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九歌
洪兴祖
补注
阐释
成就
董方伯
年第 期(总第 期).,.洪兴祖 九歌 补注的阐释成就董方伯摘 要 对 楚辞补注九歌 的阐释成就具体考察,可以更为切实地理解洪兴祖的楚辞阐释。洪兴祖利用了“补注”的形式,注意对文本背景知识的考察,尤其是在地理、名物等方面的考证,以考据为名发挥己见。洪兴祖之“集大成”,不仅表现在对各家说法的汇总,更在于对已有的阐释思路的接受与发展。洪兴祖较前人注家拥有更广阔的文学史视野,并对字音研究有所贡献。关键词 洪兴祖楚辞补注 九歌作者简介 董方伯,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编号.洪兴祖的 楚辞补注 是 楚辞 阐释的一大高峰。目前所见学术成果论及 楚辞补注 的阐释,多与其他楚辞注本进行比较,揭示其阐释特点,比较完备。刘洪波 阐释学视野下的 楚辞补注 研究 就主要揭示了此书的“补注”体例和“疏可破注”的思想,等等。但针对洪兴祖的阐释特点和成就大多统而论之,缺乏对单独篇章的具体分析。九歌 是 楚辞 中想象瑰奇而又较为难解的一章,通过对 楚辞补注九歌 的具体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洪兴祖的阐释成就。一、补注:“疏不破注”与“疏可破注”关于洪兴祖的注释方法,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于书题已明,便是其“补注”的阐释方法。将“补注”这一体例,应用于 楚辞九歌 的解读之上,是洪兴祖巨大的创举。在洪兴祖以前,注疏多秉持“疏不破注”,认为前人所言是不刊之论,而后注者能做的则只有解释旧论或补充说明,按照先前注文的路向阐释,不改变旧注的观点,所谓“注不驳经,疏不驳注,不取异义,专宗一家”。洪兴祖所标举的“补”,有辨析旧论、补前贤之未发或未详的用意,在这一点上与唐人做注疏的精神是有重合的部分。然而,在对待经典注本的态度上,洪兴祖有着更具开创性的想法。相对应的,学界将洪注这种特点总结为“疏可破注”。洪兴祖提出的“补注”,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突破,其“补”的思路可以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较为平和的,在补注部分完善王逸注本“未尽”之处;另一方面是较为锋锐的,直接指出前人的失误。后者被学者阐发较多,而前者亦实有精彩之处。补足前人“未尽”之处方面,相比于王逸和五臣注 九歌,洪兴祖特别注意文本背景知识的考察,尤其是在地理、名物等方面的考证,极为用力。如谈到屈原作 九歌 的动因之一,楚地的祭祀风俗时,王逸只给出了楚信鬼而好祠的结论,洪兴祖对王逸的 九歌序 注曰:“祠,一作祀。汉书 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隋志 曰:荆州尤重祠祀。屈原制 九歌,盖由此也。”征引正史,以此证明楚地“信鬼淫祀”的风俗记载并非空穴来风,考察屈原创作 九歌 的背景情况更加确凿。九歌 所反映的具体祭祀场景,同样开始受到重视:“补曰:古者巫以降神。灵偃蹇兮姣服,言神降而托于巫也。下文亦曰:灵连蜷兮既留。”(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这是对祭祀的场面做出的描述,虽然此处不知洪兴祖是引用何人说法,抑或是个人的合理猜测,总之比王逸的注本更加容易令人理解了。王逸 云中君 篇的注释中既说“灵连蜷兮既留”的“灵”乃是巫女,又说“灵皇皇兮既降”是云神,二者的联系似乎很紧密。洪兴祖认为,这可能是讲楚地在祭祀大神时,使巫女扮演被神附身的角色,在仪式中承担祀主的任务。据此,我们就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九歌中诸多描写天神下凡的场景具体所指,以及生动而充满神秘感的祭祀仪式和场面,巫女的形象似乎也丰满了起来。地理考证是洪兴祖 九歌 阐释的重要方面。与屈原、楚辞、九歌 相关的关键地名,因为牵扯甚广,洪兴祖在这些地名上慎之又慎。他在注 九歌 时详论“洞庭”:补曰:邅,池战切。文选 音陟连切,原欲归而转道于洞庭者,以湘君在焉故也。山海经 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出入多飘风暴雨。注云:言二女游戏江之渊府,则能鼓动三江,令风波之气共相交通。又曰:湘水出帝舜葬东,入洞庭下。注云:洞庭地穴,在长沙巴陵也。水经 云: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名之五渚。战国策“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是也。湖水广员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湖中有君山,潜通吴之苞山。郭景纯 江赋 云“苞山洞庭,巴陵地道,潜陆旁通,幽岫窈窕”者也。按吴中太湖,一名洞庭。而巴陵之洞庭,亦谓之太湖。逸云太湖,盖指巴陵洞庭耳。(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这些地理考证过程,实际的意义远超地理学科的范围。对“洞庭”的解读,有效地促进了九歌 的文学阐释。王逸、五臣阐释“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是从屈原思念楚国、冀望乘飞龙而归的角度来谈的。从时间上来看,九歌 的写成应是屈原被怀王流放之后,他对祖国产生回归的思念,符合时间的逻辑。然而,大量地理信息的引入却补足了一种应有的阐释视角,即以空间为坐标系考察文学现象的思维,从而使得阐释背景更为完整,有助于恢复文学发生现场的时空定位。洪兴祖将洞庭以及周边地带的情况写明之后,很多以往被忽略的阐释内容便可应运而生。“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出入多飘风暴雨”,交代了这一地区风雨无常的特点,如此可以深刻地理解屈原为何在上文祈求湘君,“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因为江水安流的情况是较少发生的,沅湘难渡的物情侧面烘托了屈原人生道路之艰难。至于屈原为何说要“邅吾道”,随从曲折之径,大概也与此地“苞山洞庭,巴陵地道,潜陆旁通,幽岫窈窕”的复杂地形有关。此外,之所以选择写驾龙从洞庭上空飞过,或有取其壮阔景象的目的。“驾飞龙兮北征”应当是极为豪壮的场景,表达屈原欲飞腾直上九万里的心境,而洞庭湖本身“鼓动三江,令风波之气共相交通”,“湖水广员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如此造化钟神的景色,再配以飞龙翱翔的想象,真千古壮语也。而这些文字间的况味,只有知晓当地的地理情况,才能有所体会。在刘勰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地理环境和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但将地理考证广泛应用于 楚辞 和 九歌 阐释,是洪兴祖的功绩。于地理之外,洪注还十分关心各类名物。例如,“香草美人”是由王逸提出的屈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各色“香草”,洪兴祖间或做一些补充,以证其香洁:“补曰:本草:白芷一名芳香。乐府有 沐浴子。刘次庄云:楚词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是为介绍白芷天然芳香的特点。但通过洪兴祖的考证,九歌 中的草木之作用,也并非如此单一,所谓“皆喻己善”“皆喻香洁”过于绝对,其实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植物“辛夷”:补曰:本草 云:辛夷,树大连合抱,高数仞。此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逸云香草,非也。(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洪兴祖指出,此处的“辛夷”的意义不是常见的香草,不仅是比喻人格高尚的作用,也是取它开花最早的自然特点,因此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命和希望的萌发。结合 湘夫人 原文语境,屈原这一段是在说“闻佳人兮召予”,于是开始“筑室兮水中”佳人召唤,作者心中自然萌发蓬勃的春意,故以辛夷装饰门楣,可见他激动的心情。包括上句所言的“紫坛”“芳椒”等物,洪兴祖都做了细致的辨析,紫贝是贝类中最为名贵的一类,而以椒装饰房屋是“取其温也”,不全是因为它们芳香,更是因为它们是筑造精美舒适房屋的好材料,可比喻屈原苦心经营、用心挚诚。另一方面,在不能单纯靠“补”解决问题的地方,洪兴祖果断驳正了一些旧论的失误,遇到王逸、五臣、李善等人的错误并不讳言。纵观楚辞补注九歌,可以看到一些直指错误的情况:补曰:猋,卑遥切,群犬走貌。大人赋曰:猋风涌而云浮。李善引此,作焱,其字从火,非也。(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补曰:缭,音了,缠也。谓以荷为屋,以芷覆之,又以杜衡缭之也。五臣云:束缚杜衡,置于水中。非是。(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补曰:鼋,音元。纪年 曰:穆王三十七年,征伐起师,至九江,叱鼋鼍以为梁。陶隐居云:鲤鱼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按 山海经:睢水东注江,其中多文鱼。注云:有斑采也。又 文选 云:腾文鱼以警乘。注云:文鱼,有翅,能飞。逸以文鱼为鲤,岂亦有所据乎。(河伯:“灵何惟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总的来看,洪兴祖“补注”的阐释方法,是以传统的引证注疏方法为外壳,实则包裹着自己的发挥,其中不乏锐意的观点。这些部分采取的乃是“以注代论”,通过引用材料、列举大量的相关证据,达到导向特定结论的效果,名义是“注”,很多时候其实是“论”。并且,他不仅考证严谨、引书丰富,他所引用的材料之间,还会有关联性和共同指向性,例如:补曰:援,音爰,引也。诗 云:酌以大斗。斗,酒器也。又曰: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此以北斗喻酒器者,大之也。斗,旧音主。射天狼、酌桂浆,以讽其君不能遏恶扬善也。(东君:“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在这个例子中,洪兴祖引用 诗经大雅行苇 和 诗经小雅大东 里的句子,这两个句子都是诗歌作品,都是以北斗喻酒器的,所以被洪兴祖拿来证明“斗是酒器”的观点,从而为进一步证明此为讽刺君主打下基础。王逸的注称:“斗,谓玉爵。言诛恶既毕,故引玉斗酌酒浆,以爵命贤能,进有德也。”洪兴祖并未明言不同意王逸,但他的引证过程已经等于提出了新见。还应该看到他引书之精准:补曰:隐,痛也。孟子 曰:恻隐之心。(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补曰:窈,音杳。窕,徒了切。方言 云:美状为窕,美心为窈。(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洪兴祖把“隐”解为痛的意思,不赞同王逸“隐伏山野”的说法,而他在众多的典籍中,仅取 孟子“恻隐之心”这著名的一例,而不论“隐”的其他义项,暗示了自己的阐释倾向。注山鬼 引 方言“美状为窕,美心为窈”的说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又十分地凝练、到位。二、贯通:总结汉学与开拓宋学洪兴祖勤于校勘、训诂、考证,总结前代学者的楚辞学成就和阐释成果。洪兴祖对王逸注本极为尊重,完全以王逸 楚辞章句 为底本,不论是表示赞同进行补足,还是提出异见进行矫正,都以 楚辞章句 的文本为依据。因此,楚辞章句 也得以更加完好地保存。这种以前人经典注说为基础的阐释模式,仍然是汉派学术的做法。况且,洪兴祖在多数情况下,不反对王逸的见解,解释、力证王逸的说法,使得经典注说更加确凿。文选 五臣注本对 九歌 六首的阐释,洪兴祖采取的是“以备一说”的态度。从整体上看,五臣注与王逸注冲突不大,很多地方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像这类的情况,洪兴祖便一概不取,唯取五臣与王逸相左的地方,择其精要钞录。在此之外,洪兴祖又广泛地吸纳王逸、五臣之外的楚辞研究,乃至时人的说法,包括沈括、臣瓒、李善、郭璞等学者在各类典籍中提到的相关问题,还包括不知具体来源的“一云”“一曰”,等等。进一步探究下去,洪兴祖对前人楚辞研究和九歌 阐释的总结,具有“集大成”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各家说法的汇总,更在于对已有的阐释思路的接受与发展。下面分为三个方面尝试讨论。其一,以忠君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王逸和唐代的五臣在 九歌 阐释中大力鼓吹君臣伦理、士人节操。在这一点上,洪兴祖的阐释可谓一脉相承,并在结合了理学思想之后,更加强调伦理道德。王逸在 楚辞章句 中所提出的“同姓无相去之义”,被洪兴祖接过并大加发挥。在开篇楚辞章句叙 下小字,洪兴祖就强调:“为人臣者,三谏不从则去之。同姓无可去之义,有死而已。士见危致命,况同姓,兼恩与义,而可以不死乎!”据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载:“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洪兴祖对“君臣之义”的看重,已经到了认为它是楚辞阐释提纲挈领的思想,而不得不申明大义的程度。在 九歌 部分的“补曰”中,就又有两处提到了“同姓”的话题。已有学者对此现象做出一定的思考:“笔者曾试图寻找洪兴祖与赵宋皇族关系的蛛丝马迹,但一无所获。同姓 与 异姓 相比,主要区别就在于对 国 更多了一些情感和责任。”如其所言,寻找洪兴祖与皇族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新意的尝试,但资料不足难以判断,强调“同姓”,所灌注的是家国情感。据 洪兴祖生平著述编年钩沉,洪兴祖初作 楚辞补注 一书,是在宣和五年(),岁。是年十一月,金军打败投降北宋朝廷的张觉,张觉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张觉,成为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