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XX省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三严三实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569989

大小:21.05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小城镇 建设 调研 报告 三严三实 范文
XX省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三严三实范文 我处于5月下旬先后到全省18个重点示范镇、10个文化旅游名镇进行调研,深入到重点示范镇XX县区、老镇区、社区和文化旅游名镇的街区,屡次与县、镇、村干部座谈,了解建设开展情况,认真倾听干部群众意见,提出了今后加快小城镇的思路和推进措施。 一、我省小城镇现状与特点 目前,全省共有1119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1035.9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501.33万人。xx年末,全省建制镇建成区完成投资90.53亿元。人均道路面积8.62平方米,排水管道暗渠密度3.9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48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61.59升,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到达55.5%、16.1%。全省累计建成镇污水处理厂28座,日处理能力到达0.58万立方米,累计处理水量165万立方米。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0座,日处理能力823吨,累计无害化垃圾处理量到达31万吨。 (一)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小城镇 近年来,陕西许多小城镇加强对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涌现出一批有产业开展前景、经济开展快、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小城镇。目前,XX省有全国重点镇6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特色景观名镇3个、XX省重点示范镇35个、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以及84个市级重点镇。这些镇根本具有一定的产业根底、人口规模、区位条件等,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二)小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呈带状分布 自1990年后期,我省开始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xx年-xx年的十余年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348公里增加到3000多公里,是xx年前的10倍。同时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建设也进入顶峰期,西安为轴心一小时经济圈已扩大到周边半径为100公里内的30多个县区,西安3小时经济圈已扩大到陕北、陕南的延安、汉中、安康。交通设施的便利,加快了一大批原先交通闭塞的小城镇迅速形成。全省小城镇分布多为两轴、两带为主轴呈带状型。两轴,即陇海铁路(沿渭河)和连霍高速公路沿线东西向城镇开展主轴,西包西康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沿线南北城镇开展主轴;两带即陕北长城沿线城镇和陕南十天高速及阳安线城镇开展带。 (三)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xx年,为加快推动全省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开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省政府在全省确定31个重点示范镇,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效劳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从资金、土地、机制、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力争通过35年时间,将31个重点示范镇建XX县区域副中心,为农民进城落户及创业搭建平台,示范引领全省小城镇开展。两年多来,31个重点示范镇累计开工及建设项目1441个,完成投资229.5亿元。镇区建成面积扩大14.8平方公里,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0.4百分点,建设市政道路201公里,垃圾处理场17个,污水处理厂16个,学校30个,医院8个,幼儿园18个,文体中心24个,休闲广场16个,市政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四)人口和劳动力吸纳规模不断增大 xx年与xx年相比,全省建制镇镇区人口从120万增加到439万人,增长了2.6倍;镇区面积从46322公顷增加到103596公顷,年均增长11.3%。据初步统计,两年来31个重点示范镇共吸纳进镇人口15.38万人。 (五)形成一批镇域产业园区 镇域相续建成的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物流园区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带动了旅游业、效劳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开展,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农民进城落户、创业的重要平台。特别突出的是,锦界工业园入驻企业68家,xx年工业共产值60亿元,吸纳就业1.3万人;西吴工业园入驻企业12家,20xx年工业总产值40亿元,吸纳就业1万人;沙河子镇工业园入驻企业8家,xx年工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吸引就业0.47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模总体偏小。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4851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4,人口不到1万的小城镇占到城镇总数的85%,7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 (二)小城镇根底设施落后。建制镇功能普遍不完善,全省建制镇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的全国的56.16%;xx年全省建制镇市政设施投入人均仅649元,仅相当于城市的17%。多数建制镇仅有1条主要的商业街道,与大中城市的设施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就XX省而言,小城镇的根底设施,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是主要来源。小城镇缺乏建设资金,市政设施落后,成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开展的瓶颈。 (三)产业开展根底薄弱,规模偏小。大局部小城镇产业以粗放型的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为主,规模小,在培育产业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方法。全省小城镇只有160多个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且科技含量低。虽然近年来陆续组织各地参观学些南方一些工业的开展路子,但总体看,多以传统手工业的产品为主,市场销量大,产值高的产品少,没有出现沿海块状经济类型的小城镇。 三、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的思路、目标及推进措施 要实现我省城镇建设跨越式开展,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结构完善,各具特色的原那么,走市场推进和政府引导并重的小城镇开展道路。 (一)总体思路。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总体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以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移民搬迁、重点示范镇建设、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沿渭重点镇、市级重点镇为抓手,坚持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建设管理同步、公共效劳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方针,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二)建设目标。到2023年,35个重点示范镇建XX县区域副中心,全省建制镇建成区面积扩大15%,人口增加47%。从xx年起,全面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使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旅游设施完善,根底设施健全,年旅客人数到达100万人次,吸纳就业人口15万人,旅游收入到达150亿元。沿渭重点镇综合利用渭河水资源、滩涂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各具特点沿渭景观带,把沿渭镇做大、做强、做美。市级重点镇按照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的思路推进开展,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小镇。建成1000个左右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20%的农村社区化,居住人口占农村人口的25%。 (三)推进措施 1、科学制定规划。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着力构建符合省情的城镇空间格局。省级重点示范镇及市级重点镇要按照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民幸福家园的标准,设计一镇一模块及新型农村社区标准化模块,突出特色,推进XX县区建设。沿渭重点镇尽快调整原有规划,综合利用渭河水资源、滩涂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各具特点沿渭景观带。31个文化旅游名镇的规划建设原那么是保护修复,修旧如旧,尽快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2、保障建设用地。将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城镇根底设施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生态用地、民生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稳步推进土地管理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那么,鼓励进城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探索建立进城农民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机制。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财政支持资金,建立小城镇建设以奖代补鼓励机制,激发各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性。二是积极组织筹划包装各类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同时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优先向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倾斜。三是加快推广XX县区关山镇、XX县区东樊村的成功经验,使更多小城镇在资金、土地两个平衡上取得突破,通过土地收益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问题。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大中型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参与小城镇建设和经营。五是用足用好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增强小城镇建设的内生动力。 4、加快体制创新。加快小城镇行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积极探索适合的体制机制。增强人口聚集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小城镇开展的相关政策,放宽外来人口进入小城镇的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向小城镇转移,扩大住房、就业、教育、根本医疗、工伤、养老等保障覆盖面,依法将进城农民纳入各项社会保险范围,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5、全面加快建设步伐。 一是强力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要按照加快建设XX县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开展产业园区的思路全面加快建设,继续推进XX县区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根底设施,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效劳设施以及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新镇区开发建设与建成区改造提升并重的原那么,加快老镇区改造提升,实现新老镇区同步推进、协调开展;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思路,不断完善镇域规划,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为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开展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开展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和仓储物流业等,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增加就业岗位,确保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二是精心打造沿渭小镇。调整完善XX县区蔡家坡镇、XX县区常兴镇、杨凌示范区揉谷镇、XX县区西吴镇、XX县区哑柏镇、XX县区泾渭镇、XX县区零口街办、XX县区秦东镇等8个沿渭的省级重点示范镇现有规划,充分利用渭河治理综合效应,发挥渭河水资源、滩涂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做好规划模块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打造特色各异的沿渭景观带,开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湖泊等观光旅游产业,开发滨河商业效劳产业,实现产城结合,带动区域统筹开展。 三是加快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突出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特色,分类指导历史街区和XX县区的建设。把历史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效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优先考虑镇域内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的街区保护和修缮,XX县区建设要注重延续名镇的古色古香古貌。 四是跟踪指导市级重点镇。重点择优选择16个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开展强劲、开展潜力较大、县镇两级政府积极性高的市级重点镇,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地方政府参照31个重点示范镇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理念组织建设,以此调动更多的镇按照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模式进行建设,带动全省小城镇科学、有序、健康地开展。 6、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每年评出10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先进镇、10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先进镇和5-8个建设成效显著的市级重点镇,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将小城镇建设考评工作纳入省上对各市县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推进重点示范镇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奖励工作机制,加大对重点示范镇建设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的督查力度,做好重点示范镇党政主要领导和挂职干部的考核工作,对综合考评优秀的优先考察使用。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