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docx
下载文档

ID:572859

大小:29.87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统编 高中历史 教材 分析 教学 设计 思路
优质文档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词]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课程,教材分析,“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3)15-030-08 2023年9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正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海南等6个省市使用。按照国家相关要求,“2023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①统编版新教材容量大,概括性强,选择性必修教材很多内容教师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特点给教师使用新教材带来挑战。如何用新教材开展教学,以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统编版教材编写者和历史教学研究者的角度,以笔者编写的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为例,谈谈新教材的体例结构与设计意图,以及对单元教学设计的初步设想,供使用新教材的高中历史教师参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采用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开展大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开展。②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材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这两类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意图如表1所示。 必修课程采用中外历史分编,侧重表达人类社会开展演变的根本脉络;选择性必修课程采用中外历史混编,侧重从多角度展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两类课程互相补充,前者为后者提供宏观历史背景,后者为前者提供深入探究的视角。经济与社会生活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第二个模块,下面从课标要求和教材体例结构两个方面介绍该模块的内容。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1.内容要求 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由“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6个专题组成。课程标准对该模块的总体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开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一是“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此外,课程标准对每个专题的内容都提出具体要求。例如: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开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藏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平安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① 专题内容是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每项内容的要求分两个方面,一是知道或了解具体史实,二是知道、了解或认识该史实的意义或影响。通过对6个专题具体史实和意义或影响的了解和认识,达成“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开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等模块的总要求。 2.学业要求 学业要求概述了通过本模块学习要实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物生产、劳作方式、居住环境、交通运输等的变迁历程,以及人类为改善生活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科技创造、医疗防疫等方面的努力(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够进一步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等之间的关系,深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和谐开展的认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养成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珍爱生命的优良品质,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开展、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② 模块学业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本模块根本史实(如食物生产的变迁历程)的了解,其中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二是在了解史实根底上形成历史认识(如经济活动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等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其中包含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模块学习目标需要分解到每个专题的具体内容中加以落实。 (二)教材的体例结构 教材的体例结构主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设计,以下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栏目设计两个方面作概括介绍。 1.知识结构 教材用单元和课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单元及其标题根本与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专题保持一致,即每个专题为一个单元,名称和顺序根本不变。单元下的课那么根据课时和具体内容重新作了整合。例如: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生产关系的变化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第3課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藏与食品平安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食物储藏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平安 2.栏目设计 选择性必修教材按照专题设立单元内容,单元下设课、目。每课以正文为主体,辅助一些功能性栏目,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单元导语。此栏目分为两段,第一段概述本单元涉及的主要历史内容,第二段提出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便于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线索、应掌握的必备知识和应形成的历史认识。例如: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在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大约1万年前,农业出现,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相对稳定的食物供给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也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文化创造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随着生产力的开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农业各具特色,孕育出各自不同的古代文明。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善了人类生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平安创造了条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藏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平安对于人类社会开展的重大意义。 (2)本课导入。置于每一课的课文标题之下,通过图片和导入语构成的历史情境,生动、简洁地导出本课内容。例如,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稻茎叶等遗物的照片,以及农业起源相关文字表达,导入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3)学习聚焦。置于每目的标题旁,以精练的文字概括本目根本内容。如第1课第1目“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聚焦为:“农业出现以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4)史料阅读。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以其作为课文知识的补充或拓展,供学生阅读。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加深对正文的理解。例如: 史料阅读 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二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崔寔:政论 此那么史料阅读出现在第2目“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中。教科书选取了东汉崔寔政论中一段关于牛耕的材料,同时配有东汉画像砖图片,两者互相印证,旨在展现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 (5)图表。提供各种插图和表格,与课文内容配合。 (6)历史纵横。此栏目为编者根据相关材料编写的简短历史表达,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扩展、补充正文内容。如教科书正文关于尼罗河写道:“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为开展农业提供有利的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历史纵横那么对古埃及人如何利用尼罗河进行灌溉,使农业获得丰收作了补充说明。 (7)思考点。置于课文旁边,紧密结合正文提问,学生即时答复,以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历史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例如: 思考点 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此思考点设置在第1课的第1目“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要求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比照教材中关于农业出现前后人类生活的表达,概括出答案。 (8)学思之窗。提供一段材料后提出问题,学生要读懂材料再答复以下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例如: 学思之窗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异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异——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异,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此“学思之窗〞栏目,设置在第1课的第3目“生产关系的变化〞,选取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关于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分化的材料,要求学生答复:“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学生需要读懂材料描述的现象,然后运用教材中学过的相关知识做出判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9)探究与拓展。此栏目置于课后,含“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两个内容。“问题探究〞结合每课内容而设,一般是提供一两那么材料,设置思考题。“学习拓展〞那么是对本课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所设问题是在课文内容根底上的延伸,要求学生课外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任务。例如: 问题探究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上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淮南子·修务训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缺乏。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 ——班固:白虎通义 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问题探究〞提供两段古代不同文献中的材料,要求学生比拟材料中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并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通过此项任务,训练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学习拓展 汉朝在蔬菜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氾胜之书四民月令总结了多种蔬菜栽培技术,汉书·召信臣传还有温室栽培的记载。 查找资料,了解汉朝栽培的蔬菜有哪些种类。 “学习拓展〞先概述氾胜之书四民月令汉书·召信臣传等文献对蔬菜栽培的记载,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汉朝栽培的蔬菜有哪些种类。拓展历史知识,同时训练学生收集、鉴别历史资料,做出历史解释的能力。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1.本单元教学立意 本单元围绕食物生产的出现、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展开,有四个要点:一是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演变及意义;二是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三是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四是现代社會人类在食物生产、储藏等方面的进步。① 本单元的教学立意在于:通过食物生产历史的学习,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到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前提和动力。理解农业是人类社会的根底,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关注食品平安。 2.本单元每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3课大体按照农业开展的时序,分古代、近代、现代3大局部组织内容,每课各有侧重。第1课重点是农业的出现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第2课重点是不同地区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开展的影响。第3课重点是现代农业开展的成就及影响。这3课作为一个整体,展现食物生产在各个时代的变化与延续。 (二)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内容分析 1.本课教学立意与关键问题 本课教学通过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变化,认识食物生产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通过食物生产对人类文明开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的探讨,认识物质生产对人类社会开展的根底作用。基于教学立意,将本课的关键问题设定为: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开展的意义。 2.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为了说明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开展的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