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环境
监管
信息
公开
工作方案
2023年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方案
一、充分生疏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管信息是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局部,推动环境监管信息全面、客观、准时公开,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将排污企业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引导公众更加乐观地参与环境疼惜;有助于倒逼企业自觉守法、部门依法行政、公众乐观参与,共同促进环境疼惜工作步入良性进展轨道。
二、环境监管信息公开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局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
人事科〔纪检监察〕:负责监督、考核局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
信息中心:负责依程序将各科室〔单位〕供给的环境监管信息在局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开。
环保科技、环境评价、污染防治、自然生态、环保法制、总量减排、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环境监测、辐射管理、投诉受理等环境监管科室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将其制作和猎取的环境监管信息依程序至市环保局网站。
其他科室所涉及的环境信息按政务公开的相关要求执行。各区县市环保局〔分局〕参照执行。
三、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内容
依据省环保厅及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涉密信息外的各类信息都应公开。具体内容依据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名目?〔第一批〕以及?省环境疼惜厅信息公开指南?等规定执行。在此根底上,还应定期公开各类信息汇总状况,重点公开以下六个方面的信息:
1、环境监测结果公开。包括定期公开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经有效性审核和比对校验确认的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结果等,每月进行汇总分析。
2、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结果公开。准时精确 公开企业环境信用状况,并与企业上市核查、信贷等直接挂钩,促进企业增加环境守法意识。每年进行汇总评价并公开。
3、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状况公开。包括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起因、真实状况及处理处置状况等。事故处置过程中准时公开,每月进行汇总公开。
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状况公开。包括环评报告、项目内容、环境影响、环评批复及竣工验收等内容。每月对已批复、已验收,以及不予受理的环评审批状况进行汇总公开。
5、环境信访热点问题处理信息公开。包括环境信访、投诉以及网络、媒体涉常环保舆情的受理、调查、处理处置以及办理结果等。信访投诉处理状况准时公开,每月对受理、处置状况进行汇总公开。
6、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状况公开。包括排污费征收的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实际征收数额以及减免缓等信息。每季度对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进行汇总公开。
四、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时限
一般状况下,自环境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每月汇总类信息于次月10日前予以公开;年度或季度汇总类信息在终了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自动监控等能即时的信息1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程序
以网络公开作为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信息中心在局门户网站设立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各科室〔单位〕将环境监管信息报分管业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分管政务公开〔保密工作〕的领导审核签字,然后上传至局域网或信息中心邮箱,由信息中心在市环保局门户网站上公开。同时,可依据不同环境监管信息的特点,实行在政府网站、报刊上刊登,在播送、电视上播放等各种便利公众知悉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环境监管信息。
六、公众依申请公开事项
1、申请受理
公众通过互联网提出的公开申请由信息中心受理后,转交办公室统一办理,实行其他方式提出的公开申请,直接由办公室受理并办理。
2、依申请公开事项的处理
办公室受理公众依申请公开事项后,依据内部职责分工,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交办,局属各单位在收到?信息公开申请表?后,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以下答复:
〔1〕属于已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属于公开范围未公开的,依相关规定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公开,并告知申请人获得该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3〕属于免予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的理由;
〔4〕不属于环境疼惜部门工作范围的,告知申请人该信息的所属机关及联系方式;
〔5〕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告知申请人;
〔6〕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答复文本依据答复内容,交办公室初审,按程序报相关局领导审批后,由办公室统一回复申请人。
七、监督方式及程序
1、催促企业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企业是污染源治理的责任主体,公开其环境信息是企业应履行的社会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关科室、直属单位要严格催促企业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对不依法主动公布或不按规定要求公布的要依法严峻 查处。
2、抓好环境信息公开后督查工作。由局信息中心牵头,亲热关注环境信息公开后网络舆情动态,按相关程序交责任单位处理。对于已公开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企业,法制科、环评科、监察支队等相关单位要严峻 查处,限期整改到位,并依法启动行政惩办、暂停审批、停开环保证明等相关惩办措施。
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监督部门投诉。此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向监察机关举报或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