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家
通用
语言文字
词源
分析
教师
袁凤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一、“教师”一词的词源研究背景新时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快速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尤其重视教育,作为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其地位和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但纵观教育学类的基础教科书,教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教育史等各类课程,其中通常都会说到了“教”“育”“学”等字词的来历与本义,却鲜少会对“教师”做词源追溯。对已有文献进行查找,大多也是对“教育”或者“教学”的词源分析,鲜有对“教师”的词源探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乃至在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中的地位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同“教育”和“教学”一样,对“教师”进行词源学分析和考察也是有其必要性的。词源指个别词的来源和它的发展过程,主要研究词的来源、可追溯的原始形式和最原本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词的形式和意义的演变过程和结果。词源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词的本来意义,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事物的历史发展。对字词进行一定的考证,不但可以寻到字词发展的源头,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词的原始意义。汉字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以此来看,想要探寻“教师”的历史发展,通过词源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追其原、溯其始不失为一种策略。教师一词是由“教”字和“师”字组成,但搜罗古籍笔者发现虽然“教”字和“师”字出现很早并差不多同时出现,可是这两个字最开始却不是连在一起组成“教师”一词,如 学记 里“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在后面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才慢慢将其连在了一起组成了“教师”一词。一直到了明代,凌濛初在 二刻拍案惊奇 写到“一个是拳棒教师赵能武”,在此处出现的“教师”一词,是指掌握和传授一定技艺(能)的人,与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教师的意义相同。如此,就需要我们把组成教师一词的“教”和“师”分开来分别进行研究。二、“教”字的字源追溯六千年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汉字,据考古发现三千多年前出现了殷商的甲骨文,接着出现金文,目前有史可考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正是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变生成为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教”经过了很多形态的变化才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形态,但它整体上还是跟原来的甲骨文很相似。甲骨文的“教”是,这样组合看起来古代字从象形意义上分析,是一个手里拿着棍子或鞭子的大人在作者简介:袁凤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词源分析以“教师”一词为例袁凤娇临沂大学摘要:教育史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字词可以代表“教师”的含义,现代汉语中对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统称是“教师”一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整个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教师作为施教者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而存在,对社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教师”一词词源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分别对“教”字的字源学,“师”字的字源学以及“教师”的词源学进行考察,以期探寻“教师”一词的发展历史,寻找“教师”这一特殊的称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词源分析;“教师”102一个孩童的旁边督促其学习。从教的甲骨文形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的上古本义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导的意思。在说文解字 里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在原始社会,教育产生于生产生活,形式是口耳相传,教就是模仿生活和生产的基本技能。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脱离了生产和生活,但模仿的形式或意义一直存在于教育活动中。在 周礼 师氏“以三德教国子”的注释是“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也就是说,教就是让受教者能认识了解以前的一些事情事理,那了解后还是有一定要模仿的意义在,如不然也就没有了解的必要了。学记 里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然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别人然后可以知道自己的知识匮乏,此处教即为教育教导别人的意思。唐韩愈 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教师来教育教导自己的孩子。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所以见教。”这其中的“教”都是动词,都是其本义教育和指导的意思。古代的“教”又由动词教育教导的意思引申出名词教育教材的意思,礼记 经解 里“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也就是五种教材,分别是 诗 书 乐 礼易 春秋。在 史记 陈涉世家“教我先威众”及 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里的教又有了使、令和让的意思。可见“教”的字义也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而不断地演化扩充着,但是其本义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三、“师”字的字源分析“师”最早见于金文,为“师”字的金文。师,从垖从帀,垖(du)是小土山,帀(z)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包围着,表示众多。“师”的本义是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种建制单位,古代农民起义比较频繁,为了镇压起义,统治者就需要军队,师最初就来源于此。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这里的“师”就是它的本义,即军队的意思。直到今天,师的本意军队里一种建制单位的级别仍在沿用。在古代,无论是从巩固自己政权的需要考虑,还是从继续扩大统治需要的角度考虑,军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由此决定了军队的统治权应牢牢握在统治者的手中,世袭制决定了统治者需要好好培养自己的下一代的军事能力,因此在统治者专门针对贵族子弟开办的学校里,军事训练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主要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和“御”,主要是学习军事技能,为确保教育质量,军队中高级军官就需要亲自担任其教育者,高级军官也是军队里级别比较高的等级师,西周把这种教育者的身份称为“师氏”。周礼 地官:“师氏:掌以媺诏王。”郑玄注:“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值得注意的是西周时期,“师”是一个官职,并不是教育教导别人的人的称呼。在 周礼 当中,“师”出现了三十二次,都是以官职的名称出现的,如“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山师:掌山林之名。”后师又由军队里众多的人引申为众人的意思。尔雅“师,众也。”书 尧典“师锡帝曰。”里的师都是众人的意思。众人可以聚居而成都邑又引申为都邑。尚书大传“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里的“师”则是都邑的意思。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及“师”本身的意义和功能的不断外延,慢慢“师”发展为教育别人的人的意思,即教师的统称。论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记“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孔子的弟子并不称呼其为师,而称其为夫子。一种说法就是当时“师”仍是一种官职,所以“师”尊称为夫子,但是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师却已经是教师的统称的意思了。在 康熙字典 里,“师”最早作为教师的意思出现是在 玉篇 範也人以道者之稱也。同样有教师意思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唐代韩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明代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里的“师”。值得注意和推敲的是,后来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师”都是教育教导者即教师的意思,但在古代却从不把教师称为“师”,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被称为夫子,先秦时期教师尊称为师资,汉代称为经师和博士,等等。语言与研究10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四、“教师”的词源学考察从字源的考察可以发现“教”是从一开始就有了教育指导的意思,而“师”则是在以后的不断发展中从军队里一种建制的名称慢慢演化出教育指导者的意思。所以,虽然教育很早就产生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当中,而且“教师”这一职业伴随着教育的发展一直存在,但是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尊称,却一直没有把“教”和“师”连接起来形容这一职业。上面已经提到过,一直到了明代,凌濛初在 二刻拍案惊奇 首次把“教”与“师”二字组成“教师”一词,但也仅此而已,很少有人直接以“教师”这一称呼来指代教育者。直到近代清末时期,为应付新生活的要求,新式教育应运而生。但是“教师”一词也是在新式教育和教育西化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演变而来。光绪十八年间,郑观应曾在一段文章中说:“广方言馆、同文馆虽罗致英才,聘请教习”,由此可以看出在近代新式学堂创立之初,在当时的新式学堂中,“教师”被称作教习。光绪二十二年陈其璋在请整顿同文馆疏 中曾说:“所请之洋教师果确知其教法精通,名望出众,为西国上等人乎?”开始出现“教师”的称谓。但当时教师一职更多的是被称呼为教员,光绪二十三年出现了正式的师范教育,其中就规定凡师范生毕业后都要去充当教员,由此可见,当时教员是一种比较广泛和官方的称呼。张之洞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新式学校建立的重要推动者,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曾经向光绪帝上奏折,在这张奏折中尤其提到了教师问题:“查外国学堂法整肃而不苦,教知要而有序,为教师者类皆实有专长,其教人亦专书定法。”从他的奏折中可以看出,新式学堂中教育者的官方称呼已经由教习和教员开始转变为“教师”一词。黄绍箕是张之洞的学生,在近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曾经担任京师大学堂校长一职,他在 1902 年的时候出版了 中国教育史 一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本专门记录教育历史的著作,他在此书中继续沿用自己老师张之洞教育者称呼“教师”一词,至此,“教师”一词开始作为称呼教育者的一个专有名词。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当时“教师”一词虽然已经是一个教育者的常用名词,但是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直接规定。直到 1985 年,开始议会决议的形式规定教师节为每年的 9 月 10 日。“教师”这一称呼算是有了官方的认定,并在 198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颁布之后开始有了法律效力,其中明确规定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也就是“教师”这一称呼得到了法律文件的确认。虽然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当中提到了“教师”一词,但是毕竟不是专门针对教师的法律,1993年,国家颁布了专门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中不仅提到了“教师”这一称谓,而且对了教师做了明确的界定,即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层面对“教师”一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定位。至此,“教师”这一称呼从社会和法律层面均得到了统一和认证。五、结束语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宝藏,还是反映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从词源学出发,对“教”“师”及“教师”进行考察,不仅能知其义,还能了解其所以义,形成词源为依托,对“教师”发展历史的展望和回顾。在历史中把握“教师”的源之本,在现实中建构“教师”的义之深。参考文献:1 杨飞.词源学视野下的上古教育文化 J.理论界,2012(6):191-193.2 胡乐乐,肖川.论“教师”:从词源考古到现代释义 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4-8+37.3 袁东.“教师”一词的产生和演成略考 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2):25-29+1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