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物、定居农业与人类早期国...业研究的学术进路与思想关怀_徐义强.pdf
下载文档

ID:494242

大小:458.32K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谷物 定居 农业 人类 早期 研究 学术 进路 思想 关怀 徐义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第期 年 月 谷物、定居农业与人类早期国家 詹姆斯斯科特农业研究的学术进路与思想关怀徐义强 摘要政治学家、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的农业、农民及农业社会研究肇始于 世纪 年代。农民的道义经济学确立起“农民的视角”,弱者的武器开启了农业研究的人类学转向,国家的视角则批评了“极端现代农业”中对农民和农田的清晰化、简单化与标准化规训。逃避统治的艺术认为佐米亚山地民族主要采取的是刀耕火种、采集狩猎和块根作物等多样、灵活的生计方式,这有效地阻止了早期国家的税收和控制。新近的 反谷探讨了农业与人类早期国家的关联,质疑了农业、定居和早期国家演进的单一线性历史。斯科特的理论亦难免存在单一视角、浪漫化想象、简化论证结构等缺憾。然而在研究理念与立场上,斯科特整个农业研究呈现出一以贯之的连续性,其特点包括:草根底层视角、农民本位、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对弱者的体恤和对失语者的关怀,这体现出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关键词詹姆斯斯科特;谷物;定居;农业;农业社会研究 作者简介徐义强,云南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南亚山地民族中心兼任研究员。云南昆明,邮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詹姆斯斯科特()是耶鲁大学斯特林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与人类学家。有意思的是,斯科特平素不太称自己为农业研究专家,却常常自称为一个有着二十余年饲羊经验的“普通农场主”()。作为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教授以及农业研究项目()负责人,斯科特本人甚至给研究生上了二十多年的农业研究课程。作为一位具有非凡广度的学者,他曾荣获 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研究奖()、年福冈亚洲学术研究奖()以及 年阿尔伯特赫希曼()奖。美国人类学学会()曾先后两次举办斯科特专场讨论会,而因为其对于东南亚的卓越研究,斯科特也曾荣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在研究对象上,斯科特的一系列研究与“农民”“农业”息息相关,广泛涉及农业起源、农业文明、农业社会比较、农民生存伦理及农民生计方式等。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类学云南研究的历史脉络与学术范式研究”(项目编号:);加拿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这是耶鲁大学学术等级的最高职位,教授中最高的荣誉头衔,堪为“教授中的教授”。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授予那些在跨学科和全球化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以及公共传播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是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最高荣誉。以笔者目前的观察,这些领域大概正属于广义之农业人类学()范畴。大体上,农业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因素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联,主要包括:农业起源与文化、文化演进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农业文化类型的关系、农业社会的比较研究、当代农业文化等。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大国,虽然中国的农业人类学研究较少,但是具有农业人类学性质的研究早已起步。概言之,农业人类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一定的学术历史,但当前中国的农业人类学实际上在学科概念上还不明晰,在学科发展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得到学界足够的关注。斯科特是当代农业与农业社会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把毕生精力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斯科特关于农业的研究进行介绍与梳理就极为重要。然放眼之所及,目前学界对于斯科特整个思想脉络的梳理尚属少见。同时,对其农业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归纳更是凤毛麟角。本文遍及斯科特四十余年的一系列作品,尤以近年出版的 反谷为主轴,结合相关前期研究,试图在勾勒斯科特农业研究的基本学术脉络与进路的基础上,提炼其若干关于早期农业与文明起源的富于创见之学术论断,最后概括其思想理论特点并进而理解其人文主义的学术关怀。一、学术脉络:斯科特农业研究的基本进路在考察 反谷关于早期农业与文明起源的研究之前,我们不妨先对斯科特的整个学术脉络略做梳理,试图厘清 反谷与其之前的作品有什么关联。或者说,反谷在斯科特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处于何等位置?笔者相信,反谷之横空出世绝非偶然的空穴来风,一定是深深地嵌入作者学术轨迹之中的。斯科特对于农业与农民研究肇始于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并由此确立起“农民的视角”。弱者的武器(:)开启了农业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此为斯科特整个农业研究进路中极为值得关注的一个里程碑,这一范式转换也极大地形塑着之后作品的风格。支配与抵抗艺术(:)之后的 国 家的视角(:)则批评了“极端现代农业”中对农民和农田的清晰化、简单化与标准化规训,而这正是 反谷和 逃避统治的艺术的理论先声。斯科特农业研究在 逃避统治的艺术(:)达到学术思想高峰。新近的 反谷(:)则可谓是斯科特农业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事实上,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并非斯科特啼声初试的作品,在此之前,斯科特已经出版数本著作。年的 马来西亚的政治意识形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年第期关于斯科特的系统性研究,目前中国学界尚未真正展开。学者基于各地的田野材料对斯科特的若干论述进行回应与批评是较为多见的一个学术进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何翠萍、魏捷茲、黄淑莉:论 高地东南亚新命名 的意义与未来,历史人类学学刊,年第期;杜树海:山民与国家之间 詹姆斯斯科特的佐米亚研究及其批评,世界民族,年第期;罗康隆、舒瑜、麻春霞等:对话“斯科特”:是逃避?还是规避?抑或是适应?,贵州民族研究,年第 期。反谷为中国台湾地区的繁体字版译本,参见 美詹姆斯斯科特:反谷:谷物是食粮还是政权工具?人类为农业社会付出何种代价?一个政治人类学家对国家形成的反思,翁德明译,台北:麦田出版社,年;简体字版译本参见 美詹姆斯斯科特:作茧自缚:人类早期国家的深层历史,田雷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斯科特有意而为的双关用语。英文中有习语“”大意为“”(背道而驰、事与愿违,也可引申为格格不入、迫不得已)。简体字版翻译 为“作茧自缚”,属意译。而台湾版本翻译为“反谷”,采用的是直译。美詹姆斯 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王晓毅、刘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年。美詹姆斯 斯科特:弱者的武器: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郑广怀、张敏、何江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年。美詹姆斯斯科特: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王佳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年。美詹姆斯 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美詹姆斯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王晓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美詹姆斯斯科特:反谷:谷物是食粮还是政权工具?人类为农业社会付出何种代价?一个政治人类学家对国家形成的反思,翁德明译,台北:麦田出版社,年。)和 年 比较政治腐败()均对政治、社会进行初步的梳理及抽象化的理论阐释。只不过,这两本书的影响力并不是太大,至少没有引起马来西亚之外的全球性反响。随后的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依然沿袭 马来西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路数,并无多少来自一手田野的材料。据说斯科特本人后来也曾坦言自己对这本书并不十分满意,一个主要原因即是材料细节不够。要说此书影响力的关键,恐怕还在于对关键词“道义经济学”()的精妙解读。此外,这本书涉及的研究对象为缅甸和越南的农民及农业社会,刚好是之后他所一手建构之 的空间视域,而税收、勒索与剥削等议题与 逃避统治的艺术中的关注焦点亦已不分畛域。最重要的是,这时他已经触碰到底层农民的生存风险、生存伦理及行动逻辑,农民问题真正成为研究对象。难能可贵的是此书站在农民的立场来同情式理解农民生存和困境,研究视角是从农民本身出发的草根视角,因此可谓是斯科特农业社会研究的真正开端。在随后的 弱者的武器中,斯科特研究的主题承接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只不过其对象是马来西亚村庄中的下层农民,因此又可视为前一主题在田野中的细致阐述与实践映照。他在一个叫赛达卡的村子进行了 个月田野调查,研究的是“可以称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的斗争 农民与试图从他们身上榨取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的那些人之间平淡无奇却持续不断的斗争”。这些小农与农场主斗争的逻辑与策略并非大规模的集体反抗,而采取的是平凡的反抗形式:偷懒、偷盗、诽谤、纵火、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装傻卖呆、暗中破坏等。斯科特将之称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由于这些小农处于弱势地位,组织涣散,此类反抗便是当地民众最常见也最有潜在威力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抵制农场主的联合收割机和要求更高的工钱时,他们表现出的是匿名的谣言、间接的拖延以及暗中的小动作。在没有公开决裂关系的情况下,他们成功让农场主陷入可能错过合适栽种时机的极大焦虑之中。弱者的武器获得不少赞誉,斯科特以农民的目光来凝视,对农民的研究完成了一部“未被书写的反抗史”()的书写,是其农业研究生涯中极浓厚的一笔。基本上,弱者的武器属于一部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民族志,书中充满着马来西亚乡村的田野细节。斯科特讲述了不少他所听说和实际观察的故事,有些甚至极为细腻且琐碎,其在行文风格上也体现了人类学意味,小农、农场主、放贷者、工头一一上场,而斯科特本人也在此过程中由一个政治学者逐渐向人类学者靠拢。实际上,后来的一系列著作之所以令斯科特名声大噪,除了他本人深厚的政治学知识储备与强大的理论诠释功力,恐怕还正与他的人类学学术风格的转向有关。此一人类学转向当然也是斯科特整个农业社会研究进路中极为值得关注的一个里程碑,这一视角和学科上的“范式转换”在一定意义上也极大地形塑了之后的作品风格。如果说 弱者的武器的观察是由田野出发的“自下而上”角度,那 国家的视角则基本上是从宏观出发的“自上而下”视角。此书之初衷即欲了解为何那些旨在改变人类状况的大型社会工程项目,如集体化农场、强制村庄化、大型水利设施、城市规划最终都被证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灾难悲剧告终或者不了了之。斯科特试图解释其中隐藏的逻辑。以德国科学林业为切入点,斯科特发现那些最有商业价值的单一树种总是被规模化人工种植,其他树种往往被忽视,而其之后带来的结果却是生态破坏、病虫害大增等森林灾难。他反思了国家的“财政森林”背后的实用主义以及国家的管理思维,并认为让社会清晰化和简单化是国家农业规划的核心问题。而由此类推,斯科特颇有新意地认为:“事实上徐义强谷物、定居农业与人类早期国家 ,:(:,),(:,)美詹姆斯 斯科特:弱者的武器: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郑广怀、张敏、何江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年,第页。此书所展现出的优美文笔、细腻的铺陈以及圆融的糅合理论与田野的能力,正是斯科特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农业就是将植物群加以彻底地再组织和简单化,从而使之服务于人的目标。科学林业和农业的设计、种植园的计划、集体农庄、乌贾玛村庄、战略村落等,所有这些的目的都在于使它的疆域、产品和它的劳动力更为清晰,因而更容易自上而下地加以控制。”在斯科特眼里,农业本身即是一种对自然中丰富的植物进行简单化的过程。其实,人类一直不就是在剔除一些自己认为的无益作物而挑选发现一些自认为是有益的作物吗?斯科特于此书里体现出的农业研究之鲜明特征是反对现代商业国家在农业上的清晰化与简单化。他批评了极端现代农业在追求生产与利润的同时,用大型机械化、大量化肥除草剂农药、大额资本投入和高产的杂交品种来取得规模化产量。常常用单一作物抹杀各地的“当地作物品种”(),罔顾其原本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罔顾增加的作物病虫、土壤破坏及潜在的环境危机,也罔顾农民真实的想法。这种对农民和农田的简单化与标准化常常上演于各个国家。斯科特发现,反而是一些地方性知识避免了完全的灾难。因此,在制定规划时,“米提斯”()地方性知识是国家与政府必不可少的考虑维度。因为,通常来说,“社会中存在大量的 地方性知识则预示着不同群体会按照自己的规则和标准去进行日常实践”。概而言之,如果用“清晰化”来界定,定居农业、谷物甚至集体化农业显然最符合此一要求,也是最适合税收的生产劳作方式。而这也正是 反谷和 逃避统治的艺术的理论先声。斯科特在 逃避统治的艺术中面对的是东南亚 山地民族,数千年以来,为逃离赋税、徭役、压迫、传染病以及官府统治,一波又一波人群逃离平原低地邦国,遁入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