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和林格尔
剪纸
造型
及其
传统文化
特色
调查研究
李倩
第30卷第6期2022 年12 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lunbuir UniversityNo 6Vol 30Published in Dec 2022收稿日期:2022 08 23作者简介:李倩(1997 ),女,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造型艺术。李崇辉(1964 ),男,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美术教育,民间工艺美术。基金项目:2022 年度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2JBXC022);2022 年度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文化地域下和林格尔剪纸的造型演变分析”(CXJJS22082);2016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工艺集成 内蒙古卷”(16 ZH021)。和林格尔剪纸造型及其传统文化特色的调查研究李倩李崇辉(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17)摘要:和林格尔剪纸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多元文化融汇共生的民间剪纸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大、满、全”为造型表象特征,以“劲气”为审美特征的民间传统美术风格。尤其是内容呈现出浓郁的原生乡土气息及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又被誉为民族记忆的“活化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结构与观念的重大转变,和林格尔剪纸作为一种流传在民间的艺术形式,随着使用场景的变化其原初功能也日趋消亡。在现当代文化语境下,和林格尔剪纸的艺术生命面临着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双重境遇。关键词:和林格尔剪纸;传统美术;民间文化;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C95;J528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4601(2022)06 0067 07剪纸是古代人民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而被创造出来的,受到不同民众的审美情趣、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的影响,形成多样化的剪纸风格与民俗文化。由于农耕文化和北方区域多元文化的滋养,和林格尔剪纸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是和林格尔地域的重要文化符号和精神食粮。进入现当代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发展,人们生活结构与观念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重大转变,客观上也给和林格尔剪纸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化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传统技艺与文化方面的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凸显出多重问题。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探清问题,笔者于2021 年 4 月、9 月、12 月对和林格尔剪纸进行了三次田野调查,通过考察和林格尔剪纸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林格尔剪纸的独特造型意蕴与文化符号等,探究当代社会结构与文化背景。图 1笔者在和林格尔剪纸传承人指导下体验和林格尔剪纸,2021 年 9 月 15 拍摄于日和林格尔台阁斗村笔者通过深入民间对传承人进行专访,跟随民间剪纸艺人一起动手体验和林格尔剪纸,身临其境感受当地文化并充分调研和林格尔剪纸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策略,以形成对和林格尔造型76艺术及文化特色的整体认识。(见图 1)一、走进“和林格尔剪纸”剪纸来自于中国传统民间生活,以其内涵丰厚、风格独特而成为中国民间艺术重要的一部分。早期,剪纸艺术在民间生活场景的应用过程中,承载着无数底层社会人民的憧憬。人们将对生活的希冀用剪纸艺术表现出来,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形象来表达自身愿望和对美好愿景的向往。“背负着沉重的日子,描述着古老的格言,守望着浑朴的家园,信奉着不变的轮回,质朴而秀灵的中国老百姓将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人生理想、文化精神与小小的纸片剪贴在一起,结成连绵不断的生存之线、命运之色”1。根据 中国民间剪纸史 记载,剪纸与早期历史上的石器、陶器、岩画、以至骨玉、镂金等工艺都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剪纸的产生,离不开基本工具和材料 剪刀和纸。剪刀在纸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并且使用这种工具来剪铰“薄片”材料早有经验。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产于汉代,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由于“蔡侯纸”2 相对便宜,应用方便,能够为广大百姓所用,剪纸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的艺术,“蔡侯纸”为剪纸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 对马 和 团花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剪纸,距今已有 1500 年之久,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较多地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农耕文化是剪纸最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清代以来,“走西口”这一人口迁移活动,主要是以晋北为主的农业人口大迁徙,随之而来的农耕文化也大量地集中在和林格尔区域繁衍生息。大量的汉族民众将浓郁的农耕文化特色带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民族间交流与融合的频繁发生,和林格尔剪纸的主题图案纹样也逐渐发生变化。本原上是农耕文明产物的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在发展中融入了北方多元文化的因素,因而其发展的结果就是在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下的产物。经过代代传承,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逐渐走向成熟,创造出风格独具的和林格尔剪纸。据剪纸传承人段建珺介绍,有关和林格尔剪纸工具,出土最早的剪刀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唐代文物中也发现过较为成型的剪刀。以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融合为基础,和林格尔剪纸还汇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衍生出的多样性文化特质。如,以葡萄、西瓜、莲花、仙桃、金莲鹿、鹿含仙草、生命树、老精柳树等为主题纹样的剪纸,是古代“丝绸之路”延伸中极为珍贵的活态遗存。目前和林格尔剪纸最早的实物可追溯到明朝晚期到清代初年。其传承脉络是在两种文化的交融下产生的一种支撑多元文化的民间艺术形态。和林格尔剪纸蕴含了浓郁的地方情感与典型的地域特征,是承载本土根性文化基因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根本上也是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中最普遍、最具原生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代表之一,被誉为民族记忆的“活化石”。剪纸人将他们自身的认知思维和文化印记融入到剪纸中,用一把把剪刀讲述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记忆,形成一种对和林格尔的自然情感和事物感知的独特认识,展现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二、作为历史文化“活化石”的和林格尔剪纸(一)和林格尔剪纸表现出原生态性的特点靳之林在农耕与草原图腾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一文中提到,“和林格尔剪纸是由生活在和林格尔的广大农牧劳动妇女群体为创作主体、是该区域地域特征最鲜明、群众性最广泛、文化内涵最深厚的原生态本原文化,是一部集中反映农耕与草原图腾历史的活化石 壮丽的图卷”。3 和林格尔剪纸在造型的处理上,更具有原生态的特征,既承继了人民在传统民间中生产生活的情感愿望,将对自然与社会生活最质朴的认知关系以质朴的状态呈现出来,又融入当代主流文化独有的特色,在创新中把地域的文化内涵传承下来,所谓“不忘传承的初心,不忘创新的初心”,使和林格尔剪纸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原始性。86图 2 老鼠偷油 佚名2007 年(图片来自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土默川平原南端,地形地貌多样、山、丘、川兼备,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之说,属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4 独特的地域气息养育了和林格尔剪纸浑然天成的原生态质朴之美,饱含着和林格尔民间劳动人民率真、大气的特色气质,经过千百年的融合,更是增添了北方草原民族充满动态与活力的文化基因。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片土地上广大的剪花娘子们将漫长人生历经的酸甜苦辣通过剪纸一代代地演绎出来。和林格尔剪纸在对物的造型把握上追求整体性的表现,这种整体性在和林格尔“剪影式”剪纸中呈现出来。这种形象的剪纸在造型上简练概括,表现物体的大致轮廓和个性的动态(见图 2、3),这些剪纸与古老的阴山岩画造型相似,对物像进行了高度的简化,只留下最能表现其属性的特征。图 3 马上封侯 佚名1996 年(图片来自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二)和林格尔剪纸独有的“劲气”与神韵把握从剪纸传承人段建珺那里了解到,和林格尔剪纸在老一辈民间剪纸人手中其动植物的状态讲求“劲气”。早在我国古代,老子、孟子、庄子等都有很多有关“气”的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 中提出六法,“气韵生动”就居于首位。可以看出,中国美学自古以来就提出艺术作品要具有表现事物“气韵”的境界,而不是单单刻画物体。和林格尔剪纸中所表现的这种“劲气”,正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气”的延续,认为要讲求事物本身特有的神韵感。人有人的劲气,马有马的劲气,树有树的劲气,草有草的劲气,在剪纸中把握好“劲气”。剪纸中“劲气”所发挥的最高境界,就是民间审美中对所剪物象神韵的再现。段建珺结合自身对这种“劲气”在理论和剪纸实践中做出阐释(见图 4):“我的草原大写意剪纸,所追求的境界正可谓 以动写形,以形传神。动即动势,指剪纸表现的物象在形态上体现出来的某种流动性。剪纸的线条不应是简单的勾画,而是对物象高度提炼而表现出来的形和体,如此方能使画面生动,圆润而有张力,形神兼备。单纯为线条而线条的剪纸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空壳而已”。5 图 4 母马 段建珺2011 年(图片来自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马作为北方草原祥瑞的动物,常出现于和林格尔剪纸纹样之中,套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作品更是草原世俗生活的再现。通过段建珺的剪纸,可以看到浓厚的地域文化与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别是对物象形态的塑造,极富个性的表述,看似凌乱,其实极具天然鲜活的美感。纹路有粗有细,96有长有短,既使作品层次的丰富感,又充分表现出“活脱脱儿”的形态。(见图 5)图 5 套马 段建珺2017 年(图片来自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三)和林格尔剪纸“大、满、全”的审美思想与表现手法据段建珺介绍,和林格尔剪纸具有独特的审美思想与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大、满、全”三个点上。民间剪纸是民众将长期以来的愿望投射出来的结果,寄寓他们对人生充满期盼的理解,来传达对未来理想的祝愿。对于民间剪纸艺术,劳动人民自然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情感,剪纸总是寄托着多子多福、长寿健康、吉祥如意、荣华富贵等美好意愿。早在春秋时期,孔子阐释过“大”的范畴,既不同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范畴,也不与中国美学出现的“壮美”相等,而是主体对物象的一种敬畏之情,并伴随着神秘感。和林格尔剪纸“大”的审美思想正是对这种范畴的延续。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葫芦”是一种宝物,“葫芦”元素常用于婚俗剪纸之中,它是天地的缩微,里面充溢着灵气,古时民间视为避邪镇妖之物。葫芦又是一种多子植物,当地人敬畏地认为葫芦是母体的象征,有多子多福、生殖茂盛的含义,娃娃坐宝葫芦之中,被赋予孕育新生命的神秘色彩(见图 6)。图 6 宝葫芦娃娃 康枝儿2007 年(图片来自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和林格尔剪纸在表现上追求的“满”的结构,传统社会中,剪纸的主要创作群体是民间妇女,她们注重家庭的幸福美满,在剪纸中以求达到和谐完整的表现方式。民间剪纸人将“圆满完美”作为为创作目的,注重追求适形饱满完整的构图作为剪纸构图的重要特征。如图 7大寿桃 所表现的寿桃的正面造型,整个画面构图丰富而饱满。其线条稳健、流畅有力,表现出质朴大气,和谐生动的整体性。图 7 大寿桃 佚名2007 年(图片来自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07“全”的本义与“玉”有关,指完好的、纯粹的玉。在和林格尔剪纸中引申指完整、全体、不缺少之意。这种整体之美,是和林格尔剪纸艺术文化内涵的象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对富足生活的期盼。剪纸的功能就是将民间人民朴素愿望传达出来,反映他们质朴坦率的心理,庇护他们的幸福吉祥。从某种程度上说,和林格尔剪纸这种“大、满、全”的审美思想与表现手法反映着剪纸意象生成的心理走向“意向造物”6。在民间剪纸中,“意象造物”是原始艺术“以象示意”的发展和延续,它将人们内心的梦幻与心中积蕴的激情寓于自然物象,利用“假物喻事”“借音产意”来托物抒怀。图 8 对犬迎福 段建珺2010 年(图片来自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可以看出,不管是从和林格尔剪纸的原生态性、“劲气”的神韵把握还是“大、满、全”的审美思想与表现抒发等方面来看,都代表着中国最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和林格尔剪纸不仅是“艺术”,更是地域文化根性的立体展现,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存状态、民俗信念与生活面貌,是展现着民间社会的重要文化产品。三、直面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和