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有企业
基础设施
项目
投资
风险
分析
防范
庞有兵
8 2区域经济环渤海经济瞭望 2 0 2 2.1 0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庞有兵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规划的落实落地,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和投资过程中,因涉及面广、参与者复杂,外部环境变动性大,作为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必须充分考虑风险分析和防控问题。此外,在信息和互联网时代,新的科学技术也不断应用于项目全过程,风险防控必然要结合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大数据以及相关的智能化工具,来增强风险防控的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时经常出现的相关风险类型,并且针对这些风险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思路和措施,以此来保障国有企业在投资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相关概述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主要对公路、铁路、市政、轨道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加大了投资力度,并以促进经济发展、获取可持续收益为长远目标1。从宏观方面分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冠疫情对我国及世界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是必要且有效的。此外,提高国内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仅会刺激经济产出,也对拉动社会整体投资和消费有一定意义。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过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有效投资,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有助于更好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三、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在国有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风险、融资风险、廉政风险、项目运营风险以及宏观政策调整等风险,各种风险的发生都会使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受到阻碍,影响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效益,本文将选择重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提出防范措施2。(一)投资偏差风险分析当国有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时,需要进行投资估算,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同时参考相似工程项目数据进行估算。但是,投资估算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往往较大,原因也较为复杂。一是物价上涨导致投资偏差。基础设施项目时间跨度一般较长,但经济市场的变化较为迅速,当时所估算的数据,可能在项目正式建设时,会出现超过预期的变动,比如人工酬劳、材料价格、机械设备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上涨情况,从而使得投资金额加大,导致国有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同步加大;二是工程设计导致投资偏差。在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如果出现错误、标准变化、漏项、保守或不及时等问题时,很容易导致项目出现投资估算失误,进而产生投资偏差,这会让国有企业面临更多的投资风险;三是施工问题导致投资偏差。基础设施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现场状况更加复杂,新的情况也会不停出现,比如施工水平不高、方案不当、工期拖延、维修不及时、检查不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都会造成新的资金投入需求,加大投资压力;四是客观原因导致投资偏差。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中,可能会面临自然因素、政策变化、社会原因以及不可抗力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项目无法有效推进,增加资金压力和建设压力。(二)融资风险分析国有企业在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筹资融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融资的规划和成本会影响收益变动,国有企业需要承担债务结构变动风险、融资成本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偿债能力风险等。此外,近几年整体经济形势总体走低,投资动力不足,融资环境也没有之前宽松,国有企业实际上已经成为项目投资的主要牵头人,同时承受资信评级和政策调控的双重影响。最后,部分国有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融资安全。DOI:10.16457/ki.hbhjjlw.2022.10.0058 3区域经济环渤海经济瞭望 2 0 2 2.1 0(三)工程技术风险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项目一般属于大型、复杂工程,现场管理难度大,技术风险较高,这也意味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可能会出现偏离预期的情况,产生相关的质量安全风险,最终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资金方面,还将涉及环境和社会评价方面。同时新型建筑技术也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施工方式,比如 BIM 技术能够让建筑工程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建筑工程也需要面对工程技术落后的相关风险。(四)项目运营风险分析国有企业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进入运营阶段后,可能存在管理不到位、决策不当、效益不达标等风险。一般来说,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分为经营性项目投资、准经营性项目投资以及非经营性项目投资,相应的经营风险各有不同。比如对于经营性项目投资,主要是以运营期内的运营收入弥补投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当存在缺口时则会出现投资损失。对于准经营性的项目投资时,除了运营收入成本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政府方行为的风险。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期时间通常较长,短则几年,长则可达到二十年。运营期内地方政府平台由于人员变更,或者财政状况限制,可能导致付费或者补贴义务不能按期履行,这会给项目运营及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由于国家可能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标准,不断提高环境保护要求,项目运营成本也将不断变化,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收益情况。四、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风险防范(一)投资偏差风险防控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中所面临的投资偏差风险,可以采用系统的措施加以防控。具体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决策三个方面进行考量。第一,风险识别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在进行投资估算时,要从经济、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其他原因方面展开风险识别。一是物价上涨的风险识别。要针对经济发展情况和预计的通货膨胀率进行相应的价格估算以及价格波动调查,提前预测利率、汇率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价格波动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估算数据;二是工程设计的风险识别。在投资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参与方的实施能力,积极展开技术交底工作,准确判断参与方的风险点。此外,还需要考察相关参与方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制度、机制以及工作流程,更好地把握工程设计方面的偏差风险;三是施工过程的风险识别。重点在于相关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部分施工单位在管理和施工方面水平不高,素质也参差不齐,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可以从施工团队的管理业绩入手展开调查,重点是评估施工问题次数出现的概率、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处置结果;四是其他客观原因的风险识别。对于其他客观原因的风险识别往往难度较大,需要结合多学科、多部门的预测和监控资料进行判断,最大程度上预防客观因素带来的投资风险损失。第二,风险评估方面。当识别出相应的风险之后,就需要对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和发生的概率进行科学评估,目的是可以使国有企业针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同时也根据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提前预测好投资力度,逐步建立与投资效益相匹配的精准规划。第三,风险决策方面。风险决策建立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国有企业要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从多个角度来展开风险决策工作,既要集思广益,全面、科学的考虑相关决策,又要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提供可靠保障,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及合理性。(二)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完善需要从制度和机制方面着手,目标是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的投资风险防范能力3。一是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国有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相关人员要对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规划,依照当前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查缺补漏,同时优化投资风险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提高该部门的独立性,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限来具体实施投资风险防控工作。二是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投资风险管理不仅仅需要投资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努力,还需要调动其他部门的资源来展开投资风险综合管理。因此,企业要优化投资风险管理的流程,将投资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整体管理框架中,以此强化投资风险管理意识,优化投资风险管理模式。(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国有企业的融资风险防控主要从预算管理方面入手,一是国有企业要做好总体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主要涉及项目综合预算和年度预算管理,一般要按照年度融资预算来展开基础设施项目的年度投资工作,此外还需要严格控制国有企业的投资上限,要符合国家和上级政府部门的战略规划。二是国有企业要完善投融资预算编制。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计划,及时编制并上报项目融资预算,使融资预算符合年度拟新增项目和计划存量项目的相关决策。在具体编制中要规范操作,同时明确权属和投资规模,将财务出表、融资义务和连带责任等纳入管控范围,强化融资管理。三是国有企业需要做好项目决策和调剂工作。国有企业在展开基础设施融资预算工作时,既需要进行新项目综合评估测算,也要考虑既有存量项目,既有存量项目的实际数据是新融资预算的重要依据。(四)工程技术风险防控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工程技术风险,可以通过实施8 4区域经济环渤海经济瞭望 2 0 2 2.1 0项目风险转移、抑制以及后备等多种措施加以防控。1.风险转移措施。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合同转移,或投资保险等方式来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一是合同转移的方式。国有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需要完善工程技术的相关内容,把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技术使用人才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进行清晰的说明和约定,将可能面临的技术风险进行合理转移。这种转移会倒逼参与方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转变施工管理方式,加强施工监督执行力,以此确保投资项目的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二是投资保险的方式。国有企业所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是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这种工程项目可以利用证券化、联合投资、投资保险等方式联结多方参与者,降低自身的投资压力,同时也分担了项目自身可能发生的损失。2.风险抑制措施。在减少投资风险损失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展开风险抑制措施。具体来说,抑制措施的首要任务在于提高风险防控认知,使现场工作人员认识到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彼此能更好的站在风险防控的角度上展开管理工作和建设工作。其次,国有企业要展开风险防控培训工作,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以及防控技能水平,更好的执行防控措施和对策,以达到有效抑制风险的目的,确保项目建设正常开展。最后,国有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数据化以及智能化等工具,来开展各项数据储存、分析以及共享,针对因工程技术所带来的风险隐患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3.风险后备措施。国有企业展开风险后备措施,主要是在技术、进度、费用等方面加强后备投入。一是增强技术后备。国有企业要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于工程技术风险防控具有的重要意义,要针对不同部门和项目的需求展开技术风险防控措施。通过设计技术及设备的后备方案,可以在意外发生时及时展开补救行为,降低技术问题所带来的损失;二是完善进度后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计划是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引领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和效益。国有企业可以采用网络和数据技术,对工程的风险进行浮动时间或时差设置,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都处于科学合理的控制中,减少因赶进度而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三是增强费用后备。工程技术风险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或是不安全操作造成损失,需要资金来弥补差错问题,由此导致超预算的费用支出,给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损耗。因此在费用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完善项目建议书,对施工进行针对性研究,做好工作疏漏、差错等方面的资金补偿设置,及时提供费用支持,减少此类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五)项目运营风险防控国有企业要正确区分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运营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确保投资项目达到收益标准。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科学准确地进行项目运营的预测工作,根据预测成果和不同的适用条件来展开项目投资工作,达到更好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以保证国有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时,在经营性项目投资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置换投资份额等方式,适当增加其他参与方的投资份额,减少投资压力,以此控制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损失。此外,还可以建立优化财务模型,针对运营期间的现金流、资金周转等内容进行财务数据分析,通过提前预测风险来及时应对、综合考虑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六)内部管理风险防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团队的绩效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