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重庆市
行政机关
行政
应诉
办法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方法
行政机关应诉是指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针对作为原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在法院的主导下应对争讼,并参与行政诉讼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的总称。下文是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方法,欢迎阅读!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方法全文 第一条 为标准本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行为,适用本方法。
第三条 本方法所称行政应诉,是指行政机关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作为被告依法参加诉讼的活动。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市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行政机关收到人民法院的行政应诉通知后,应当确定行政应诉承办机构。
行政应诉承办机构可以是行政机关履行相应行政职责的业务工作机构,也可以是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
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应诉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 行政应诉承办机构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审查案件有关情况,提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的建议;
(二)撰写辩论状、代理词等;
(三)组织人员出庭应诉;
(四)负责行政应诉案件材料的立卷归档,按照有关规定报备;
(五)根据需要起草行政应诉工作报告,对行政应诉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行政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后,发现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
(一)属于行政复议前置,但未经行政复议的;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的;
(三)依法不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
(四)原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
(五)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应当依法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辩论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依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交延期提供证据、依据的申请。
第九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一)在行政机关管辖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
(二)可能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或者行政执法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诉讼案件;
(四)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十条 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是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积极出庭应诉;假设行政机关分管相关业务工作的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利于化解争议,促进依法行政的,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委托分管负责人出庭应诉。
第十一条 除本方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外,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或者其他内设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行政机关委托律师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应当由本机关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共同参加诉讼。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行政机关变更诉讼代理人及其权限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第十三条 行政应诉人员出庭应诉应当遵循以下根本标准:
(一)准时出庭,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庭的,必须提前告知人民法院并说明理由;
(二)遵守法庭纪律和庭审秩序;
(三)着装整洁,举止得体;
(四)语言标准、用语文明;
(五)尊重法官和诉讼参与人。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前,发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确有违法的,应当主动依法纠正。
行政机关作出变更、撤销或者局部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有关当事人和人民法院。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或裁定。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和办理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函告人民法院。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本机关重大、复杂的行政应诉案件以及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确认违法或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诉讼案件的有关情况,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30日内,报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依照本方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造成后果的,应当依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所属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工作以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纳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内容。
第二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行政应诉人员培训制度,对行政应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二十一条 本方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行政应诉工作指导 时下行政诉讼的理论论述与知识读物已“汗牛充栋〞,之所以要在此时写这样一部书,主要是考虑到,尽管行政诉讼方面的理论研究已日趋成熟,但对于那些真正因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行政相对人而言,打一场行政官司、将自己的“父母官〞推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仍然是一件讳莫如深、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不用说普通民众,就是身为国家行政执法者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其执政、执法所必需的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根本上也还处在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的水平上,存在着对行政诉讼的畏惧心理,怕当被告,怕败诉。
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负责人怕当被告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二:一是对“被告〞一词的误解,觉得不太好听,甚至把行政诉讼的被告与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混为一谈;二是担忧行政诉讼将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殊不知,行政机关的威信不是神秘天赋的,而是其在现实生活中克尽厥职、严格依法办事的实际行动在行政相对人心目中的自然印象。
通过分析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不难发现,行政机关之所以怕行政诉讼,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对行政诉讼制度的本质及运作程序不了解,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其相对人是一样的。例如,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在法院询问其不出庭应诉的原因时答复说,在法庭上不知道怎么说。这一答复看似敷衍,却生动地说明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欠缺行政诉讼的根本知识对我国行政诉讼的开展所带来的直接的负面效果。
不仅如此,行政机关对行政诉讼的畏惧心理的直接表现,就是对提起诉讼的行政相对人实施违法的报复,或者借合法形式成心刁难,以使行政相对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也不敢和行政机关“作对〞了。其结果必然是极大地扼杀行政管理相对一方行政诉讼的积极性,人为地为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推广实施制造障碍,阻塞了这一先进的司法制度在我国发挥应有作用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