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写一些文艺评论和随笔。
4.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
2.逐渐养成纯粹的文学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初次接触文艺评论,需要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有所准备,思维转变上可能存在难度。
2.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实例,多谈谈自己的观点。
3.“套板反响〞是人们的通病,应该作为教读重点,启发学生改变那种不动脑筋、好用陈词滥调的不良习惯。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课文概述
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这是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的根底上,安排这个单元的。应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所准备,是能够学好这个单元的。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文章是一篇文艺评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文章的内容包含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一些重要的观点可以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于实践;此文贯穿着作者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咀嚼,都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本着这个精神,“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和吻合〞,才能“到达艺术的完美〞;这篇课文的讲解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结合学情在教学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和知识点的补充。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光潜先生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终于写出了悲剧心理学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著。第三次,是在30年代,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此时、此地〞。
【设计意图】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只展示朱光潜先生的三次座右铭并作简单的说明。朱光潜是有名的大家,从其做人到其做学问,都有学生借鉴的地方。对大师的介绍要“接地气〞,就像他的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略)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大体知道作者的生平,对作者要有历史性的认知。
(三)文艺评论
文学评论是运用一定的文艺理论来分析、评断文艺现象的文章。分析、评断就要有褒贬,有抑扬,文艺评论也称为文艺批评。文艺评论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一门科学。
这门科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探讨怎样去认识和评价一定的文艺现象。从写作科学的角度看,文艺评论属于论说性文体,它既要解决“怎样去认识和评价〞的问题,又要研究如何借助于一定的形式和技巧把“认识和评价〞恰当地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首篇文艺评论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它的相关知识是最根底不过了,有关文艺评论的内容可以再翔实些,比方它的分类,写作上的要求等,在讲课中要提炼出要点。
(四)论说性文章,阅读步骤指导
第一,从头到尾阅读,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以便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再慢慢阅读,直到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大意。
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先理清总体思路,拟出全文纲要。然后理清局部思路,搞清各局部内容的顺序以及相互之间关系,找出重点局部,拟出各局部纲要。
第三,透过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抓住课文的主旨。
第四,对课文的观点和材料做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阅读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做笔记。
(五)走进文本
1.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参考:第一局部(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局部(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局部(第8段),全文小结。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前提是学生课前有预习。通读了文本,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及其整体性。
2.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