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认知——创新——创业...实践——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_杨晓军.pdf
下载文档

ID:498367

大小:1.4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认知 创新 创业 实践 乐山 师范学院 杨晓军
收稿时间 2021-04-19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教高厅函 2021 7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教高厅函 2019 46号);“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川教函2017 33号);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G2018-716)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杨晓军(1981),男,甘肃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纪录片理论与国家修辞。2022年11月November,2022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 在实施“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等项目的过程中,乐山师范学院提出了“认知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并力图通过“课程群建设”“翻转+实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行业专家进课堂”“以赛促学”“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室育人”等教改举措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孵化学生创业平台,以期培养出“知行合一”且具有“双重解释”能力的全媒型新闻传播人才。关键词“认知创新创业”理念;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1-0214-03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成为新闻传播教育最紧迫的问题之一。2018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1,并联合中宣部启动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2。2016年,乐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新闻学专业入选首批“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入选“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实施一系列项目的过程中,我校提出了“认知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即先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等形式进行实践“创新”创作作品,参加学科竞赛或公开发表作品;最后鼓励学生开办工作室或做毕业前的“创业”孵化,为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基础。一、从“认知”到“创新”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一一)以以“课程群建设课程群建设”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目前,我校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两个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两个专业要开设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广告设计与创意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独立的课程内容体系,又相互紧密联系。传统的课程以“各自为营”的形式授课,每门课程之间存在孤立性,加上每位教师的知识储备有限,难以实现课程的有效“整合”。因此,以课程群的方式打破任课教师之间“各自为营”的壁垒非常有必要。我校将此类课程建设成一个课程群,每门课程由一位教师主讲,主讲教师可以邀请课程群中的其他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形成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主讲,几位教师共同授课的模式。比如广告设计与创意,由于主讲教师主要研究平面广告,因此,以往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平面广告的设计与创意上,通过课程群,课程主讲教师可邀请摄影教师讲授广告摄影的内容,邀请摄像教师讲授视频广告的内容。备课时,主讲教师和其他共同授课的教师可沟通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之间也有讨论与交流。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学生不但学习了平面广告的创意与设计方法,也学习了摄影、视频广告的创意与拍摄技巧。再比如新闻摄影,主讲教师邀请广告教师讲授摄影广告创意原则,邀请新闻采写教师讲授照片命名和文字说明写作技巧。课程群建设有效缓解了课程知识的孤立性,从而实现了知识传授的“融会贯通”。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是切实有效的,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基于“认知创新创业”理念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杨晓军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214University Education“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等比赛中频频获奖,教学成效逐渐得以凸显。(二二)“)“翻转翻转+实训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技术的迭代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行业的变革,随着数据新闻、可视化等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急需增设相关课程,但地方二本院校相关师资的引进较为困难,现有师资又无法独立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此背景下,我们探索出了“翻转+实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学生先在课下学习,课堂上则主要以教师答疑解惑及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有效地缓解了课程师资匮乏的问题。我们先后利用中国大学MOOC网上的数据新闻实务、数据新闻可视化、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新媒体文化十二讲等慕课资源,开设了数据新闻与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融合新闻学、新媒体文化研究等课程。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些课程中,我校一般安排青年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通过几轮“慕课+实训”方式的教学,青年教师的相关知识储备也得以提升,实现了从最初的以慕课为主导,到现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慕课和实训相辅助的教学模式效果良好。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教学中发现,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影视制作、新媒体设计等课程主要偏向实践教学,很适合将“翻转+实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这些课程的课堂中。翻转课堂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实践理论和方法的讲授时间,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训,保证了学生自主创新和师生交流的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三三)“)“行业专家进课堂行业专家进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滞后于业界”“和行业脱轨”等问题,对此,我们探索出了“行业专家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即每门课程都可由任课教师聘请行业专家承担部分的教学任务。行业一线专家进课堂、参加讲座、介绍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行业新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行业专家还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将一些实践创作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四四)“)“以赛促学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了让学生能力从“认知”转化为“创新”,我们提出了“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理念,即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首先,将学科竞赛分为摄影类、微电影类、平面类和数字媒体类4类竞赛,每类竞赛安排12名指导教师。其次,由指导教师牵头组建“阶梯式”学科竞赛团队,即采取不同年级学生组建团队的方式,采用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层层相扣、混合搭配的模式,通过以老带新,保障团队人才不脱节并能可持续发展。最后,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作品创作和参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近年来,我校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成绩突出。二、从“创新”到“创业”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一)“)“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郝杰等几位教育管理工作者通过研究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指出,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3。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我们采取校、政、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第一,学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这种培训一般由业界精英授课,业界专家带来的是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和实践案例,拓宽了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学生承担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媒体运营或内容制作任务,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创业也有推动作用。我校从2016年起就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先后让学生参加“头条学院”“网易青媒计划”的培训,与企鹅新媒体学院开展实践教学合作,和北京映美影视有限公司开展线上授课合作,让学生参加乐山本地企事业、政府部门的媒体运营工作等。(二二)工作室建设孕育与孵化工作室建设孕育与孵化“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平台平台工作室分为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教师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有偿承接校内外项目和推送学科竞赛作品。对于学生工作室则鼓励其进行市场化运营。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培育与孵化”关系。教师工作室承接校内外各类营利性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或将一些小项目承包给学生工作室,学生通过参与小项目积累经验,逐渐成长并独立承接项目。教师工作室助推学生工作室和校外媒体建立联系,为学生创业拓展市场,推动学生工作室走出学校与社会对接。通过几年的建设,已有部分学生工作室在成都、乐山的摄影、影视制作市场中崭露头角。三、“知行合一”且具“双重解释”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知行合一”是新闻传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双重解释”的概念来源于吉登斯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阐述,原本指的是社会学科学家一方面要像普通人一样理解社会,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普通人,建构更为精致的理论4。实际上,“双重解释”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作为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215业培养接班人的专业,新闻传播专业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以“常人视角”看待新闻,分析新闻发生、发展和产生影响的社会成因;另一方面,必须培养学生要超越“常人视角”,具备新闻的专业视角和理念。总之,新闻传播类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常人解释”能力,又要有“专业解释”素养。(一一)“)“在路上在路上”的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计划的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计划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强,要求其实践教学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新闻生产和采访实践中。针对学校教学中存在的“新闻采访实践少、走不出校门”等问题,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在路上”的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计划。1.利用课程实践走出校门。在新闻摄影、电视采编、电视摄像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安排一定的课时,将学生带出校门开展采访、参观影展等实践。2.利用实践周开展调查研究与综合实践。将实践周延长至2周,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各个群体进行采访和调查研究,教师先后带领学生赴四川西部对嘉绒藏族、羌族村落进行采访与调研;赴贵州、云南开展采访活动,调研少数民族文化与习俗。3.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每年暑期我校都会为学生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社会调研及新闻采访。通过“在路上”的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计划,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综合运用,践行了新闻传播工作者“知行合一”的工作要求。(二二)学生社会认知与学生社会认知与“双重解释双重解释”能力培养能力培养目前,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因此,针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我们提出“走进社会,眼睛向下”的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培养计划,即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与新闻采访将学生带入社会,通过关注社会不同人群,加深学生对社会结构的认知。近年来,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先后深入彝族地区、乐山周边山区采访抗战老兵、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城市边缘人群,对他们的生活情况等进行调研。学生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报道了全国优秀教师范韦军扎根彝族山区的事迹,对范韦军事迹的宣传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寻找到了乐山地区的30余位抗战老兵,并对老兵进行了大量的口述史采访,收集了大量老兵的照片、音视频资料,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调研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和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村落,对彝族文化和彝族百姓的生存现状进行了了解;了解了乐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并对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影像记录;调研了乐山市周边的城市边缘人群的生活现状,形成了调研报告等。大量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走进社会、认知社会,做到了“知行合一”,培养了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学生对新闻现象、社会问题的解读能力有所增强,既能从常人的角度看待新闻和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