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辽宁省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研究_匡珮菁.pdf
下载文档

ID:493869

大小:1.6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关于 辽宁省 生态 环保 现代 产业 学院 建设 研究 匡珮菁
第 47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关于辽宁省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研究文/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匡珮菁马克东张万筠崔玉波(通讯作者);大连德泰水务环境有限公司白春学根据辽教办发20226号辽宁省教育厅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计划的文件精神,支持高校建设生态环保类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产学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充分发挥环保产业联盟等平台的作用,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关于建设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的初步思考。一、学院建设的目标任务培养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生态环保相关专业人才。利用“新工科”改造传统工科,在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精准把握面向辽宁省战略新兴产业的环境类专业的需求,持续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创新教育衔接链,建立产教融合育人、“双师”人才培养、高校与产业联动的新机制,将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二、学院承担的主要功能选拔有一定学科基础的环境类本科专业高年级学生,实施“3+1”校企联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利用校企优质教学资源,对学生展开一年的生态环保领域的定制化培养。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促进产教融合,推动与行业产业的合作共赢和良性互动。将学院建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室、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创新创业的工作室、校企联合研发的研究室,成为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高地。在运行初期,整合校企双方优质资源,突出优势,将专业培养的主体放在学校,创新培养主体放在企业。把握面向辽宁省战略新兴产业的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创新教育有效衔接机制、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双师”人才培养机制、高校与产业联动的发展机制,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的育人实体。三、学院建设的基本思路学院将依托现有教学和科研的成熟管理体系,结合合作企业的优势力量进行建设。教学地点以学校为主,根据课程要求采用灵活企业现场实训的方式。管理架构采用校、政、行、企相融合的形式,构建产业学院管理委员会(学校层面)和工作委员会(学院层面)。建设由校内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构成的教师团队。建立一套灵活科学的教学规章制度,基于产出导向的理念,达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学院旨在培养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急需的生态环保相关创新应用型人才。选拔招录学生以自愿为主,经两次选拔,即大一期末转专业选拔学生组成自然班、大三期末选拔补充,形成生态环保现代产业班。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的师资队伍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情况采用动态聘用模式。学校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以理论知识和创新为主的教学,企业教师负责实践与应用为主的教学,以及技能考核和证书发放,并提供相关的实践场地和设备。通过校企师资互动、培训、合作技术开发等形式提升师资水平,根据教学质量评定情况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四、学院建设基础以大连民族大学建设辽宁省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为例。大连民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联合出版教材和获奖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又与多家代表性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争取尽快培养出经济发展所需尤其是辽宁省生态环保行业亟需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一)学院的建设现状。自2011年开始到2015年,针对20082012级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五年的“3+1”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工作,大三期末学生自主申请“3+1”模式,实行分方向培养;从2013级开始,“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方向正式纳入培养方案,到2022年,共有六届学生参与。运行过程中,实践【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针对辽宁省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进行阐释,明确建设目标与思路,解析主要功能,评估建设基础,以期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生态环保产业人才提供参考。【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生态环保;高等教育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48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基地管理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逐步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健全,该模式面向产业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现已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产业学院的运行管理和制度配套。这些工作的实施,为开展产业学院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工作基础。(二)主要教学资源。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形成了强有力的优质教学资源:拥有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2家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拥有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拥有国家及省市级创新平台: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研究院、大连市污水处理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智慧水务创新联盟;出版了1部校企联合主编的实用性教材,建设了10余门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双方拥有实验室面积1万多平方米,实践基地面积90多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三)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形成了由23位校内教师,23位企业兼职教师、6位企业研究生导师构成的强大校企师资队伍。充分利用校方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应用优势,采取互补、互融、互通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双方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设计和优化培养方案、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四)人才培养成效。目前已有212名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参与“3+1”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承担大创项目、竞赛获奖、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方面成果学生人均1.2项,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显著提升。就业率超过90%、考研率30%左右。培养出了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环境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获得者洛桑竹玛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五)学院服务产业情况。学院教师积极承担服务民族地区和地方的生态环保类科研项目和产学合作项目,面向环保产业提供教学科研服务,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逐步完善实践基地、教材、师资、配套设施等教学资源。先后获批省级实践基地5个、省级创新平台1个、市级创新中心1个、加盟省级创新联盟1个、出版教材4部、获国家级奖励1项。先后将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建设成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理有限公司、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建设成为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获批辽宁省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研究院(合作企业:大连广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市污水处理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合作企业:大连德泰水务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发起单位,与10余家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辽宁省智慧水务创新联盟。“污泥处理湿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优秀奖(合作企业:大连德泰水务有限公司)。“环境检测实训教程”获辽宁省首届教材建设奖,获“优秀教材”(与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主编)。企业参与辽宁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工程)、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环境工程)建设,并联合申报获国家民委、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建设实践基地15家,承担社会服务项目30项,总金额1000余万元。科研项目产生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对环境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六)支持和保障情况。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自20112015年,针对20082012级学生进行了企业实训和校企联合培养“3+1”试点工作,84名学生参与;从2013级开始(实际运行从2016年开始)“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正式纳入培养方案并逐年实施,到2022年,六届学生有128名学生参与。学校重视面向产业应用的教学模式建设,从学科建设和教学实验室专项等方面加大对学院的投入,新购置设备2000余万元。截至2022年5月,拥有设备达到5600余万元。学院拥有实践教学、工作室等实践面积2500平方米,5家合作企业提供污水厂运行与管理、环境检测、环境评价等实践教学面积90余万平方米,满足了实践教学、学生创新和教师科研需求。同时,学院加大和企业产学研合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23人参与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贴近产业的先天优势,将最先进的生产流程、管理理念和技术传递给师生。学院与大连广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建辽宁省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研究院,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教学、创新实践、研究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场地和条件;与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华测全资子公司)合作共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基地,基地共投入2700余平方米实验室、3200余万元检测设备,为20多所高校、30多个专业提供实践教学服务。辽宁瑞尔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捐赠了价值20余万元的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噪声污染预测计算软件,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教学保障。大连东山热力有限公司、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辽宁瑞尔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我院设立奖学金,对环境类专业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进行捐资助学。(七)学院建设的特色和优势。1.教育理念方面,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和辽宁省生态环境建设需求,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实施(下转第63页)第 63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以此为参考,进行补充或是强化处理,保证目标执行方向始终维持在正确性水平。要求参考管理目标落实检查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驱动科技成果目标管理工作转入后续循环进程。定期展开对科技成果目标管理各级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灵活设置相应检查工作,依托自检、互检等多种方式完成管理目标,实现现实情况的分析与把握。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组织检查评估会议,以确定科技成果管理目标的现实进展。通常来说,航天科研机构应当在举办科技成果鉴定会议之前,针对当年拟鉴定科技成果项目进行机构内部的评审,推动航天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质量水平以及获奖数量呈现出大幅提升。结合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检查与评估结果,能够实现相应管理工作模式与策略的进一步完善,助推航天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目标管理工作的升级。在考核工作中,要求切实秉承“公平、公正以及落实到位”的原则,保证考核结果具备更高的价值性。科技成果目标管理实践中,在完成任何一个目标后,必须迅速落实考核操作,即参考目标管理计划实施逐项考核分析与评价;对目标完成度突出的部门或是员工,要及时结合制度要求与内容发放奖励;针对未完成科技成果管理计划目标的部门、个人,或是对整个计划完成程度造成阻碍的部门、个人,也同样要根据制度进行惩处。五、结语综上所述,科技成果管理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当前,想要增强航天科研机构竞争力,就需要持续展开对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强化。实践中,将目标管理思想引入科技成果管理中,能够推动相应管理工作的升级,保证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在航天科研机构得到切实落实,并发挥出相应管理工作的最大化价值与优势。要切实把握行业特点以及机构的现实情况,将全过程管理思路引入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模式中,把握并遵循“公平与开放”原则、流程化设计原则等,对科技成果策划、成果奖励申报等多方面完成管理,切实以市场为导向,助推航天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参考文献】1任海斌,朱聪睿,刘虹,等.基于云表PAAS无代码开发平台的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J.中国水运(航道科技),2021(06):65-69.2吴卫红,王晓雨,李志兰,等.全方位视角下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解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75-182.3王炜.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今日科技,2021(09):45-47.4何虹,陈增武,吕煜,等.基于目标实现的科技成果管理创新体系建设A.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19 年)编委会.5张春鹏,梁玲玲,钟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管理与成果评估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02):2-9.(上接第48页)成果导向和产业需求导向,新工科引领实现专业间交叉融合。2.运行模式方面,建立开放型现代产业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