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治理的思考调研报告论文 .docx
下载文档

ID:509109

大小:16.38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治理的思考调研报告论文 2023 疫情 常态 社会 治理 思考 调研 报告 论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治理的思考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和不足 面对疫情,全国上下迅速组织动员,筑牢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基本单元和群众生活的基本依托,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疫情冲击下,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和“软肋”也集中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层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风险防控是基层应急的关口前移和源头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疫情应对过程中,暴露出基层风险防控能力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首先,风险和危机意识淡薄,如一些基层领导干部风险预判能力不足,存在“重处置,轻预防”的思想;很多群众的自我防护、自救互救意识普遍较弱。其次,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机制有效性不足,基层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如在疫情防控前期,由于缺少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预警、响应和处置等工作多处于被动状态,存在隐患排查不细致,监测不规范,预警不及时等问题,直接影响疫情应对的效果。 (二)社会协同参与有效性不足。抗击疫情过程中,众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疫情的防控之中,充分体现了多方参与的重要力量,但在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方面还存在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基层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首先,由于引领力与自治力不平衡导致自治组织能力不足,如疫情初期,基层社会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等决策命令、靠党组织发动、要人力物力支持等现象,且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平台不多,运行没有形成常态化,从而造成强引领、弱自治的现象。其次,大多数社会组织面向全社会,专门服务基层社区的较少,且多以文体活动类为主,社会事务类很少,导致在应对疫情时,组织松散、协同机制失序,难以迅速形成战斗合力,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三)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导向、市场导向与行政导向还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日常治理的行政化工作多、社会化服务少。如疫情防控初期,基层社区和村组存在疲于应付上级各类会议、统计数据、报表和情况反馈等现象,没有深入基层掌握一手情况,导致疫情防控初期对情况把握不准,社会化服务、救助体系的作用发挥受阻等。同时,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基层事务的渠道不畅,部分群众的正常呼声得不到倾听,因此产生的信访举报、集访上访等问题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 (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思维缺失。法治思维是基层干部必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是守住法治底线的必备素质。但面对突发的疫情,部分领导干部有“宁左勿右”的倾向,片面追求管理的有效性。有的基层干部欠缺法治思维,没能够运用法治理念推动疫情防控工作。一些地方和单位制定的管理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法治要求,甚至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在这场没有硝烟且人人都是“战士”的抗“疫”战场上,我国精准施策,采取联防联控机制,为疫情防控筑牢了一道密实的基层疫情防控线。这场战“疫”,即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精神的力量,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更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因此,要想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必须要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一)彰显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显著优势。疫情防控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在控制疫情蔓延、保障民生、有序开展复工复产等方面体现了显著优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是政治引领优势。面对疫情,党领导全国各级党组织自上而下成立了应对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形成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自下而上层层筑牢防控阵地,从而形成了“一核多维”的同心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卡口、送物资、强宣教,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不便、保障了社会基本运行。如xx街道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人口x万,下辖x个城市社区和x个村改居社区。全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成立x个工作小组,设置楼院卡点x个,发动x名党员群众参与一线防控,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凸显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优势。二是组织引领优势。疫情防控中,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增强了基层防控的组织引领,凝聚并整合了党员力量。同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守在最危险的地方,如为规范居家隔离人员服务流程,我街道积极开展“五个一”暖心服务,即每天测量一次体温、提供一次代购服务、清理一次生活垃圾、进行一次区域消杀、提供一次心理疏导,提供防疫隔离指导和贴心的日常服务,做到隔离不疏离,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三是思想引领优势。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发动,反复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意识,这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战胜疫情的力量之源。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基层社会的街道、社区、各级组织与人民群众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联系,构筑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全面防线,人人都关注并且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总体战,汇聚起人民群众团结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一是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疫情期间,基层党组织立足职能职责,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广大群众切实守土担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需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抗击疫情,构筑了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的防控体系。三是创新培育了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疫情期间,很多社会组织依托专业优势,发挥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提供者、陪伴支持者、资源链接者等多种角色开展多元服务,协助社区及居民解决问题,做好社区的帮手。同时,结合机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主营业务,带领所辖社区的社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服务,推动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做实党建引领,把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着眼点。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障。政治引领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在全力应对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党建工作要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建设完善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建立健全楼宇区域党组织,发展和壮大“两新”组织,探索构建“楼院党支部一楼幢党小组一党员家庭”组织架构,优化“党建+”“党员+”服务模式,创新基层党建引领治理生动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方向永不偏离。二是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更新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统领、协调、引导社会治理活动。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凝聚党员群众,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真正理解、支持政府的社会治理工作,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构打下思想基础。三是以党的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把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水平;另一方面把党的建设延伸到社会最小单元,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总结“红色物业”发展经验,推动基层党组织有机嵌入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组织,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平台、有抓手。四是以党的制度建设促使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创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枢纽,各类组织力量有机融合的组织体系,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服务“千条线”,打通基层治理经脉,健全党建引领下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并通过制度建设将其固化,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二)夯实基层基础,把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着脚点。“郡县治,则天下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根本在于抓好基层基础,切实做好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等基础工作,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一是推进社区主导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社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加强部门联合、资源整合和政策聚合,进一步挖掘社区潜能、完善社区功能、强化社区管理职责、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实现社区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组织资源的有效优化,充分发挥社区在人口管理、维护治安、居家养老、基层文化、科普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基础平台作用,努力为社会治理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强化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创新社区网格管理机制,结合我街道自20xx年以来开展的大走访、大化解、大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三大一提升”活动,根据社区地域、楼宇、人口等因素重新划分调整社区网格,突出重点地区,注重薄弱环节,由社区服务中心统筹管理,通过整合岗位资源,成立专门工作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划片包干管理,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格局。二是推进部门联动治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行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综合施治、整体联动。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治理部门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协调议事、联席会议、目标考核等制度,严格落实部门职责,推动部门之间政策兼容、资源整合、服务融合,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协同管理,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落实。三是推进社会协同治理。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就要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激发其活力、让更多民众成为参与主体。因此,我们应着力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志愿团体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努力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如我们在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工作中积极组建“三类组织”即楼院党组织、楼院居民自治组织、楼院志愿服务组织,使小区居民成为楼院“大管家”,真正实现“小区治理大家议、小区事务大家定、决策成效大家评”,从而推进社会协同治理。 (三)优化治理体系,把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一是坚持平战结合,深化应急处突能力。面对疫情暴露出基层力量不足、专业处置能力较弱、预案实操性不够、部分干部群众防护意识等短板,我们要树立应急处突与防范谋远的统筹思想,坚持综合施策,扎实推进风险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提高危机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坚持“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平战结合”思路,做好风险评估、物资储备、日常演练等应急处突准备,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预防、救治、物资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形成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科学高效应急处突的坚实保障体系。二是坚持“三治”融合,夯实基础环境。法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和底线,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德治是社会治理的传统实践和基础。在创新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中,要坚持以法治为基础,加快建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充分整合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法律服务资源,推动法律服务下沉,依托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优势,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引导公众形成崇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思维和习惯;要加强基层自治规范性建设,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发动群众参与,引入榜样力量介入公共事务和居民治理丰富群众自治形式;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家庭在婚姻、养老、教化方面的传统社会功能,用身边人事教育身边人,开展道德模范、优良家风、最美母亲类评选和推广,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坚持“三化”联动,推动智慧治理。智慧治理就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智慧化、集成化治理。深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