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影...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_刘任.pdf
下载文档

ID:494150

大小:2.08MB

页数:1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互联网 使用 农户 收入 差距 基于 CGSS 数据 实证 分析 刘任
区域开发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刘任,眭鑫,王文涛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基于 数据的实证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抗逆力理论的金融风险跨境传染的防控路径研究”();阿里活水计划课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创新效应研究”;重庆市博士后出站留(来)渝科研资助(渝人社办 号);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重庆理工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作者简介:刘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眭鑫,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王文涛(通信作者),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财经数据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基于 数据的实证分析刘 任,眭 鑫,王文涛(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重庆理工大学 经济金融学院,重庆)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并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经济发展对效率和公平产生深远影响,并深刻改变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形成机制。那么,互联网技术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能否缩小农户收入差距?厘清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对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平衡和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基于 的调研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扩大农户收入差距,并且农户受教育程度较高时,互联网使用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更明显。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互联网发展程度较高、社会信任水平较高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更显著。第三,进一步分析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过程后发现,高收入农户的互联网使用频率和互联网使用回报率显著高于低收入农户,这是互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联网使用扩大农户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与已有研究相比,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数字鸿沟”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为理解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提供新的视角,扩展收入差距理论的研究范畴;基于区域差异和制度环境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为缓解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决策依据;从互联网使用的获取差异与回报差异的视角分析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在机制。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农户收入;收入差距;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一、问题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自 世纪 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总体上持续增长,农户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出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李实等使用 年和 年 住户调查数据进行测算,发现农村人均实际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达,然而基尼系数也从 年的 上升到 年的。农户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会产生农村贫困加剧、农户收入增长停滞、社会政治不稳定等负面效应。因此,缓解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并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第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年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 亿,较 年底增长 万。国家在大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尤其重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年起连续四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最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也指出要深化电信服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互联网基础设施覆盖面的扩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农村生活,也改变了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以“淘宝村”为例,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 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中国“淘宝村”数量已从 年的 个发展到 年的 个,分布于全国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淘宝村”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返乡创业、促进产业兴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部分“淘宝村”甚至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互联网在农村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引领“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数字信息科技在地区间覆盖及推广程度差异的不断拉大,居民在创新、人力资本及收入等经济特征方面的差异也逐渐拉大。那么,互联网技术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能否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这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厘清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对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平衡和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异质性。与已有刘 任,等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基于 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数字鸿沟”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为理解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提供新的视角,扩展收入差距理论的研究范畴;()基于区域差异和制度环境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为缓解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决策依据;()从互联网使用的获取差异与回报差异的视角分析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在机制。二、文献回顾学术界对于互联网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讨论与研究。第一,早期文献将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视为引进一项新技术,进而考虑新技术对就业率和工资水平的影响。使用美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工人使用计算机会获得更高的工资回报率,据测算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工人的工资比未使用计算机的工人高出。和 使用澳大利亚人口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可以带来 的工资溢价。和 研究发现,劳动者在工作中使用互联网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而且互联网带来的工资溢价存在行业差异,技术密集程度较低行业的工资溢价明显高于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第二,已有研究对于计算机能够带来工资溢价基本形成共识,但是由于检验模型中异质性特征和遗漏变量的影响,对于工资溢价的高低还存在分歧。等研究发现,计算机用户的收入比非计算机用户高出,然而这些工人在新技术引进之前已经得到补偿,因此使用计算机的总回报率仅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以计算机设备为载体的互联网技术对收入的影响。和 采用加拿大的数据研究表明,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工资水平,他们认为导致工资增长的关键是工人拥有与计算机相匹配的互联网使用技能。和 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与收入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他们认为劳动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提高个人收入。第三,在互联网对农业部门的影响方面,研究表明,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信息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机会,降低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成本。研究发现,从总体层面来看互联网普及率对就业率具有正向作用,而且这种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技术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互联网普及率早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学者就互联网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第一,国内学者对于互联网使用与工资水平的研究结论与国外基本一致,即互联网使用有助于提高工人工资水平。谭燕芝等使用 调研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能够给个人带来 的收入回报率,其中城市能够带来约 的收入回报,而农村的收入回报并不明显。王元超研究发现互联网会通过技术效应和资本效应两条路径提高个人工资收入,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个人工资收入是不使用者的 倍。第二,随着互联网技术从企业走向普通居民,从城市走向农村,部分学者将研究视角扩展至互联网技术对农业部门的影响。马俊龙和宁光杰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的概率,互联网至少从提高劳动者社会资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两个渠道对劳动者的非农就业选择产生影响。刘晓倩和韩青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第三,由于资源禀赋、个体特征存在差异,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布也存在差异。庄家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等研究发现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互联网工资溢价为男性互联网工资溢价的。李雅楠和谢倩芸使用 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工资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互联网使用比例增加有助于降低整体工资不平等程度。程名望和张家平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即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 型”发展趋势。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使用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互联网使用的工资溢出效应,对其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并且揭示了互联网使用的工资溢出效应在性别和城乡上的差异,王元超将其总结为互联网工资溢出效应在优势群体和劣势群体间的差异。然而现有文献对于互联网工资溢出效应是否在农户内部存在差异还缺乏关注,即互联网使用是否会影响农户收入差距。在必须做好“三农”工作、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加等多重背景下,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三、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带来了全球产业模式的深刻变革,许多产业模式和工作方式与互联网“紧密绑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个人收入分配。大量研究表明,互联网普及能够显著提高个体收入水平,。首先,互联网普及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能够有效打破信息壁垒,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户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市场价格信息,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交易模式,实现收入增长。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农民获取人际关系网络和有效消息提供了更为便捷且廉价的途径,减少了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间和成本,扩宽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增加了非农收入。最后,互联网普及使农业信息能够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农户能够根据所获信息采用最优结构进行生产,提高技术效率,进而提高农户的全要素生产率,获得收入增长。虽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个体提供了均等的受益机会,但并不意味着个体从中受益是均等的,不同的个体从互联网中受益存在“红利差异”。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会带来“数字鸿沟”,即给定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对互联网在可及和使用上的差异。处于同一地区的农户对互联网的可及性是平等的,然而不同农户对互联网在使用上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平等。根据 和 提出的资源强化理论,多种资源会叠加并放大彼此的影响,其他资源的缺失会使某种特定资源的作用变弱。因此,对于能够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技术的农户来说,他们有更多机会获取更多信息资源,跨越“数字鸿沟”,成为优势群体,而没有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农户逐渐沦为劣势群体。劣势群体缺乏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所以从某种特定资源中获益更少,而优势群体将获益更多,资源的叠加效应会延续和扩大他们的优势,从而使收入差距被拉大。从过程视角来说,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如图 所示)。第一,农户对互联网使用存在获取差异。获取差异是指农户所拥有的互联网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存在差异,反映的是互联网资源的拥有量在农户之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