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行距
配置
河西
灌区
玉米
高密
栽培
产量
农艺
性状
影响
王多成
耕作与栽培第 卷第期 年 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作者简介:王多成(),男(汉族),甘肃高台县人;本科,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研究与技术推广(:)。通讯作者:肖占文(),男(汉族),甘肃金塔县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行距配置对河西灌区春玉米高密栽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王多成,裴晖平,肖占文,王永建,王志松,程红玉(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张掖市多成农业研究发展中心,甘肃 张掖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河西走廊玉米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 张掖 )摘要:本试验在 万株 高密栽培下,设置 ()、()、()、()种等行距配置和 ()、()、()、()种宽窄行配置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正德 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等行距配置处理随着行距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千粒重和出籽率呈降低趋势,穗长、穗粒数呈增加趋势。种宽窄行配置处理随着宽行距的增大,株高、穗位高、穗长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出籽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各处理之间茎粗、穗长和穗粗变化不显著。各行距配置的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一致,产量依次是。其中宽窄行种植模式产量最高,为 ,较等行距模式、分别增产 、和 。可见,河西灌区正德 高密栽培下采用宽窄行配置比较合理,有利于改善玉米植株农艺性状,从而提高产量。关键词:春玉米;行距配置;农艺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DOI:10.13605/ki.52-1065/s.2022.06.001研究报告王多成 等:行距配置对河西灌区春玉米高密栽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保证其持续增产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增加群体密度仍然是玉米大面积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然而玉米群体密度增大后如何优化种植方式,合理配置株行距构建高质量群体,以便适应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玉米行距配置的优化研究前人做过较多探索,梁熠等研究表明,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采用 宽窄行种植模式能优化植株叶层结构,降低玉米果穗秃尖长,显著增加穗粒数,有利于获得高产。苌剑锋等认为,夏玉米 等行距种植叶片分布适宜,有利于提高玉米冠层内的光截获率。王楚楚等试验表明,在密度万株 条件下,春玉米采取 等行距种植较为合理,有利于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速率。李猛等认为,在 万株 密度下,紧凑型品种郑单 在等行距 配置下群体和个体可以有效统一,有利于高产稳产,而 宽窄行配置反而不利于获得高产。司纪升等试验表明,夏玉米宽窄行 种植较等行距 种植可显著改善玉米冠层受光条件,促进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千粒重和产量。刘永忠等在万株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行距配置对郑单 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探究出山西省春玉米最佳行距配置为 和 。由于品种类型、生态区域、地力水平和种植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前人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河西走廊作为西北春玉米高产区,在特定生态区域有关春玉米在高密栽培条件下适宜行距配置还缺乏优化研究。本 试验 选择 耐密 抗 倒 紧 凑 型 玉 米 正 德 ,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索玉米高密栽培下田间优化种植方式,为进一步挖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区概况试验于 年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绿洲农业示范园区试验基地进行。该区域地处 ,海拔 ,年日照时数大于 ,无霜期 左右,年均温,积温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试验地土质为沙壤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灌溉条件良好,前茬作物玉米。播前取 耕层土壤分析,含有机质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值。试验材料供试玉米品种:正德 ,由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育成(甘审玉 ),该品种属中晚熟,具有株型紧凑,耐密、抗倒、高产等特点,种子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其中等行距配植方式(空行覆膜)设个试验处理:()、()、()、();宽窄行种植方式(空行覆膜)设个试验处理:()、()、()、()个处理。每处理次重复,种膜(行),行长,小区面积按行距配置模式确定,密度为 万株,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地播前结合耕翻基施有机肥 ,玉米专用复合肥 作底肥,月日膜覆,月 日播种,选择高活力包衣种子,人工精量点播,每穴点粒种子,争取一播全苗。采用膜下滴灌水肥管理,全生育期滴 次,滴水量控制在 ,结合滴水滴入水溶肥次,每次滴施水溶肥 。全生育期水溶肥 配比为 。耕作与栽培第 卷第期 年 月表不同行距配置对正德 果穗性状的影响处理穗长()穗粗()秃顶长()穗粒数(粒)千粒重()出籽率()表不同行距配置对正德 产量的影响处理单株产量(株)各处理重复产量()平均产量()位次 重点滴好玉米生长前期的攻杆肥、中期攻穗肥和后期攻粒肥。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保持一致。测定项目及方法收获前调查实有株数、有效穗数、双穗率、空秆率、倒伏率,每个处理随机取样 株重点考察株高、穗位高、茎粗,收获时随机抽取 个果穗进行室内考种,考查果穗长、禿尖长、穗粗、穗粒数、出籽率、千粒重等穗部性状,每小区收获中间行计产,自然晾干后脱粒,计算单株产量,按 水分折算单位面积产量。采用 和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与分析不同行距配置对正德 农艺性状的影响由表可知,种等行距配置模式随着行距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呈降低趋势,且种行距之间差异极显著(),其中模式的株高和穗位高分别为 和 ,较模式的株高和穗位高增加 和 ;茎粗变化不明显,幅度在 之间;双穗率变化幅度在之间,其中、模式的双穗率相同且最高,均为;模式空杆率最高,为;、种植模式的空杆率最低,均为。可见,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行距越大,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成穗率,降低空杆率。种宽窄行模式在窄行距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宽行距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呈降低趋势,变化幅度分别在 和 之间;茎粗的变化幅度不大,在 之间;和 模式双穗率最高,均为 。空杆率随着行距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不同行距配置模式对正德 果穗性状的影响从表知,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不同配置模式对正德 玉米果穗性状有一定的影响。种等行距模式中随着行距的变大,穗粒数呈增加趋势,千粒重呈减小趋势。种宽窄行模式中随着宽行距的增大穗粒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各处理穗长、穗粗之间变化差异不显著,穗长、穗粗变化幅度分别在 之间及 之间。、和 穗粒数在 粒以上,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宽窄行模式的出籽率均在 以上,显著高于种等行距模式。等行距模式秃顶长变化幅度为,宽窄行模式秃顶长变化幅度为,说明宽窄行模式更有利于改善穗部性状,提高结实率。表不同行距配置对正德 农艺性状的影响处理株高()穗位高()茎粗()双穗率()空杆率()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水平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水平差异极显著。下同。不同行距配置对正德 产量的影响表分析表明,各行距配置的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为 株,与、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种等行距配置单位面积产量高低依次是,且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研究报告王多成 等:行距配置对河西灌区春玉米高密栽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种宽窄行配置单位面积产量高低依次是,且与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种行距配置产量高低依次是,说明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采用适宜的宽窄行种植较等行种植产量增加明显。其中,宽窄行种植模式产量最高,为 ,较等行距模式 、分 别 增 产 、和 。其次为 宽窄行种植模式,产量为 ,较等行距模式 增产 ,较其他等行距模式增产均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最优行距配置模式为 。讨论与结论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未来玉米产量突破的技术手段,将是高密度、超高密度栽培。而密度增大后合理株行距配置对于调节群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张晓丽等 研究表明,高密度条件下通过缩小行距可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王洪君等 在半干旱区试验表明,玉米宽窄行行距 和 配置下玉米群体对光能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且有效提高玉米群体产量。郝巧艳等 选择半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 在个生态区试验表明,春玉米在等行距 和宽窄行 配置下群体对资源的利用率较高,能够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春玉米最优等行距模式为 ,最优宽窄行模式为 。等行距超过 ,宽窄行模式中宽行超过 产量趋于下降。本试验与上述研究结论不太一致,这可能与试验行距设置及品种特性、生态区域和地力水平等因素有关。程雅婷等 选用玉米品种 ,采用 万株 超高密度和宽窄行 配置,在新疆奇台创造了 的全国玉米高产纪录。此高产实践采用 行距配置模式与本试验结果高度吻合。未来河西内陆灌区春玉米高产栽培中关于增密增产的高质量群体行距配置优化与机械化高效作业协同发展将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综上分析,本试验初步明确了河西内陆灌区春玉米高密栽培的最佳行距配置,在 宽窄行种植模式下有利于改善玉米农艺经济性状,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参考文献:孔令中,孟瑶,顾万荣,等东北超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对春玉米光合、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梁熠,何文寿,代晓华,等株行配置对春玉米根冠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玉米科学,():苌建峰,张海红,李鸿萍,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作物学报,():王楚楚,高亚男,张家玲,等种植行距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玉米科学,():李猛,陈现平,张建,等不同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玉米产量效益的硏究中国农学通报,():司纪升,孟钰,张亚如,等 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山东农业科学 ,():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等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华北农学报,():王多成,王永健,裴晖平,等玉米品种正德 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农业科技通讯,():曹冬梅,丁明亚,方继友我国玉米高密度、超高密度栽培研究中国种业,():张晓丽,边大红,秦建国,等 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夏玉米抗倒能力的影响 米科学,():王洪君,王楠,胡宇,等半干旱区玉米行距调整增密对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郝巧艳,张敏敏,朱敏,等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辽宁农业科学,():程雅婷,李荣,王克如,等 中国春玉米高产纪录的创造与思考玉米科学,():(上接第 页)景美清,李志辉,杨模华,等赤皮青冈种子质量与萌发特性研究中国农学通报,():李婉茹,张双羽,唐红,等外源赤霉素对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黄宁,刘革宁,杨继生,等 赤霉素浓度和浸种时间对枫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张颖娟,王玉山,李绍舜贮藏条件和时间对西鄂尔多斯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林业科学,():王金龙 利用大豆硬实种子保存大豆种质的研究 大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