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三流
合一
视角
研究
传统
能源
企业
黄绮煜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3 No.22023 年第 2 期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3.2.023基于“三流合一”视角的碳中和贡献力评价研究以传统能源企业为例黄绮煜,张 妍,李 涛(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摘要:针对学术界对于微观主体碳中和贡献的评价不足、维度单一化等问题,基于“三流合一”的研究视角,构建涵盖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三大系统维度共 24 项指标的企业碳中和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选取传统能源企业为案例对象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火电企业碳中和贡献力的不均衡发展问题突出,不同火电企业之间、同一火电企业内各系统维度间以及同一企业同一系统维度内各要素间均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物质流系统是主导性影响因素,但价值流和信息流系统的影响效果不可忽视。因此,传统能源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市场、技术、金融等多元要素,促进碳素物质流、价值流与信息流系统的耦合,以提升碳中和行动的全面性与高效性。关键词:碳中和贡献力;能源企业;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碳管理中图分类号:F124.5;F224;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23)2-0186-11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 Contrib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Streams in One:Taking Traditional Energy Companies as an ExampleHuang Qiyu,Zhang Yan,Li Tao(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Aiming at the insufficient evaluation and single dimension of micro-subjects carbon neutrality contribution in academia,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nterprise carbon neutrality contribu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vering 24 indicators in three system dimensions:material flow,value stream and information flow based on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Three streams in one.Furthermore,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combining entropy value metho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the carbon neutral con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energy enterprises i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arbon neutral contribution of thermal power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prominen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hermal power enterprises,between the system dimensions of the same thermal power enterprise and between the elements of the same enterprise in the same system dimension of the same enterprise.Among them,the material flow system is the dominant influence factor,while the influence effect of the value flow and the information flow system cannot be ignored.Therefore,it is proposed that traditional energy enterprises should fully mobilize the market,technology,finance and other diversified elements to promote the coupling of carbon material flow,value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system,so as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arbon neutral actions.Key words:carbon neutral contribution;energy company;material flows;value flows;information flows;carbon management收稿日期:2022-05-19,修回日期:2022-08-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能量管理系统研究”(7197405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能源工业绿色转型的经济政策体系研究”(19BGL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课题“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监管与环境表现”(2020FR002)1研究背景能源活动的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完成的一项最为庞大、复杂的工程,将是一个长周期内多要素参与、多维度演化的深刻变迁过程1。在“双碳”目标约束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种种不确定性下,我国能源行业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挑战。随着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黄绮煜等:基于“三流合一”视角的碳中和贡献力评价研究以传统能源企业为例187的能源体系,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转变。然而,段宏波等2、杜祥琬等3众多学者的研究均表明,我国的高碳路径依赖效应仍较强、排放惯性大。从能源消费比例来看,2020 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 2010 年的 69.2%下降了 12.4%4,但仍占据主导地位;从电力供应角度来看,2021 年我国火电发电量为 58 058.7 亿 kWh,占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总发电量高达 68.03%5。故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传统能源在当前能源转型过渡期内仍需发挥兜底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多次提及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且尽管不同的数据源和统计口径下的行业碳排放比例存在差异,但都揭示了我国碳排放最高的行业为能源行业。因此,传统能源企业自身的碳发展目标、碳行动方案及碳中和实现路径将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欧盟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为60 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有 37 年 66 年的过渡期6,而我国“双碳”目标计划的间隔仅为 30 年,这显然是难度更大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党中央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在 意见指明“双碳”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关键举措后,国务院于 2021 年 10 月进一步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的关键发展领域与重点发展任务。2022 年,全国两会提出 44 项碳中和提案,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活动是最主要的 CO2排放源,大力推动能源领域碳减排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举措。伴随国家宏观层面“双碳”革命的有序推进,研究企业微观主体,尤其是传统能源企业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评估其采取碳中和相关行动的积极性与实际效果具有现实意义。2文献综述根据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的统计数据,截至 2021 年 8 月,全球共有 134 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承诺7。然而,各国家或地区在确定相关承诺目标时未采用标准统一的口径,在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定义、核算规则和法律约束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机构和公众对碳中和及其相关概念的混淆8。如,巴黎协定规定的碳中和减排对象为全部温室气体,包括CO2、CH4、N2O 以及含氟气体(F-gas)9;而在IPCC全球升温 1.5 特别报告中,碳中和被定义为 CO2的净零排放10。我国目前已明确碳排放提前达峰的“碳”主要指能源活动产生的 CO2,而实现碳中和的“碳”则指全经济领域的全温室气体11。基于此,本研究中的“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能源替代、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效果,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主体,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更是碳中和行动的重要力量。企业碳减排任务执行情况直接影响所在行业的减碳效果,进而关系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进度及成本效益12。为揭示企业对国家政策和时代潮流的响应速度、力度和方式,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参考,针对企业的碳评价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热点。碳评价相关研究起初大多是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附属,学者仅仅是在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框架内增加了碳评价指标,如,刘利群13在平衡计分卡四大维度内各自增加了碳相关指标,建立了低碳经济下以平衡积分卡(BSC)为基础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闫华红等14搭建了基于企业碳排放价值链的绩效评价模型,以绿色经济附加值(EVA)作为企业顶层目标和最终评价标准,将企业碳排放状况纳入传统绩效评价工作中。随着社会各界对碳关注度的普遍提升,企业碳评价研究逐渐脱离出来,以碳绩效评价的形式独立存在。张彩平等15将静态与动态、实物与货币的视角相结合,构建了由碳强度、碳依赖度、碳暴露度和碳风险所构成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李世辉等16采用资源价值流分析方法,结合热电企业生产特点,构筑了包含碳资源输入、循环、输出及碳管理四维度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产出导向模型(BCC 模型),张亚连等17以 20142016 年我国 37 种类别的企业为碳绩效评价对象,揭示了碳绩效管理的突出问题;廖华等12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对 20012020 年我国的 44 502 份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从结构优化、节能增效、固碳工程和管理保障等 4 个维度构建了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比较发现不同产权性质下国有企业发挥着引领作用,同一行业内发展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更重视碳减排。188黄绮煜等:基于“三流合一”视角的碳中和贡献力评价研究以传统能源企业为例尽管碳绩效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由单一化指标逐渐演变为综合性体系的过程,但碳绩效是指整个物质流过程中碳排放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与“碳中和”概念存在显著差异16。而目前有关碳中和的讨论大多是在内涵辨析与实现路径方面,鲜有聚焦于碳中和贡献的量度与评价;并且,仅有的碳中和评价多停留于宏观与中观层面,评估主体往往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