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猴儿与少年
少年
咏叹调
王蒙
猴儿
刘耀辉
50百家评论2022 年第 3 期 总第 58 期近读王蒙先生的新作猴儿与少年,初时只觉面目朴素可喜,并未能深入其文本肌理,直到读至太半,方才摸索到皮下之骨,进而似乎恍然悟出了诗家三昧。反复涵泳,我以为,这部小说中溢满中国长者的智慧言说,以一种东方意识流的狂欢化叙事,塑造了于镜廊中照见炎凉的各色人物,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新添了一种深具陌生化意味的经典生成模式。一、中国长者的智慧言说明代人张煌言拟古诗云:“人生百岁间,炎凉倏代谢。”通观猴儿与少年,可谓溢满中国长者的智慧言说。小说第十一章中说,“老王蒙开写,要写比他更高龄一点点的施炳炎和后来也已年过古稀的核桃少年侯长友。”这就点明了小说转叙者王蒙、叙述者施炳炎和主人公侯长友都是七十岁以上的长者。虽然故事发生时他们都还年轻,但整体却是以长者回忆当年的视角出之,叙说之余的评论、判断等等,无一不是长者作出的,自然浸润着长者的智慧。比如回忆起骑马时,施炳炎这样评说:“很简单,人生可以骑马,但决不可以让马铲你肛门屁股。人生可以献身艺术,但是不可以让艺术猴样少年咏叹调评王蒙猴儿与少年刘耀辉内容提要:王蒙的新作猴儿与少年以朴素的笔调、瀑布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火热年代的青春故事。小说采用内聚焦叙述视角,由经历丰富的长者以回忆出之,先将主人公施炳炎当年的种种挣扎,涂上一层自我救赎的苍凉色调,转而于绝望之境呼出猴儿,以其所映射的人性光辉来点燃施炳炎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之最终完成变身,升格成为“猴样少年”这样洋溢着“花儿”的激情的永远的少年。小说以鲜明的智慧言说、东方意识流的狂欢化叙事、在镜廊中照见的各色人物,为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新添了一种深具陌生化意味的经典生成模式。关键词:猴儿与少年 王蒙 镜廊叙事 陌生化DOI:10.14094/37-1482/i.2022.03.01251作家作品研究毁灭迷醉掉人的此生。人生可以说许多话,但是绝对不能让话语代替生活与生命,不能让话语的宏伟洪潮淹没你的渺小脆弱的生命。”这当然不会是小青年施炳炎所能悟出的道理,而应是老年施炳炎时隔多年后冷眼旁观而生发的智慧总结。再比如以下几段议论:“如果世界上百分百的谦谦君子,连小阴谋恶作剧小坏蛋都没有碰到过,就像娶了媳妇没有与你顶过一次嘴,没有向你掉过一次泪一样,你的生命是多么干燥啊。”“让我们学会微笑,学会招手,学会说逗你玩儿,学会怀着感激的心态与这个世界的长与幼、人与猴儿、梦与真,拉拉手儿,亲亲脸,说点喁喁情话吧。”“生活如同海洋,生活不乏风浪,生活也有陷阱,生活不可慌张,你姓施的必须凫水钻浪”其中所蕴含的通透、平和、隐忍、淡泊,可以说无一不是长者智慧的标志性组成。小说开头部分密集地呈现了对劳动的思考。这些思考也是一种智慧言说。如“劳动使猿猴成人,使弱者变成强人,使渺小之人成为巨人。”作为长时间以来国人的共识,这并不醒人眼目,然而以下出自长者的反思却足够深刻:“那几年的我国,人们都愈益瞩目于掏大粪,都向往掏大粪。都关注于干他人不愿意干的活计,相信越是干爨腥臭刺鼻的脏活越具有被熏染美好与获得善良教化的能力。越是亲近粪臭、牲口臭、泔水臭、汗臭,越是能够得到劳动盛举的洗礼、人民脚踏实地的洗涤、自己过错的洗刷、没落旧痕的清洗;也就是得到新生,得到世界的重塑,得到历史的洗牌,得到新人的诞生,得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清洁纯净芳华欢乐。干脆说吧,掏粪是芬芳的必由之路,下沉是升华的必由之路”的确,青年施炳炎正是因为置身于这种劳动被异化的时代背景下,才自觉不自觉地扭曲了自我:“施炳炎为自己的劳动史而骄傲,而充满充实感幸福感成功感!劳动是他的神明,劳动是他的心爱,劳动是他的沉醉,劳动是他的诗章!”于是乎,“他从二十八岁年富力强时起,大劳特劳其动来矣,劳我以生,练我以身,压我以腰,强我以腿,然后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吹灯拔蜡,皆大欢喜。”这样的笔调,正是中国文学传统一贯追求的以含蓄出之,也即“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诗品 含蓄语)。不到人书俱老的境界,是难以这般轻松为之的。在议论、言说之外,小说中的长者智慧还体现于文本的包罗万象上。明代散文家张岱晚年写成的夜航船一书,把当时中国文人所能接触到的几乎全部的文化知识历数殆尽,就连咒语、段子、神药、偏方等荒诞不经的内容也都收入囊中。王蒙的这部 猴儿与少年 又何尝不是如此?要不第十章中就不会这样说了:“万物皆备于我,万巧尽在一心。”诚然,小说中各种口号标语、各种农民诗如数家珍,吕正操将军寿诞逸闻等各种掌故信手拈来,还有背背篓的技巧、数学算法的奥妙、红汞药水的俗名来历、拳击比赛的窍门,以及雨季造林、伺弄牲口、“五七干校”和面、农家腌制臭鸡蛋、积粪肥的方法等等,无一不是娓娓道来,如在目前。必须指出,这些细节看似闲笔,其实都是有所寄托、有所讽喻、关乎宏旨的。此外,小说还纵横捭阖,熔铸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于一炉,把孔孟的、老庄的、佛家的、禅学的、梦想家屈原的、经世家左宗棠的、文学家曹雪芹的、评论家王国维的、思想家鲁迅的、革命家毛泽东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的、诗人艾青的、歌者王洛宾的、戏曲西厢记的、东北民歌丢戒指的一网打尽,将其主旨与意蕴统统予以调用。而考虑到叙述者施炳炎的身份设定是外国文学教授,小说也必然会汲取异域的精神养分,马恩列斯的经典论著、斯大林的常用语“由此可见”、契诃夫的戏剧、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居里夫人的故事、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台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著名论断、魔术师天胜娘的骇人传说,还有拿波里舞曲、乌克兰集体舞、罗密欧与朱丽叶、茶花女,乃至好莱坞电影阿52百家评论2022 年第 3 期 总第 58 期凡达等等,这些都被统统“拿来”并消化吸收进了文本中。似这般林林总总,点缀于叙事与议论之间,就使得文本拥有了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气度。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当然是长者的智慧。但我们有必要特别强调,这里的长者,都是如假包换的中国长者。且来看小说第八章,作者这样写道:“幸好中华文化里那么多修齐治平、仁义礼智、恭宽敏惠,你总能学会沉心静气,从容有定,忠恕诚信,排忧解难,乐天知命,坦坦荡荡,仁者无忧,知者无惑,勇者无惧。”结合施炳炎外国文学教授的身份,从这里似可得出字面之下的一层隐喻,那就是一个生长在中国的中国人,是不可能靠外来文化来完成自我救赎的。或许正是从这个基本认知出发,小说文本中才会多次出现“行行止止”,对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中国智慧一再表达了肯定与推崇。中国智慧不止讲究把握好“度”,还尤为看重“人情”。在经历过诸多时代风云的中国长者的心目中,最大的智慧或许莫过于参透世间炎凉后,犹记人情温暖时。这方面小说浓墨重彩地作了勾勒与渲染。首先,小说突出展现了自然的和时代的双重炎凉。第一章故事刚刚开始,就营造出了这样的一幅场景:“河热、石热、土热、歌热、戏热、旗热、风热、哨热。热火火热,叮叮当当,呛呛咣咣,红旗面面,锣鼓锵锵。”而主人公的名字施炳炎,也包含有三个火,正对应着这热情似火的时代背景。但他出场后很快就遭遇了热变凉“在这一刻,热风明显地降温,变成偏凉的小风儿了”。第五章中则写道:“他继续回忆一九五八。说那是一个他个人难免不安的时候,是一个全民燃起熊熊火焰噼里啪啦的时候”其次,小说重点描摹了人体与人心的双重炎凉。第一章中就写道:施炳炎“大热起来,只觉热得尽兴淋漓,热得燃烧外加沸腾”,可是等到“热了,汗湿透了,累了”之后,紧跟而来的却是“身上突然发凉”。第二章中写道:“他进入了山区的辽阔与火热,同时不无孤单。”第三章中说:“是冷锅不但冒了热气,而且冒了火苗火焰,火星火光火热,干脆可以说是放了礼花焰火二踢脚,点燃了古老衰颓的中国,此中包括了开始有点困惑的他自身。”到了第二十章,则以自然的炎凉转化来直指人心的冷暖:“零下四十多摄氏度,你知道吗?妙在脸孔耳鼻手指尖接触到户外的冷风,感到的将不是冰凉,而是火烧,火一样的灼燎酸麻。”这里的“大热”与“发凉”、“冷锅”与“热气”、“冰凉”与“火烧”等,无不构成了强烈的对比,逼迫着读者去思考那些深蕴于热闹叙事之下的苍凉。这些苍凉,点点滴滴都是长者冷眼旁观所得来的智慧。但是中国长者绝不只是拥有苍凉的冷眼,而是同时拥有温暖的热心。第十章中写道,在“五七干校”时,施炳炎当上了炊事班副班长,一时觉得“印把子、枪把子、勺把子,三把子都是弥足珍贵的权柄”,从而“对自身的这样一个饱受信赖尊敬的握柄身份既惭愧又踌躇满志”。像这样拿着鸡毛当令箭,自然是热心使然。第十八章中写道:“卓娅在走上断头台的时候说的不是为了人民而献身,这是幸福吗?为这一句话,施炳炎、王蒙等人,流了多少热泪!六十年后,他仍然能背诵幸福里对于伏罗巴耶夫上校与列娜的感情波流,特别是对于列娜的人生体悟的描写。那是幸福的文学化、哲学化、诗学化。”这一段亦足见我们的中国长者虽几经沧桑,但依然葆有一颗滚烫的热心,这热心里还始终充溢着对幸福的热望。正是因为如此,小说中才会反复地特别强调人情温暖之珍贵。在一片“冷”与“热”、“炎”与“凉”之中,“温暖”第一次出现在了第六章中:“是一次巧遇,不,是伟大的机遇,是一次非同一般的感动和温暖。那天赶上了他与核桃少年侯长友与一拨孩子来到这棵大树下。施炳炎向孩子们学习爬树”这温暖是与感动紧密相连的,它的力53作家作品研究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施炳炎虽然被洋剌子的“火一样的热情烧得人脸颊生痛”,却还是觉得“好一个痛快过瘾”!而这里的“温暖”,很快在下一章就以诗的形式又强调了一遍:“核桃未老兮仍是少年,少年含笑兮欣悦无边,获此小友兮炳炎温暖,温暖此心兮有泪潸潸!”到了第十二章,“温暖”二字干脆直接被用作了章节标题。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退伍军人老侯请施炳炎就着臭蛋饮酒,并劝他不要蛮干,要爱惜身体,这使得施炳炎倍感温暖,当场来了个“一声惜身子,双泪落君前!”,等到“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间,不出声地大哭一场,哭得昏天黑地,荡气回肠,天旋地转,痛快淋漓,落地扎根,刻骨铭记。”这场大哭是由温暖引起的,具有经久不衰的魔力,以至于到了第二十八章,当年的少年侯长友都已七十三岁高龄之时,施炳炎仍然说:“反正我不会忘记核桃少年长友了,他即使因斗殴坐了班房,我也要去探望安慰。在我最不幸的年代,这个少年给了我鼓励和温暖。我永世不忘。”在中国长者的眼中,“温暖”正是“炎”与“凉”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凝结了人间真情的理想状态。然而一个人若是时时置身温暖之中,对温暖是不会敏感的。只有那些时时置身于世态炎凉中的人们,才会对温暖超级渴望,也才会在当温暖袭来之时大哭一场。对施炳炎这个落魄乡间的小资产阶级“城市鸡屎分子”(第三章语)来说,来自退伍军人老侯的掏心掏肺,代表的是当地老百姓对他的身体的关心。与此相对,代表组织的老杜只管冷冰冰地要求施炳炎“换一个灵魂”(第五章语),其言下之意是要通过劳动改造自我,身体是无需怜惜的。两相对照,温暖立显,这便成了施炳炎的“人间值得”“长友出现在他的经验里,使炳炎感觉到了自己的过往经历与追求的存在与意义,感受到了对于世界的方方面面的趣味与好奇心。”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温暖,贯穿全书的施侯一甲子之交才得以成立。总结来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智慧,中国长者施炳炎一生“才活过了他人的五辈子”(第二十一章语),加上他又有着“七个我”,五乘以七,合着是活了 35 辈子。这样的人生是何其丰富!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智慧,中国长者王蒙才会在他的这部小说的结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希望:背篓和旧的时代都已消失了,可是野猴子又来了,猴子猴孙围着少年侯长友,“猴儿与少年们都笑了”。恩格斯曾这样评价巴尔扎克:“我从这个卓越的老头子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里有 1815年到 1848 年的法国历史,比所有沃拉贝耳、卡普菲格、路易勃朗之流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多得多。多么了不起的勇气!在他的富有诗意的裁判中有多么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恩格斯:致劳拉拉法格(1883 年 12 月 13 日),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6 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77 页。我以为,王蒙先生对历史的智慧书写,亦复如是。二、东方意识流的狂欢化叙事王蒙进入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一向被视为“东方意识流”的典型代表。应该说,猴儿与少年再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