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脱贫
攻坚
情况
调研
报告
某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稳固全市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全市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我们通过现场查看、走访贫困户、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xx市扶贫攻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贫困现状
xx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河西走廊中段重要的节点城市,面积4.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万,xx省全省个12插花型贫困县xx市占5个。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精神,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坚持稳固脱贫成果与剩余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并重,坚决主动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工作责任,建立了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的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同时,在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村调派工作队员,脱离原单位常态化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不断优化了帮扶力量,凝聚了脱贫攻坚合力。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工作路径,统筹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饮水平安工程,加快通村道路建设,不断夯实扶贫根底。全面落实受灾救助、资助困难群众参合参保政策,努力提上下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救助水平,持续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织牢民生保障网。扎实开展“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制定、完善、原因分析、责任落实等工作,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根据贫困户脱贫需求,因地制宜抓落实,推动精准帮扶。结合“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和“转变作风改善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按照“整改一项、核查一项、销号一项〞的工作要求,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实行“四定三包〞整改包抓责任制(定领导、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包问题、包整改、包销号),深入排查精准整改,靠实责任限时整改,强化监督整改,全面推进整改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23月2023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个县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同时,按照开展2023年贫困退出验收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的统一部署,对照xx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甘办发(2023)50号),我市各县区对拟脱贫人口和拟退出贫困村进行了验收,全市今年脱贫1199户3823人,退出贫困村38个,65个贫困村退出率达20230%。虽然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标2023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按照国家确定的贫困线标准,我市仍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976户、1202331人,且绝大局部集中在祁连山浅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限制,我市的脱贫贫攻坚,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虽然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但对标2023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影响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村集体经济、市场经济风险、特色产业效益、农村空心房、贫困户拒脱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助力脱贫攻坚。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虽然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都用市、县财政划拨的3万元,成立了至少一个农业合作社或修建了养殖小区、种植大棚,但大局部村的村集体收入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无经营性收入,对村里的产业开展、根底设施、公共效劳设施等未起到促进作用,政府投入开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引导村民集体投资入股的作用,仍难以显现。以西坡村为例,修建的9座蔬菜采摘棚和6座香菇种植大棚20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种植技术、管理等种种原因,加之合作社运行管理不标准,根本上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局部合作社成了“空壳社〞“家庭社〞。
二是市场经济风险,制约农民增收。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制约明显,基层技术人才和市场管理人才缺乏,贫困户产业规模小而散,难以及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农业是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大,加之消息闭塞,市场信息不灵敏,抗风险能力弱。我市剩余贫困户大多处于祁连山沿山浅山区,且多数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膜、化肥和柴油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本钱加大,加之村内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缺乏,使得人工工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各项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且收入易受市场的影响。以霍城镇种植的药材黄芪来说,往年药材的收购价根本上保持在每斤2023元,今年却只有6元,影响了农民增收。
三是特色产业效益不明显,农产品附加值低。虽然我市有制种玉米这张靓丽的名片,但祁连山沿山浅山区大多因气候冷凉,不适宜种植玉米。只能依靠开展特色产业,由于开展特色产业投入大,周期长、短期效益不明显,很难得到农户的认可,加之市县大局部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推动引领作用,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农民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农产品出售中原产品比例过大,高科技精细产品比例偏低,农业附加值难以充分表达,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增长。由于贫困户居住分散,产业零星,技术效劳、产品回收的本钱很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营主体参与帮扶的积极性。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之间合力不够,协同力不强,撒胡椒面现象依旧存在,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以XX县区霍城镇西坡村为例,全村耕地面积6400亩大多种植了小麦、油菜、大麦、马铃薯,而其中旱涝保收的1400亩,大多种植了维持生计的小麦,经济作物均因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导致减产,品相不好卖不出去,影响农民增收。
四是农村“空心化〞和“一户两宅〞问题凸显。受自然条件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影响,沿山农村大量农户从所在村社迁往城镇和村镇小康住宅楼,或常年外出务工在城市定居,群众害怕房屋撤除后土地被蚕食或被集体收回,且撤除后的土地产权难以明晰,担忧丢掉“祖业〞,农村“空心化〞和“一户两宅〞问题日益凸显。以霍城镇西坡村为例,全村385户人,目前有人居住的只有四分之一,且居住的大多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完之后,连五分之一都不到。这些空心房不仅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偏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更因为年久失修而留下了平安隐患。
五是局部贫困户拒脱贫,“等靠要〞思想突出。我市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虽然已全部摘帽退出,贫困人口较建档立卡初期也有大幅减少。剩余未脱贫人口,除了局部老弱病残等没有劳动能力,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人,还有大局部“张嘴谈条件,伸手要好处〞的“懒汉〞,这些贫困户汲汲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己可以办的事情不愿办,更有甚者脊背靠墙手伸展,就等政府帮扶救济,从心底就不愿摘帽,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棘手的刺。
三、工作建议
一是分类指导开展,因地制宜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随着扶贫资金大量向贫困村集中,贫困村根底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薄弱,依然是脱贫攻坚短板弱项。建议,由村级组织牵头,注册领办土地流转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开展土地规模化流转和有偿效劳,推动产业培育向特色化、流转秩序向规模化开展,实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同步推进。充分利用村集体原有校舍、林场等集体资产,采取租赁、出让等方式招商引资,开展加工业、商业、乡村旅游,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把生产经营性工程和公益补助性工程与开展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以工程建设占用集体土地产生资金纳入村集体经济管理使用。抢抓精准扶贫政策机遇,村级组织大力开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是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农业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整合资金政策等各种资源,集中力量整乡或几个乡镇甚至整县统一规划修建,大力集中连片开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原夏菜、畜禽养殖、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增收产业,形成较大的种养殖规模,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带动能力。积极扶持一家或几家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做职业农民,由企业统一进行种植、收购或深加工,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种植+销售的产业链,才能真正抓住增收这个脱贫攻坚的核心,让更多的农民躲避市场经济风险,才能实实在在增加收入。同时,农业生产受自然、市场、疫病等影响因素多,应在已经出台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根底上,对扶贫基地中的新型产业纳入保险,实现保险“提标扩面〞,尽量做到应保尽保,降低风险,增强新型经营主体自我开展壮大能力,促进经营主体向好的方向开展、产业更加优质、模式更加优良。
三是强化产业开展措施保障,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及产业根底,科学选择适合实际、以短线为主的油菜等“草根〞型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实现产业长期有效益、群众脱贫长期有保障。同时,要适应市场规律,尊重贫困群众需求,贫困群众“点菜〞,经营主体“做菜〞,政府效劳“帮厨〞。充分发挥金融扶贫资金主体作用,积极用好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贷款政策,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扶贫的风险分担机制、补偿机制和奖励考核机制,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工程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对新型经营主体兴建生产、加工、仓储、休闲等配套设施,应结合产业扶贫,放宽政策限制,有附加条件的安排一定的土地腾退指标支持经营主体开展特色产业。要在抓好特色产业开展的根底上,出台产业开展奖补措施,扶持和培育三产融合型经营主体,借助创立全域旅游、电商进农村综合示XX县区、5a景区等机遇,大力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速农业产业与当地的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步打造“农业+n〞产业开展基地,让更多地贫困农户从市场经营、产品销售、休闲农业等二三产业上实现增收,促进产业经济融合开展。
四是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大力开展“空心〞危旧房整治。贫困户平安住房建设与“空心房〞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科学编制镇村开展规划,引导群众科学建房。将农村“空心房〞整治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发动驻村帮扶工作队参与整治工作,召开群众大会,讲解“空心房〞整治政策,使群众认识到“空心房〞整治的积极意义,然后再去引导贫困群众建房、拆房。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注重设施完善、方便生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尊重风俗习惯、突出文化特色、促进产业调整的原那么,统筹安排农村道路、供水、电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专项资金,切实提高农房建设规划的质量和水平,为贫困户营造一个功能齐全、不愁后续开展的宜居环境。按照“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原那么,鼓励撤除危旧房、“空心房〞交还宅基地,落实扶持政策,健全机制,搞好运作,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尽可能让农民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住上新房。
五是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增强贫困户开展内生动力。贫困问题的解决,固然离不开资金、技术、工程的推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扶贫、扶志、扶德,让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成为扶贫开发的主体。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要扶德。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扶德是扶道德、扶尊严、扶价值观,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挺起脱贫的腰板,致富路上不忘以德为先。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自我开展能力,为战胜贫困发挥自我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加大对贫困户的实用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整体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引导贫困农户积极主动与经营主体联系,从根上、点上彻底铲除“穷根〞,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