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次
作业
答案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次作业答案
篇一:电大行政管理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综合素质教育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 10 分,每空1分〕
1.心理学家认为意识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把意识当成了 物质世界 的起源; 唯物主义 哲学家强调从物质对意识的角度对意识进行认识,也即我们常说的意识。
2.生理学研究说明,意识产生的核心器官是。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是由进化而来。
是指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经验。
5.
6.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人类的学习是有明确的目的、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显其能。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题6分〕
1.潜意识与前意识
1. 潜意识与前意识:
潜意思:是指隐藏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和压抑,导致个体不自觉的意识。
前意识:是指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层面,人们只有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时,才会对它们产生觉知。
2.法制与法治
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制侧重在法律的适用上。
法治:其目的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其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
3.伦理与道德
伦理:是一种实体性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是一种包含着道德与法同时又高于道德与法的一类社会现象。
道德: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那么标准、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4.平等意识与公正意识
平等意识:平等是公正首要的、根本的含义,强调全体公民在法律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公正意识:公正是实现平等的制度和环境保障,没有公正的制度和环境作为保障,平等很难实现,没有平等作为价值导向,公正又会迷失方向。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提出“形具而神生〞这一理念的是我国古代学者荀子。 〔 对 〕
2.非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在或外在环境中的一切变化无所知、无所感的状态。 〔 对〕
3.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由价值信念、伦理标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组成。 〔 错〕
4.自由是人类在获得根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 对〕
5.从众心理不是贪污腐败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错〕
6.道德发挥行为约束作用的重要条件是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一致。〔 对〕
7.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维坦中,将制度看做约束个人的自利行为,防止社会落入自然状态的重要手段。 〔对〕
8.在柏拉图看来,一个好的城邦应该具有四美德,即 智慧、勇敢、正义、节制。〔对〕
9.社会伦理提供一个社会所认可的合理性价值体系,决定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及社会的运作模式,是社会文化的内在凝聚力,因此,社会伦理的转型往往与巨大社会变革相伴。 〔对〕
10. 贪腐行为是一个人的行为异化,因为它是一种在游戏规那么之外的寻租行为。 〔对〕
四、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观。
解析:
1.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没有思维主体与其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2.意识的产生是需要能量的,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这从意识反映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客观事物。
3.最后,意识反映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客观事物,可能会有所超越,这是因为思维主体在获取及处理信息时,信息可能发生种种变异。
2. 简述意识对创新的作用。
1.意识是决定能否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2.意识是促成创新因子整合,推动社会制度完善,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缘起。
3.创新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对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
质力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什么是公民意识,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根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以自身作为国家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和理性认识,是对相应的责权利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包括:
1.权利与责任意识
2.国家与民族意识
3.平等与公正意识
4.自由与法治意识
5.道德与文明意识
4. 简述制度的本质。
1.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
2.制度是交易协调保障机制
3.制度指导交易中主体间利益分配和交易费用分摊
5. 简述“得道〞的发生和开展的必要阶段
1.知道,这是道德主体得道所经历的最初阶段。
2.行道,是在知的根底上行,是对知道境界的超越。
3.信道,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是指道德主体在深刻领会道德意义、充满道德觉悟的根底上,通过外化表达一定的善,从而到达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五、论述题〔共16分,每题16分〕
1. 自由与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总是密切相联系的,而与限制、约束、禁止、专制等永远是相对立的。自由的本意可以从人的意志和行为能到达最充分的表达而得到解释。人的意志和行为在无限制、无约束、不受制约的状态下得以最大限度的表达与实施,人便是自由的了。请就以上论述,结合自己的观点简要分析自由与法制的关系。
1.法律不但赋予大多数人以自由的权利,而且还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制止对于自由的侵犯和践踏,保护个体权利。
2.自由始终是与相应的制度标准相容并存的。
3.强调法制,并不表示要抑制自由,而是为了到达法制与自由的统一。
4.制度或者法制只有顺应和遵循生产力开展状况、开展规律及文化开展的状况和规律才能为自由
提供更大的空间和生长机制,人为地超越生产力开展状况和不顾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制度安排,不但不能促进生产力开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反而成为生产力和人类进步开展的桎梏。
综合素质
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 10 分,每空1分〕
1.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
2.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被归纳为一种。重人事而轻天道,重道德而轻
3.中国文化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意进取,培养人的 集体观念 、顺从诚敬意识等。
4.现代汉语将人文解释为:
5.西方著名哲学家尼采曾将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的教育,另一种是
6.人文素养的终极价值是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题6分〕
1.本我与超我
本我:本我遵循快乐原那么,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以追求非理性的、冲动性的和无意识的自我满足为目标进行活动,它试图消除饥饿、性、攻击和非理性冲突等原始驱动力所产生的紧张。 超我:遵循道德原那么,对自我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判断和监察的作用。
2.知识与素养
知识:是指我们认识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的经验。
素养:是指我们在平时的实践和训练过程中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3.焦虑与抑郁
焦虑:是指一种内心不安或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担忧、不平安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
抑郁:是指一种迷漫性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情绪上的混乱,它持续的时间比拟长,可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4.耻感与罪感
耻感:就是觉得自己可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人类才有的感觉,它是一种社会性厌恶的内化。
罪感:即犯罪感,是社会性惩罚的内化,认为自己犯了罪,因为害怕被社会惩罚,所以死死地保守秘密,
同时在精神上自我惩罚。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在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能享受一人独处的孤独。 〔 对〕
2.家庭是个体生存的第二个最为亲密的微观环境。 〔错〕
3.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过于强调仁义礼智信的泛道德主义传统。 〔 对 〕
4.人文素养是指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 〔 对 〕
5.情绪障碍是指思维特殊,有时逻辑推理荒唐离奇,或言语中心思想无法琢磨。〔 错〕
6.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 〔 对〕
7.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为了实现人格上的健全一般会采取多问、善查、勤做、等方式。 〔对〕
8.身体形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心理意向,包括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以及对自己身体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 〔对〕
9.身体理想是指一个人形成的对理想身体的意向。 〔对〕
10.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最先采取的一般都是自我调节。 〔对〕
四、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 简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三种阐释。
解析: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的一个动力系统。
2. 本我遵循快乐原那么,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以追求非理性的、冲动性的和无意识的自我满足为目标进行活动,它试图消除饥饿、性、攻击和非理性冲突等原始驱动力所产生的紧张。
3.自我遵循现实原那么,是思考、方案、问题解决和决策的系统,受意识的控制,当本我的要求不符合实际时,自我就会像一个执行官一样跑出来对本我的冲动进行控制,将行动拖延,直到认为适宜时再行动。
4.超我遵循道德原那么,对自我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判断和监察的作用
2. 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焦虑情绪的防御机制包括哪些。
1.压抑,是指阻止一种危险的观点、记忆或情绪进入意识之中。
2.投射,是指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接受或者具有危险性的情感压抑后,却将其归因于他人。
3.转移,是指人们把情绪指向于物品、动物或其他并非其情感真实目标的人,当转移起到更高级的对文化或社会的有益作用就叫做升华。
4.反向作用,是指一种导致了无意识焦虑的感受变换成了意识层面上与之相反的感受。
篇二:2023年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参考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客观现实 物质世界 2.丘 脑 3.非生命物质4.边缘意识
5.自然和劳动对象 6.概念 7.等价交换个人自由
二、名词辨析
1. 潜意识与前意识:
潜意思:是指隐藏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和压抑,导致个体不自觉的意识。
前意识:是指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层面,人们只有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时,才会对它们产生觉知。
2. 法制与法治:
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制侧重在法律的适用上。
法治:其目的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其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
3. 伦理与道德:
伦理:是一种实体性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是一种包含着道德与法同时又高于道德与法的一类社会现象。
道德: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那么标准、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4. 平等意识与公正意识:
平等意识:平等是公正首要的、根本的含义,强调全体公民在法律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公正意识:公正是实现平等的制度和环境保障,没有公正的制度和环境作为保障,平等很难实现,没有平等作为价值导向,公正又会迷失方向。
三、判断题 √ √ × √ ×√ √ √ √ √ √
四、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观。
解析:
1.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没有思维主体与其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2.意识的产生是需要能量的,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这从意识反映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客观事物。
3.最后,意识反映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客观事物,可能会有所超越,这是因为思维主体在获取及处理信息时,信息可能发生种种变异。
2. 简述意识对创新的作用。
1.意识是决定能否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2.意识是促成创新因子整合,推动社会制度完善,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缘起。
3.创新意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