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归根
传统
乡村
振兴
背景
基于
广东省
焦点
小组
访谈
王兴周
归根传统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返乡养老 基于广东省的焦点小组访谈王兴周内容提要 中国农业社会形成了古老的“叶落归根”传统。基于对在广东省 个行政村以“返乡养老”为主题的焦点小组进行访谈,我们发现: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和血缘世系孝道观念使进城的农村人仍有返乡养老的精神动力,古老的归根传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代中国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城乡人口流动大循环。但是,返乡养老仍然存在较为刚性的制度障碍,农民工群体仍存在返乡养老生活保障问题,包括医疗条件、休闲娱乐设施在内的农村养老条件远不能满足返乡养老人群的需求。建议重视返乡养老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在农村产权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提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准,并将改善养老条件作为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关 键 词 农村产权 乡村振兴 返乡养老 逆城市化 人口流动问题的提出正如费孝通所说,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由以农为生的人构成,“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基于此,传统中国人的“根”是十分稳固的。“中国传统伦理的起点和总纲”是“孝”,核心主张就是“慎终追远”和“报本反始”。这种伦理催生了中国人“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文化传统。“归”的反义词是“去”或“离”,所以“归根”应该与“去根”“离根”相对。可见,归根传统与传统社会的人口流动紧密相关,没有人口流动就无所谓去根、离根和归根。与游牧社会和工商业社会所表现出的高人口流动率不同,传统中国社会属于定居型农业社会,安土重迁,常态是不流动,多数时候人口流动率都很低。就整体人口而言,游宦、出洋或者其他外出谋生行为都属于小概率事件。这种维持了数千年的情形在最近四十年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先例,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也从以前零星的离乡游宦和出洋谋生变为规模宏大的离土离乡、进城就业定居。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剧烈社会转型已经较为彻底地重塑了中国社会的产业结构、就业方向和人口分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中国社会逐步褪去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号:)的阶段性成果。DOI:10.16091/32-1308/c.2023.01.018和社会形态,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也在不断受到挑战。现在的问题是,在人口流动的动力、方向、规模和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的新形势下,“叶落归根”的古老传统是否还会发生作用?是否会影响以及以什么形式影响当代中国人尤其是进城农村人的流动决策和行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返乡养老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我国当下至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返乡养老促成人口从城镇逆向流入乡村,可以修复乡村空心化,防止乡村衰败,促进乡村振兴。文献回顾成语“叶落归根”,最早出自北宋僧人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通过描述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但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的规律,喻指离别故土、作客他乡的游子最终都要回归故乡。这种传统至少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双向流动行为模式。表现为由“士”入“仕”、再“致仕”归“绅”的双向流动所形成的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的人才大循环”,“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回归故里,换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才俊走出乡土”。知识精英多秉持孔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圣言,为了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从而光宗耀祖,因此选择少小离家,但最后的归宿大多都是“归耕”“归老”“归休”“归卧”“归隐”。二是华人国际移民的归根心理和行为。例如,梅州人出洋始于宋末元初,但一代代梅州人只将出洋当作一种谋生手段,故乡的“田、园、庐、墓”才是他们的“根”、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一旦赚到钱就会衣锦还乡。这种局面持续了数百年,直到二战以后才逐步从“落叶归根”走向“落地生根”。三是中国人“魂归故里”的独特社会传统。无论是客居他乡还是出洋闯荡,传统中国人的理想都是生而还乡、荣归故里。但各种各样的意外(包括疾病、战乱、事故、仇杀等等)导致客死他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归乡安葬实现“魂归故里”又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虽然充满艰辛、耗财费力,但“身后将遗体送归故乡安葬即所谓归乡葬,是传统丧葬礼俗的重要内容”。“全世界都知道,从海外用小舟或蒸汽船将大量死者运回即便骨头也会被放在包裹或旅行箱中,带回家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于 年开展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评估”入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表明,退休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和农村养老的分别占.和.(),后者略多于前者,但差距并不大。年 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有两位人大代表提出了鼓励和引导城镇老年人回乡养老的提议。牛三平指出,岁的城镇退休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管理经验、经济基础可以为乡村注入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提议出台鼓励城镇退休人员回乡养老的政策,包括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鲁曼也提议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尤其是来自农村及县镇的离退休人员返乡养老,认为这既可以解决养老问题,提升城市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又可以重振乡村经济、重建田园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这些提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学者在理论上探讨了返乡养老问题,主要结论包括返乡养老的性质、意义、类型、可行性及政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城市居民养老下乡是一种新型实践模式,可以为农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开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返乡养老是养老产业的希望,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在养老环境、闲置住房资源、低成本生活资料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又可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旅游、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I1养老下乡可以归结为老人自发型、政府引导型、企业开发型、社区内生型和宗教支持型五种实践形态;?I2传统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农业农村改革日趋深入、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迅猛、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使养老下乡外在条件逐步形成,颐养天年的康养需求、居城望乡的乡土情结、寄情山水的消费偏好又使其具有内生需求。?I3所以,应该提倡养老下乡,在郊区村庄建养老公寓让市区老人居住养老,让他们找到清静的地方。?I4但是,正如李俏等学者分析的,整体上看有关下乡、返乡养老的研究相对于整个养老问题研究来说才刚刚起步。?I5据笔者观察,既有研究大多从经济学角度、立足于养老产业进行宏观分析,从社会学角度、聚焦养老者心理和行为展开的微观研究不多。与此相应,既有研究多为现象描述、理论探讨,基于社会调查的经验研究较为少见。研究方法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为焦点小组座谈会,这种定性研究方法也称为集体访谈,是“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一次集体访谈的参加人数通常为 人,它“较个别访谈层次更高”,“获得的信息往往比个别访谈方式所获得的信息更为广泛、更为全面”。“由于能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核对、互相修正,所以,集体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往往也更为完整、更为准确”,可以同时访问多个个案,“大大地节约人力、时间”。?I6 年 月,笔者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广东省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梅州市下辖的 个行政村以“返乡养老”为主题召开了 组焦点小组座谈会,这 个村分别代表了广东省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方言文化环境。参加座谈会的被访者共计 位,包括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帮助我们邀约、召集会议的村支书及其他村委会干部,包括、,他们不仅可以为座谈会的顺利进行提供各方面保障,而且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提供意见和信息;第二类是在本村出生长大、通过当兵和招考等途径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退休后回村养老的人员,包括、;第三类是户籍和身份上的本村村民,包括、,他们大多进城务工经商,或进城投亲(主要是子女),年老后回村;第四类是计划返乡养老人员,包括,属于“计划外”参会人员,原计划没有邀请他,但其本人对讨论主题感兴趣要求参会,他从一个特有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意外收获(详见表)。叶落必知归根:返乡养老将渐成趋势我们的研究发现,以养老为目的返乡的人群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在农村出生、长大,后通过参军、招干、招工、读书等途径迁户进入城镇工作的表 焦点小组座谈会样本村及被访者概况样本村概况被访者概况编号性别年龄职业身份 村: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珠三角东北部,为新丰江水库移民安置村,经济发达程度中等,说客家话和广府话男原村支书男国企工人退休返乡女个体户退休返乡男农民投亲返乡女村干部在任 村: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珠三角西部,属于侨民村,经济发达程度较高,说广府话男村支书在任男个体户在职男工人退休返乡男企业主投亲返乡男机关人员退休返乡 村:位于肇庆市广宁县,粤北山区,偏远农业村,经济发达程度较低,说广府话男医生退休返乡男广州打工退休返乡男教师退休返乡男广州企业主退休返乡男教师退休返乡 村:位于梅州市五华县,粤东山区,农业村,经济发达程度中等,说客家话男村支书在任女村干部在任男广州打工退休返乡男广州打工退休返乡男国企工人退休返乡女农民投亲返乡体制内人员。他们没有村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城市人,大多曾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工作,有较高的退休金。他们一般都在城市有房,但与老家农村有紧密的联系,有亲人或家属留在农村生活,包括父母、配偶、兄弟姐妹甚至子女。二是进城长期稳定务工经商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在城市谋生,不少人在城市积累了资产,也购买了社保。虽然他们事实上拥有市民和农民双重身份,但不少人已经在城市安家,子女和孙子女留在城市。三是一直在农村生活、就业的农村人,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发展较好并在城市安家,他们以家庭团聚、照顾孙辈的方式进入城市和子女、孙子女一起生活,后来离开子女返回农村生活。我们将所有返乡养老被访者的社会经济地位按以上分类进行了整理,发现无论哪种类型,他们在城市都具有退休养老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他们大多都有较为稳定的收入(退休金或社保),在城市也有住房(详见表)。可见,他们返乡养老都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不是经济原因驱动的。归根传统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返乡养老表 退休养老被访者经济社会地位概况类型编号性别年龄户籍收入来源城市住房情况在村住房情况体制内人员男城镇(深圳)退休金房改房儿子、母亲宅基地男城镇(广宁)退休金房改房妻子宅基地男城镇(广宁)退休金房改房妻子宅基地男城镇(广宁)退休金房改房妻子宅基地男城镇(中山)退休金子女自购房妻子宅基地家庭团聚进城男本村农保子女自购房自有宅基地男本村社保子女自购房自有宅基地女本村农保子女自购房自有宅基地第一代农民工女本村农保自购房自有宅基地男本村社保子女自购房自有宅基地男本村社保子女自购房自有宅基地男本村农保子女自购房自有宅基地男本村社保自购房自有宅基地男本村社保自购房自有宅基地男本村社保自购房自有宅基地在座谈中我们发现,“返乡养老”行为被他们简单而直接地定义为“叶落归根”。以 村 号被访者为例,岁离村当兵,复员后进入国营军工企业工作,后来单位军转民迁入深圳,夫妻俩都是深圳户籍。岁退休时,母亲、儿子、儿媳、孙辈户籍仍在村里,于是从深圳回村养老。“这叫叶落归根啊。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第一故乡在万绿湖,新丰江水库”(,男,岁)。而且,据被访者反映,返乡养老、少小离家老大回、叶落归根是进城农村人退休以后比较普遍的选择。“像我们这个情况很多,我们单位就有不少,退休就回老家去了”(,男,岁);“人老了上了 岁,就有这个观念,都会这样想。一退休都会这样想的,都想着回自己的老家,回那个根,再怎么样的情况下都要找到根,你找不到根你去哪里,是不是?”(,女,岁)。以 村为例,全村总人口约 人,现有约 人在村生活,其中无村籍的退休人士约 人,有村籍的村民 人,后者大多为返乡养老村民。被访者反映,另有 多名老村民在城市与子女居住,主要是需要带孙辈,“在城市的占一半,回来的也有一半”(,男,岁);但是,这些在城市的老人大多也是处于工作退休、家庭责任在岗的状态,一旦家庭责任完成也会返乡养老:主持人:另外一半待在城市里面,不管是跟子女在一起还是自己生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