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不同课程形态下德育教材的编写特性及其启示.docx
下载文档

ID:572574

大小:22.55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不同 课程 形态 德育 教材 编写 特性 及其 启示
不同课程形态下德育教材的编写特性及其启示   摘 要: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必然导致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但重视核心价值、突出活动指引、呈现学法指引等,是各国各地区小学德育教材编写的根本特性。现阶段,加强我国小学德育教材建设,必须着眼于:提炼核心价值,重视价值引导;理顺纵横关系,形成内在结构;加强活动指引,变“教〞材为“学〞材;大量采用真实照片,增强教材的审美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核心价值;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2-0018-06  品德与社会(生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领域,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十分重视。不过,由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传统诸方面的不同,各国各地区在小学德育的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上便有了显著差异。为了深入推进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建设,本文选择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相关教材,从多个维度进行理性审视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某些有益启示。  一、根基清理:小学德育课程的主要形态  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必然导致教材编写上的差异。对多种德育教材进行深入比较,首先要从剖析德育课程形态入手。纵观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其小学德育课程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道德、社会和生活独立设课。即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将道德、社会和生活分别设置为三种相对独立的课程。这种形态以日本和韩国为典型代表。  1998年,日本文部省公布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展示了21世纪日本学校的课程规划。小学开设生活、社会和道德三门课程。1-2年级的生活课,主要包括学校和生活、家庭和生活、地区和生活、公共用品和公共设施、季节变换和生活、利用自然和物品进行游戏、动植物的饲养和栽培、自己的成长等8项内容。[1]3-6年级开设社会课,根本目标是:培养作为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民主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所必需的公民资质之根底。[2]道德那么是贯穿整个小学教育的非学科课程,具有活动课程和整合课程的性质,通常称“道德时间〞。一方面,道德时间是对其他教育活动中道德培育的补充、深化与整合;另一方面,道德时间没有被列为学科课程,也意味着道德教育尽管没有专门化,却同样可躲避道德教育在各科课程中“缺场〞的风险。  韩国小学1-2年级的课程根本是整合课程,道德教育主要表达在“正确生活〞课程之中。正确生活旨在向学生传授一些有关生活的根本价值,使学生对社会生活有着初步了解。3-6年级专门设置“道德〞课程,要求学生开展和深化在正确生活课程中所形成的根本生活习惯,正确理解道德价值与标准,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时把重点放在道德实践的性向与行动习惯的养成上。各年级的道德课都由个人生活,家庭、邻居、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等四局部组成。[3]  第二类:道德、社会和生活整合设课。道德与社会(或生活)整合设课,是指将道德与社会(或生活)加以整合,设置为整合课程。我国当前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这种形态。20世纪70-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设置的“生活与伦理〞和“道德与健康〞课程,也属于这种课程形态。台湾小学曾设置的生活与伦理课程,其内容包括根本道德标准和生活标准两局部。根据1993年公布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小学取消原来的“健康教育〞和“生活与伦理〞课程,在1-6年级设“道德与健康〞课程。道德方面的内容以仁爱、正义、礼节、勤俭、信实、孝敬、守法和爱国八个德目为依归;健康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有课程中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营养的食品、平安的生活、疾病的预防、健康的家庭和健康的社会之外,增加了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及消费上的明智抉择等内容。  第三类:大德育课程。大德育课程,是指以道德课程统摄生活和社会课程,生活和社会课程都蕴含于道德课程之中。这种形态以香港和新加坡为典型代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小学的思想品德也大致具有这种特性。  21世纪初,香港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道德教育受到高度关注。其“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力求整合情绪教育、品格教育、心灵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及公民教育等多种领域。学校可在课程表内安排特定课时,将德育及公民教育设置为独立课程,如开设生命教育课、德育课或全人教育课等。  无独有偶。2022年,新加坡将小学原来的“好公民〞课程改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公民与道德教育主要涵盖个性塑造、与家庭的联系、对学校的归属感、作为社会一分子、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等5大主题,具体包括10个方面共28个德目。[4]  第四类:大社会课程。大社会课程,即将社会课程单独设置,道德教育那么融入社会课程以及学校整体生活之中。这种形态以台湾和美国为代表。  1998年,台湾地区在课程统整思想的指导下,把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为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生活、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综合活动、重大议题等学习领域。道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被取消后,散见于各个学习领域,但主要在社会学习领域得到集中表达。社会学习领域,包含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制度、道德标准、政治开展、经济活动、人际互动、公民责任、乡土教育、生活应用、保护环境与实践等方面,是充满各种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领域。课程内容按照人与空间、人与时间、演化与不变、意义与价值、自我人际与群体、权力规那么与人权、生产分配与消费、科学技术和社会、全球关联等九大主题加以展开。  自从20世纪20-30年代以来,社会科就一直是美国小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域。1994年,美国社会科协会正式通过社会科课程标准,指出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旨在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知识、能力、态度,从而使学生能够承担公民的职责。课程目标和内容按照文化,时间、连续与变迁,人、地与环境,个人开展与认同,个人、团体与制度,权力、权威与管理,生产、分配与消费,科学、技术与社会,全球联系和公民意识与实践十大主题轴,依据年级上下、由浅入深加以展开,并呈螺旋式开展。  二、概貌勾勒:不同课程形态下的教材编写  在不同的课程形态影响下,各国各地区的德育教材呈现出一些差异和共性。  (一)差异所在  由于对品德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不尽相同,各国各地区德育教材的编写表达出了明显差异。  道德、社会和生活独立设课的形态,突出道德作为独立课程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道德课程使道德教育得到彰显,使学生得到道德方面的专门陶冶和训练。就教材编写来说,德育教材主要围绕核心道德价值而展开。与之不同,由于生活和社会两科涉及到多个领域,其教材多围绕一定的生活或社会问题而展开,侧重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方面,综合性较强。  道德、社会和生活整合设课的形态,虽然也十分突出道德课程的意义,但比较注重道德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根本线索。  大德育课程的形态,将道德教育、价值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等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道德教育的全面主义特点。并且试图以德育整合其他各育,可以只编写和使用相应的一套大德育教材或教师指导手册,无须开发多种专门教材。  大社会课程的形态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重视,是突破传统德育课程形态的一种创新性尝试。其教材编写,一般由家庭、邻里、学校,推及社区、城镇,以至国家和国际,有些教材还会加以扩展,与历史、文学相融合,涉及一些民间故事、传记小说、歌曲、名人故事等。道德价值只是渗透其间,渗透在社会生活情景之中。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