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与思考:中国边疆学探索之路尚在行进中_马大正.pdf
下载文档

ID:493470

大小:408.84K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回忆 思考 中国 边疆 探索 行进 马大正
回忆与思考:中国边疆学探索之路尚在行进中马大正(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边疆研究所,北京 )摘要文章回顾了马大正先生 余年间著述 二十世纪中国边疆研究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 中国边疆学构筑论衡 中国边疆学八题 的历程,阐论了从萌生创设中国边疆学到构筑中国边疆学的学术实践,重申了中国边疆学研究应坚持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初心;直面现实、深化中国边疆研究是边疆学人的责任担当;中国边疆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凝集、壮大途径和方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关键词中国边疆;中国边疆学;中国边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萌生构筑中国边疆学此愿由来已久我早在 年酝酿调入边疆中心之时,就产生人们习惯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边政学,为什么中国边疆研究不能发展成一门中国边疆学呢的思考。随着边疆中心提出中国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统的推动和展开,特别是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深化,深感仅仅依托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需要有多学科的介入,而我们设想中的中国边疆学就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年前后,边疆中心在设计重大研究课题时即提出拟启动由边疆中心研究人员主持的四大课题:一是,中国古代疆域史,主持人为林荣贵(研究部主任);二是,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主持人为吕一燃(边疆中心主任);三是,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主持人为马大正(边疆中心副主任);四是,中国边疆学概论,主持人邢玉林(编辑部主任)。经过努力申报,这四个课题先后列入社科基金项目,其中前三项先后完成并出版了专著,中国边疆学概论 项目主持人邢玉林也撰写了论述中国边疆学的论文:一是,中国边疆学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年第期;二是,关于中国边疆的若干问题,刊 中国边疆研究通报 第辑,新疆人民出版社,年。对中国边疆学的构筑进行了专论,成为最早较为系统论述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学术专论而引起学界关注。可惜此项目因未能按时结项而最终撤项,中国边疆学概论 只存书名而未能成书。年月,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 抓住我国边疆事业发展的机遇,为开创中国边疆研究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工作 大会发言中,正式提出:“中国边疆学是一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新兴学科,我院应充分重视这一学科,使之有可能在这一学科发展中取得优势。”及至 年,我在拙著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 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 一书结尾处写下如此心语:年月第 卷第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者简介 马大正,男,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边疆学。创立一门以探求中国边疆历史和现实发展规律为目的的新兴边缘学科 中国边疆学,这是肩负继承和开拓重任的中国边疆研究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边疆学构筑这一命题,始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二、从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 到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写作和出版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 策划始于 年,而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则完成于 年,两者间差一年就是 个年头,说明中国边疆研究史研究始终是我关注并持续研究的项目。(一)历时七年,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 得以完成中国边疆研究史是边疆中心调整后着力推荐的三大研究系列之一。年我在主编并完成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 等本书后,即着手策划“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项目的论证和启动。年 月课题以 世纪中国边疆研究史 为题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同年 月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边疆史地类课题评审组评议批准资助资金是万元,在 年这一资助力度还是相当大的了。我是课题主持人,最初确定课题组成员是林荣贵和刘逖,后因边疆中心决定林荣贵主持中国古代疆域史项目,我们课题实际是我和刘逖负责撰写工作。原设定的计划是 年月确定大纲和执笔人马大正、刘逖的分工,年年底完成初稿,年交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作为“边疆史地丛书”选题之一出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两个没估计到:一是,资料收集,特别 世纪 年代有关边疆研究资料实在是浩如烟海,单以 年出版的名目繁多的期刊就让人眼花缭乱,且数量巨大、收藏又十分分散;二是,随着边疆中心开放性研究工作的开展,业务组织的工作量剧增,身负副主任职务的我,深陷“双肩挑”之重压,要静下心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太难了。尽管资料查阅一直在继续,思考也未停止,但落实写作计划还是搁置了近两年。年月日,我将原先拟好的大纲框架重新整理,提出绪论、综论、分论、余论四大板块的基本框架:作绪论,以述中国边疆研究的对象与历史遗产。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之边疆发展全程是中国边疆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衡量中国边疆研究成果的客观尺度(可观国人对边疆发展造就的众多课题关心、研讨解决的范围和程度)。进入 世纪之前,古人已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边疆研究的历史遗产,这些宝贵的遗产不但有待今人去继承,同时也构成了中国边疆研究对象之重要组成部分。作综论,以述 世纪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历程的基本线索。在这里,我们对 世纪以来的中国边疆研究历程作了阶段划分;研讨了研究发展的背景与动力;综述了有关研究及体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各个时期研究工作的特点,并作出了我们的评估。作分论,以述 世纪中国边疆研究若干重要领域的各家观点与成果。我们认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 世纪中国边疆研究的概貌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对中国边疆研究的理性思考;历史上的中国疆域研究;中国古代王朝边疆政策研究;中国古代王朝民族统治政策研究;近代中国边患与边界问题研究;近代中国边疆研究的思潮、群体、学者和著作研究。作余论,以述我们对发展中的中国边疆研究的若干基本看法和对未来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前瞻。我们自从事中国边疆研究工作之日起就坚信中国边疆研究事业是有生命力的,因为这是一项伴随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而发展的事业,也是一项伴随着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而发展的事业。我们还认为中国边疆研究已经并将继续走向世界,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第期马大正:回忆与思考:中国边疆学探索之路尚在行进中马大正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 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在接近世纪之交时,我们也对中国边疆研究的未来作了探索性的前瞻 要创立中国边疆学。年撰写书稿成了我和刘逖的主要工作之一,得益于研究思路一致、合作关系和谐,在写作进程中问题的切磋、进度的催促、稿件的修改,进程颇为顺利。在我的工作日记中有这么一则:年月 日,讨论书稿。意味此时书稿已经完成,并将书名改定为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 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而该书的后记落款写于 年月,这也是书稿交出版社的时间。出版进程也颇顺利,还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著名史学大家戴逸教授为本书所撰出版推荐意见书中指出:从此书的内容来看,它包含了对中国边疆研究史和中国边疆学概要这两个基本方面的论述。世纪中国边疆研究史是此书的基本内容:书中展示了 世纪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历程的基本线索;划分了发展阶段以及若干学术体系和派别;分析了研究发展的背景、动力和特点;分类述评了中国边疆研究六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各家观点和成果;最终作出了作者对近百年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历程的评估。而中国边疆学概要则是此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分散在书中综论和分论部分的相关内容外,作者还用了相当笔墨写了绪论和余论两个部分,较集中地对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诠释,这包括中国边疆研究的对象、方法、研究者、历史遗产、学科价值和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前途,以及当代中国边疆研究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等等。此书的高水平首先表现为该书是在中国边疆研究这一重要领域取得了较前人明显的进步,这是从分散、模糊、盲目到开始走向集中、清晰、自觉的进步,这是建立了一个很好开端的进步。此书的高水平其次表现为作者较好地将“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和“一门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这两个主题有机组合起来,也就是较好地将中国边疆研究史研究和中国边疆研究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从而也就体现出此书的广度和深度。此书的高水平其三表现为作者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有创见性且有深度的论述,此书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新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新问题。年本书作为“边疆史地丛书”精选辑选题之一出版了修订版,年“边疆史地丛书”精选辑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同年 月,本书荣获 年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优秀科研成果奖。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已过去四分之一世纪,回望当年的学术思考和学术写作实践,可归入成功经验者有:一是,本书提出的学术主张,诸如近代以来三次边疆研究高潮的划分,世纪 年代是中国边疆研究高潮兴起前的准备,世纪下半叶台湾学者的中国边疆研究 边政研究的持续与嬗变,世纪 年代后中国边疆研究新的起步等,其学术内涵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在中国边疆研究史研究中曾起到启迪的引领作用。二是,首次向全社会提出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大命题,当年我们对中国边疆学的定位是“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三是,学术写作实践的成功,为新世纪大型综合性边疆研究项目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经验。(二)同样也历时七年,完成了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 两个版本的写作。当代中国边疆研究()年酝酿,年完成,年出版,当代中国边疆研究()年秋动笔,年完成并出版。本书前一册 余万字,后一册近 万字,历时也是七年(),我的年龄从古稀(岁)进入了耄耋(岁)呀!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马大正,刘逖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 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大约在 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郭沂纹同志参加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一次出版项目专家评审会,会后谈话间沂纹同志向我约写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此题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大系列丛书中“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中选题之一。此提议于我确实很有吸引力。年月,我提交了草拟的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大纲和撰写计划(成书稿后时间下限延到了 年)。但真正启动已到了 年春节后,缓慢地爬格直到 年月完成了全书的通稿。当代中国边疆研究()自 年月出版以来,承业界和关心边疆研究广大读者垂爱,颇受关注、颇获好评。一些高校将本书指定为涉边疆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必读参考书。年夏,我接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本书责任编辑宋燕鹏博士告之计划再版的通知,并希望:一是将所述年限从 年延伸至 年,二是最迟 年月完成修订交出版社。年 月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正式面世,我在本书第四篇展论中分(上)(下)两题专题阐论了对中国边疆学构筑探索的思考。学界同仁对两个版本的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 多有评议。试举例:例之一,李大龙、张振利在 中国边疆学构筑的新突破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读后中指出:该书以中国边疆为切入点,以千年积累、百年探索和 年创新的中国边疆研究历程为线索,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角度构建了点、线、面、体有机结合的中国边疆学体系,多角度、全方位、鸟瞰式立体呈现了中国边疆学的厚度、深度、广度及高度,对中国边疆学构筑具有突破性意义。例之二,张宇龙在 新时代构建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基石 读马大正著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中指出:(本书)在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特点、分类设置、基本功能、研究方法、学科依托与学科交叉、当前要务、学人的历史担当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边疆学构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显然,这对正在构建中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例之三,张昊鹏在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基础工程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出版纪实指出:(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中)有对学科创建具有创新性开拓意义的著作,如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这是新时期我国第一部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认识中国边疆研究的权威著作。曾经有人质疑中国边疆研究能否作为一个学科存在,这一著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是对近代以来数代学人创建“边疆学”学科思想的学术总结。作者通过对中国疆域形成发展的回顾,概述中国边疆研究的三次高潮,缕析中国边疆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展望中国边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系统论证了中国边疆学作为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