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市政工程
沥青路面
施工
病害
维修
养护
要点
研究
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及病害维修养护要点研究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开展,作为城市组成并占有重要位置的市政根底设施城市道路来讲,其功能性、使用性能每时每刻对城市的社会开展、经济开展、人民生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如何对这些路面如何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养护与施工管理,是摆在我们公路养护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在此就沥青路面养护的一些病害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路面病害维修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维修养护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as a city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in terms of city road, functionality, performance all the time on the city ‘s so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es are inextricably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how the road how to make scientific, system maintenance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t is to be placed in us highway maintenance workers in front of the problem. the author here on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of some diseases was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method of pavement repair.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diseas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23〕
引言: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包括次高级路面〕。但沥青路面因为种种原因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
一、路面状况预测
对路面使用性能作出合理的评价,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根本的组成局部。结合太原市的道路实际以路面的各种损坏状况作出正确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路面性能预测一般包括行驶功能预测和路面损坏预测。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是制定中长期路面养护方案的根底。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性能属性必然随使用时间或累计轴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坏,当恶化到某一界限时就需要采取修复和改善提高的措施以恢复提高路面的使用功能。
路面性能变化主要取决于下述因素:①路面设计标准,路面结构;②路面材料及施工质量控制;③累积交通量;④气候条件及环境因素;⑤路面养护方法。
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根本分析
根据对路面使用性功能,城市道路面层破损主要有6种类型较为突出,即裂缝、拥包、坑槽、沉陷、波浪、车辙,浅析其根本原因:
(1)在养护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针对性。对某些道路病害认识缺乏,习惯于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做法,在还未能够搞清病害、查明破损原因,定出针对性养护方法和管理措施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某种指标,盲于补修,其结果是局部补修形成效果不佳。
(2)道路根底选用材料不良。为了单纯地侧重于增产节约,盲目地进行修补或以利用废料为目的使路基强度不一,而后继续形成龟裂。
(3)掘路对城市道路的影响。近几年太原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环境改造在路面下需铺设煤气、供热、通信、电力、自来水等管线,这些工程都直接破坏路面的整体强度,夯填不到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沉陷。
(4)局部道路强度缺乏。由于目前交通量猛增,重载车辆增长较快,致使原路面结构已很不适应当前的交通量及荷载能力。
三、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车辙、裂缝、坑槽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到达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
2、裂缝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导致渗水,危害面层和基层。
3、坑槽
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4、脱皮
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m2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5、松散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m2以上。
四、路面病害维修的根本方法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要根据其损坏形式和原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主要的方法可概括为局部养护、罩面和翻修。
1、局部养护
局部养护主要是病害发生的面积较小,或比拟零散,在整个路段里,占有的比重较小,通过小范围的处理,就可以使破坏的路面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常见的方法如下:
1.1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目前,新建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已经很少,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多一些,主要是温度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基层强度缺乏引起的网状裂缝。由于高速公路对沥青面层要求高,所以,对裂缝的处理必须按高标准进行。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5mm以内的,灌入热沥青;裂缝宽度在5mm以上的,先用机械开槽,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如果裂缝出现较多,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于基层强度缺乏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应将沥青外表铣刨或拉毛,再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1.2沥青路面车辙的维修。沥青路面出现车辙,首先要分析车辙产生的原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车辙。如果是属于表层磨损过度出现的车辙,用铣刨机去除面层,然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我省高速公路的车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强度缺乏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问题引起的。如果是基层强度缺乏,应铣掉面层,从做路面基层,然后重新铺筑面层;如果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引起的,那么应铣掉级配不合理的面层局部,改铺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如sma〕。
1.3冻胀与翻浆的维修。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冻胀和翻浆的病害经常发生,冻胀一般发生在开山路堑段,路基下部的水无法排出。在这样的路段,应在路基下部设置横向和纵向盲沟,或者设置集水井,然后再做路面。如果发生翻浆,那么将原路面全部挖除至路基顶部,重新填筑砂砾垫层,重做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1.4桥面铺装损坏的维修。当桥面出现大面积损坏的情况,要分两种情况处理。一种是只是沥青面层损坏,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完好,这种情况,应将沥青面层铣掉,露出水泥混凝土,然后,喷洒乳化沥青,再铺筑沥青混凝土。如果沥青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也出现破坏,那么要先处理水泥混凝土,损害面积小就进行局部处理,损坏面积大,最好重做水泥混凝土铺装,一般情况下,将原水泥混凝土铺装全部凿除至梁顶面,再铺设钢筋网,重新浇注水泥混凝土,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最后铺筑沥青面层。现在沥青面层厚度多为9cm,分两层摊铺。
1.5井框高差
路面上管井井盖高于或低于相邻路面,井框周围压实捣固不实,操作不严导致路面破坏下沉。对此类问题我们进行多年探索考察也试验多种方法认为,分层浇注水泥混凝土效果明显:如在狄村街道路改造工程中把井周围60 cm范围内下挖致土路基层撤除旧井、支模、用c25水泥混凝土20 cm一个浇注层依据路面施工结构分层浇注,经过一年来观察井框周路面状况良好。
2、罩面
高速公路路面罩面主要为了消除破损、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和恢复抗滑性能,以前采用抗滑表层ak-13a或ak-16a型,近几年,随着sma路面结构技术的日臻成熟,sma是最为理想的面层结构,一般罩面的厚度宜在4~5cm,一般不得小于4cm。路用沥青最好使用sbs改性沥青。
3、翻修
当高速公路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的养护方法不能使路面恢复良好使用状态时,或路面承载力严重缺乏时,那么应进行翻修。翻修需重做垫层和基层,重新铺设面层。
五、总结
总之,公路养护能够左右交通的顺畅与否,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科学地确定公路路面的养护对策,来提高养护质量,合理使用养护资金。并建立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治,使路面的养护工作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标准〔jtj073.2-2023〕.
【2】翟站立.路基路面施工及养护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3.
【3】公路养护技术标准〔jtj 073—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