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CiteSpace
001
2021
数据源
刘宗明
湖南包装第 37 卷 2022 年 12 月41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2EF207)。刘宗明(1978),男,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博士。E-mail:2022-10-24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收稿日期:基于 CiteSpace 的中国壮族服饰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以 CNKI 数据库 20012021 年为数据源刘宗明1,2杨美娇2LIU Zong-ming1YANG Mei-jiao2Knowledge Map Analysis of Chinese Zhuang Costumes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Taking CNKI Database from 2001 to 2021 as the Data Source(1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1.School of Art&Design,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021;2 School of Desig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1)摘要:以 CNKI 数据库中收录的 2001-2021 年壮族服饰领域相关文献作为数据基础,采用计量学软件 CiteSpace 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壮族服饰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题演变过程,总结其研究趋向。结果显示,我国壮族服饰领域研究热度随政策导向呈阶段性发展趋势,研究历程可划分为探索期、拓展期、爆发期 3 个阶段。研究主题聚焦在壮族服饰的艺术特征与价值内涵、壮族服饰的保护与发展两大主题。未来应加强跨机构、跨区域、跨学科的科学合作,夯实壮族服饰研究的基础理论支撑,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开展“科技与非遗”相融合的研究。关键词:壮族服饰;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热点研究Abstract: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Zhuang costumes from 2001 to 2021 included in the CNKI database,the knowledge map is drawn and visualized using the metrology software CiteSpace to reveal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heme in the field of Zhuang costumes,and to summarize its research tren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enthusiasm in the field of Zhuang costumes in my country has a staged development trend with the policy orientation,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exploration period,the expansion period,and the outbreak period.The research theme focuses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connotation of Zhuang costumes,and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huang costumes.In the future,cross-institutional,cross-regional,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 coope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e basic theoretical support of Zhuang clothing research should be consolidated,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should be emphasized,and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hould be carried out.Keywords:Zhuang Costumes;CiteSpace;Document Visualization Analysis;Knowledge Map;Hot Research1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壮族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饰繁复精美、饰物绚丽多姿,沉淀着千百年来的壮族历史与文化,成为洞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壮族服饰”或含“壮族织锦”或含“壮族刺绣”或含“壮族蜡染”,检索时限设置为 2001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检索得到1 017 条结果,为保证数据来源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在此基础上剔除报纸、新闻评论、会议论文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终筛选得到有效数据 935 条,其中硕博论文 123 条(博士论文 5 条),核心期刊和 CSSCI 论文共计 116 条。研究工具主要采用信息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该软件通过对某一科学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探究科学研究的动态变化,并绘制可视化图谱使文献数据图形化,从而清晰直观地传达文献信息,以此来追踪学科领域的热点主题,探测研究发展的前沿1。基于 CiteSpace 软件的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三大分析模块将文献数据以可视化方式呈现,结合文献分析法,对壮族服饰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研究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壮族服饰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观壮族文化起源与演变、内涵与外延的窗口。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的恢复和发展,壮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也在这股热潮中得到漫延和关注,但研究初期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进入 21 世纪,壮族服饰文化的相关研究逐渐兴盛,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壮族服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那么,近 20 年壮族服饰研究的状况如何?主要围绕哪些主题进行讨论?壮族服饰研究的热点动向和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未来亟待解决和推进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把握壮族服饰研究现状、热点研究主题与发展趋势,对推动壮族服饰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 CiteSpace 软件对近21 年(2001-2021 年)壮族服饰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直观数据知识图谱,同时以客观定量的方式深度剖析和解读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和关键信息,整体把握壮族服饰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解析研究热点并揭示未来发展趋势,力图全面清晰地展现壮族服饰研究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我国壮族服饰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后续突破和创新。刘宗明,等:基于 CiteSpace 的中国壮族服饰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以 CNKI 数据库 20012021 年为数据源DOI:10.19686/ki.issn1671-4997.2022.06.009422022 年第 6 期湖南包装2 数据分析与讨论2.1 年度发文量分析2.2 期刊来源与被引文分析发文量年际变化能够反映该研究领域知识量变化的宏观动态,是评定学科研究发展的重要指标2。图 1 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壮族服饰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情况,依据其数量变化趋势及重要节点,发现 2010 年和 2017 年是该研究领域的分水岭,由此将我国壮族服饰研究划分为 3 个阶段:(1)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01-2010 年)。该阶段发表的论文数量总体较少,学术界对壮族服饰研究的关注度较低;2004-2010 年间,政府相继颁布了加强非遗保护及管理的相关文件。2006 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此后,研究开始聚焦于以壮族织锦为代表的壮族服饰文化的初步解析。(2)第二阶段:拓展阶段(2011-2016 年)。此阶段发文量稳步上升,2011 年 非遗法 的颁布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壮族服饰研究热度进一步提升。(3)第三阶段:爆发阶段(2017-2021 年)。该时期相关发文量迅速增长,年平均发文数量高达 112 篇,2020 年达到了近 20年的峰值(123 篇)。结合国家政策解读发现,在文化振兴背景下,2017 年至 2018 年国家政策层面出台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传统工艺振兴和非遗扶贫等相关纲领性文件,在此导向下学界对壮族服饰的保护和发展研究趋热。通过壮族服饰研究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壮族服饰研究还将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领域。研究热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导向。分析壮族服饰研究文献的期刊来源分布,了解壮族服饰研究领域及其走向,从而为研究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统计收录文图1 年发文量和政策法规时间分布图(2001-2021年)献数量前十的期刊见表 1,分析发现收录壮族服饰相关研究的研表 1 壮族服饰发文量前 10 的期刊统计序号发文量期刊名称12345678910艺术品鉴西部皮革大众文艺广西教育轻纺工业与技术美术教育研究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报明日风尚纺织报告设计433431231716131299究期刊涉及纺织服装、设计、民族、教育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多学科发展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近 21 年发表在期刊上的 812 篇论文中,仅 116 篇文献发表在权威核心期刊,占比仅为 14%,高水平期刊的载文量较少,壮族服饰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从被引文献来看,被引次数 60 次以上的文献有 4 篇,引用次数最高的文献为谭有进3于 2013 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基于艺术设计学、民族学、社会学等视角,以壮族文化为代表探讨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方法,总结了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的方法要点和发展态势,被引次数 87 次。其次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吕屏4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探讨壮族绣球为代表的民艺文化传承问题,阐述了其传承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原因,被引次数 72 次;中山大学的刘晓春5以广西壮锦为个案之一,提出开展生产性保护的具体实践和思考,被引次数 66 次;厦门理工学院的丁智才6基于民族文化产业视域,进行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代表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探索,被引次数 63 次。这些高被引文献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壮族服饰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值得后续研究者的精读与深度分析。总体来看,壮族服饰研究文献在高水平刊物的发表量较少、被引用率较低,研究向高水平发展的空间还刘宗明,等:基于 CiteSpace 的中国壮族服饰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以 CNKI 数据库 20012021 年为数据源湖南包装第 37 卷 2022 年 12 月432.4 研究机构分析2.5 研究热点分析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如图 3 所示,节点数 N=309,节点连线数 E=72,网络密度数值 0.001 5,表明壮族服饰研究的文献共来自于 309 个研究机构,其中 72 个机构存在合作关系,但合作关系不紧密。表 3 所示为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分析发现,壮族服饰的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校机构为主要研究阵地。在机构类别方面,呈现以普通高等院校为主、博物馆为辅的特点。在发文量与合作方面,广西艺术学院是发文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的提炼,反映着文章的研究方向与主题,借助关键词能够探寻领域的研究热点15。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 4 所示,图谱中共有 441 个节点,478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 0.004 9;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