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XX
支部书记
建设
新农村
心得体会
新编
第一篇:XX村支部书记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xx村支部书记
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我认为要抓好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1、政府主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县镇两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阔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让农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防止“干部热、群众冷〞现象的出现。
2、开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开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开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三清五改〞是新农村建设的根底。目前,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三清五改〞这一根底环节,扎实推进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美化净化农村环境,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新村新面貌,新村新形象〞的目标。
4、建好村级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必须通过村一级来具体抓落实,因此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更好地带着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篇:如何做好村支部书记的心得体会
现在大家根本公认,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曾经先后兼任过三个村的支部书记,下面就如何组织农民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先讲三件小事:
1、94年5月中旬,我到xx乡百合村兼任村支
部书记,该村是个瘫痪村,因与邻村闹土地官司,人心松散,治安混乱。当时正是农民点花生和种西瓜的季节,由于天气持续干旱无雨,农民花生点种不上,种西瓜都是用桶拉水,村里的电也停了好长时间,农民累一天,还得摸黑吃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情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我带着村干部首先疏通了线路,接着解决水的问题。我召开村组干部会问大家怎么办,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打井。时不我待,联系打井队,分组召开群众大会,村组干部忙乎起来,短短十天时间三个组打了37眼塑料管(家民称之为对口抽)井,这些井不仅解了当时群众的燃眉之急,而且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村组干部的威信因此大增,群众见到我对我感谢得不得了,说我们给村里办了件大好事。
2、96年我到xx乡大胖村兼任村支书,当时主要是负责组建两委班子,班子建成后想为群众办点实事,办点啥事呢。在与村民的接触中我了解到群众对村北村西的地很头痛,主要是这些地紧临两条大河,碱性大、湿度大,种啥啥不成,雨水稍大就淹,群众骂之卤孙地。我注意向群众讨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人说用电厂生产的那种化肥效果不错,有人说北地不知是谁种块水稻长势不错。我直观上感到种水稻是条路,找到该农户经过算帐比较,种水稻效益还真不错,于是我们就号召群众种水稻,二三年后这些地还真的全种上了水稻。
3、xx乡是汴梁西瓜的主产区,西瓜是该乡的支柱产业,全国有名的开封西瓜批发市场就在该乡境内。该乡王庄村委后沙滩村群众,96年自己兑钱聘请外地农民技术员学习温棚育苗和西瓜嫁接技术,仅二三年时间,该村就成了全县有名的西瓜生产先进村,西瓜生产收入大幅度增加,还为我们乡政府连续二三年争得了现场会。
由于我爱好哲学思考,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之失败的教训,通过反复比较,使我逐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干工作办事情必须照唯辩证法规律办事。所谓规律,实质上就是事物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必然联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是事物运动开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律。照此规律办事,事情可自然而成,违背此规律,轻者,难免出现矛盾和问题,重者,超越规律的极限,就会失败。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百合打井的事。我们在百合成功地组织群众打井,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是:打了37眼井,乡村没有拿一分钱,都是群众自己拿的钱,干部仅组织组织,群众就那样对我们感恩,而我们有时干的事,就是不让群众拿一分钱,群众不仅不领情,反而骂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当然首先是个态度问题,即是不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今天我不谈这个问题,我要谈的是,就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如果不照规律办事,也未必能把事情办好,未必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为农民群众办事,一定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但是,农民群众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大小之分和上下之别,照辩证法规律办事,就是先满足小需要,再满足大需要,先满足低层次需要,再满足高层次需要,就是先急后缓。我们组织百合群众打井,所以能把群众组织起来,所以能赢得群众的心,就是因为我们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需。群众当时最急的事就是如何保住西瓜苗,如何点上花生,因为季节不等人啊。对于广阔农民群众来说,当时没有比这个事更急的事了,解决了这个事,就是为农民解燃眉之急。所以我们的号召不仅很快得到了群众响应,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假设说我们当时办的事,不是组织群众打井,而是组织群众挖河、垫路或搞高科技农业结构调整,很可能是干部累的不轻,农民不领情,事情最后反而以失败而告终。现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深深感到,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和联合起来是农村进一步开展的关键,是农民摆脱弱势地位的关键,是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我认为,这里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深入农民群众,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帮助农民,才是把痒挠到了正地方,农民才快乐,才会跟我们走。当领导的都希望能一呼百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唯有顺民心、合民意,干群众所需,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有时农民的需要可能很小、很土、很低、很简单,身处上层的领导往往看不起农民的这些需要,认为这些需要是早已过时的东西,是落后的东西。其实,辩证法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小事、低级阶段的事和简单的事都是事物运动开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首先满足农民的这些需要,大的、洋的、高级的需要才容易实现。否那么,小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还没有满足,就硬向农民注入大的、高级的东西,就很可能败事。我常想,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些热心乡村建设的
最后,分析后沙滩村学西瓜嫁接技术这件事。说实话,在这件事上,当时乡政府并没有掏钱帮群众什么,倒是群众为乡政府争得了不少荣誉,对此,村里的几个能人颇有微言。我想,如果当时乡政府能拿钱帮助群众聘请技术员,我们不但能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学习这一技术,而且会提高政府在农民中的威信,农民就不会说风凉话了。西瓜是xx乡的主导产业,大多数农民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季瓜上,秋后算帐,他们先把明年种瓜的钱存起来,进入冬闲季节,男女老幼齐上阵,有的拉沙垫地压淤、压碱改造土地,一车一车地拉,硬是把整个的一块地抬高了许多,还有的是深翻土地,用铁锨一锨一锨将一亩、二亩地翻个个儿,深度达50公分至80公分。我看到此情此景,无不为农民的力量、毅力以及热爱土地的精神所感动,农民做这些都是为明年的西瓜、花生有个好收成。一过来年,农民就开始为种瓜忙活起来,备粪、备肥、挑瓜沟,搞早熟西瓜的农户,春节前就开始忙活,打药管理更是一遍又一遍。瓜上市时,他们为瓜有个好价格而欣喜,为瓜卖不上钱而犯愁,西瓜简直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魂。我描述这么多,只是想说一句话:如果政府能够花钱围绕西瓜做文章,就是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就容易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就会跟党和政府走。由低到高是事物运动开展的普遍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做事情就容易取得成功。当时xx想搞大棚西瓜,我是抓农业的副乡长,领导问我在哪个村搞,我力推后沙滩村,我当时的理由是,后沙滩村群众有成熟的西瓜嫁接技术(这是搞大棚西瓜必不可少的技术),他们搞大棚西瓜,有较好的技术根底,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后来大棚西瓜还是没有搞成,原因有二:一是该村人均耕地较多,搞大棚西瓜投入劳力较多,他们认为一搞大棚西瓜就不能再搞双膜覆盖西瓜了,因为劳力少忙不过来,搞二个大棚也未必有种五六亩双膜覆盖西瓜来钱。二是大棚西瓜投入大,农民资金紧张,而且有风险(主要是沙尘暴),他们想叫乡政府每个棚补助一千元,而且是先拿钱再建棚,而政府那么容许每个棚只补助500元,是先建棚再补钱,谈判不下来,最后没有搞成。这件事虽然没有搞成,后来再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政府不惜拿出2023万元钱购置果树苗在郑汴路两侧搞林果基地,最后啥也没搞成,如果我们把这2023万元钱投入到后沙滩村帮助农民搞大棚西瓜,那么很容易取得成功,就是按群众提出的每个棚补助一千元,也可建一百座棚。这一百座棚从外表上看,也是蛮好看的,从农民那里说,农民那么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而我们没有这样干,干的是群众不想干的事,结果花了钱,事没有办成,还挨群众的骂。还是那句话,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叫他们跟党和政府走,制定规划和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群众的需要,要合民心、符民愿。
经济全球化和参加wto,给中国和中国农民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中国的农民可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唯有在新的条件下,像当年毛主席那样,深入农村和农民,握着农民的手,问农民痛什么,需要什么,从点滴做起,从低处起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新的原那么和精神把千百万农民群众联合起来、组织起来,组成新的铜墙铁壁,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第三篇:如何做好村支部书记的心得体会
办事情要从农村农民实际出发
现在大家根本公认,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曾经先后兼任过三个村的支部书记,下面就如何组织农民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先讲三件小事:
1、94年5月中旬,我到xx乡百合村兼任村支部书记,该村是个瘫痪村,因与邻村闹土地官司,人心松散,治安混乱。当时正是农民点花生和种西瓜的季节,由于天气持续干旱无雨,农民花生点种不上,种西瓜都是用桶拉水,村里的电也停了好长时间,农民累一天,还得摸黑吃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情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我带着村干部首先疏通了线路,接着解决水的问题。我召开村组干部会问大家怎么办,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打井。时不我待,联系打井队,分组召开群众大会,村组干部忙乎起来,短短十天时间三个组打了37眼塑料管(家民称之为对口抽)井,这些井不仅解了当时群众的燃眉之急,而且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村组干部的威信因此大增,群众见到我对我感谢得不得了,说我们给村里办了件大好事。
2、96年我到xx乡大胖村兼任村支书,当时主要是负责组建两委班子,班子建成后想为群众办点实事,办点啥事呢。在与村民的接触中我了解到群众对村北村西的地很头痛,主要是这些地紧临两条大河,碱性大、湿度大,种啥啥不成,雨水稍大就淹,群众骂之卤孙地。我注意向群众讨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人说用电厂生产的那种化肥效果不错,有人说北地不知是谁种块水稻长势不错。我直观上感到种水稻是条路,找到该农户经过算帐比较,种水稻效益还真不错,于是我们就号召群众种水稻,二三年后这些地还真的全种上了水稻。
3、xx乡是汴梁西瓜的主产区,西瓜是该乡的支柱产业,全国有名的开封西瓜批发市场就在该乡境内。该乡王庄村委后沙滩村群众,96年自己兑钱聘请外地农民技术员学习温棚育苗和西瓜嫁接技术,仅二三年时间,该村就成了全县有名的西瓜生产先进村,西瓜生产收入大幅度增加,还为我们乡政府连续二三年争得了现场会。
由于我爱好哲学思考,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之失败的教训,通过反复比较,使我逐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干工作办事情必须照唯辩证法规律办事。所谓规律,实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